文/微夢媽媽(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
都說童言無忌,孩子們不經意的一句話常常讓大人們或深思或大笑,和孩子對話樂趣多,這也就是為什麼那麼多大人喜歡逗孩子玩的願意吧。但都說禍從口出,有些話可別對孩子說。
姥姥、奶奶誰更親?面對這個惡意滿滿的問題,萌娃的回答讓人臉紅
聚會的時候要是有一個孩子在場,那麼焦點一定都在這個小可愛身上,近來就有網友投稿了自己的經歷。這位網友表示自己家裡有個3歲女寶,全家人都喜歡得不行,最近家裡老人過生日時來了很多親戚,大家免不了要逗逗她。
“甜甜,姥姥和奶奶兩個人裡,你和誰最親呀?”家裡一位親戚笑著問孩子。一時之間,大家都在等待孩子的回答,尤其是當天過生日的孩子奶奶。網友想起自己小時候也曾經被類似的問題折磨過,自己當時簡直是手足無措,加上今天還是老人生日,這個問題簡直是惡意滿滿。
“姥姥和奶奶對我都很好,為什麼我只能喜歡其中一個?哼,我兩個都親!”孩子奶聲奶氣的回答逗笑了在場的一眾大人,一個勁兒地誇孩子人小情商高,那個問問題的親戚也覺得被一個小孩數落了,自覺沒趣的紅了臉,作為媽媽的網友大出一口氣,更是決定以後要少和這位親戚來往了。
有不少家長可能覺得孩子什麼都不懂,平時聊天逗孩子毫不避諱,其實孩子們都有一顆七竅玲瓏心,家長以為孩子不懂得,孩子的感受可能遠比你想象得細膩。
▊這些話最好別當著孩子面說,無形中傷害孩子難發現還難挽救
✔挑撥性的問題別問孩子
像這位萌寶的經歷不少人小時候都有過,“爸爸媽媽你更喜歡誰?”,“你以後想和爸爸一起生活還是和媽媽一起生活?”等這樣的問題常常把年幼無知的我們問得是頭皮冒汗也想不出個完美答案,現在不少人做了家長,卻又把這個難題扔給了下一代。
孩子的思維邏輯比較簡單,被問及這樣具有“挑撥”性的問題時他們一般很難意識到自己是被逗了,而會很認真的思考,或者只是簡單的依據自己的感受作出回答。而這樣的回答往往容易被提問者放大,成為下一個難題的開端和取笑孩子的話題。這樣讓孩子為難痛苦的話,家長最好還是別說了。
✔告狀性的話別對孩子說
有不少家長喜歡假裝向孩子告狀,讓孩子出來“主持公道”,還有的家長喜歡向孩子抱怨家人。
比如:媽媽向孩子抱怨爸爸回家懶,奶奶向孩子抱怨媽媽等其實很容易把思考能力有限的孩子帶入了一種緊張的家庭氛圍中,給孩子內心灌入了兢兢戰戰的恐懼。這不僅不利於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還容易影響孩子健全性格的養成。
✔天大的事不能當著孩子的面吵架
兒童學家們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先讓父母和孩子快樂地玩耍,然後假裝吵架,即便吵架的內容與孩子無關,孩子的心跳和血壓也會出現明顯變化,膽子比較小的孩子還會流下眼淚,父母經常吵架的孩子聽見其他人大聲的爭執聲時也會控制不住地出現神情驚慌的神情。
很多家長雖然知道當著孩子吵架不太好,但在氣頭上還是常常控制不住自己。當家裡的氣氛不對時,連小貓小狗也能感受得出來,更何況心思敏感的孩子。而且孩子對事情的感知更多的是來自情感層次,這樣強烈的刺激會給孩子的認知留下深刻的影響,所以天大的事,家長們也別當著孩子面吵架。
孩子的童言來自於單純的內心,想要維護孩子的單純,家長們就得注意有所說有所不說,別人為的破壞孩子的童真。
今日話題:大家平時在和孩子的相處中會刻意注意自己的言行嗎?我是微夢媽咪,歡迎一起進入今日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