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首批消費券發放 “煙火氣”激發乘數效應--產經--人民網

4月19日中午12時,武漢市人民政府正式向市民發“券”。程先生早早地守在手機前準備開搶,他告訴記者:“真是拼手速,超市消費券簡直就是‘秒空’,還好我搶到了餐飲消費券。”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年初消費市場遇冷,隨著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效,全國正穩步推進復工復產,多地政府通過發放“電子消費券”帶動消費復甦。

專家指出,消費券的推出是有效刺激經濟的階段性工具與路徑,但同時應注意在實施中要有傾向性與針對性,發揮“雪中送炭”的作用。

線上搶券線下“剁手” 武漢首批消費券發放

武漢市民程先生和朋友展示搶到的消費券。 受訪者供圖

武漢市民程先生搶到的餐飲類消費券截圖。 受訪者供圖

“我最想搶的是超市消費券,因為肯定用得上。”程先生告訴記者,為了多搶幾張券,全家的手機都用上了,身邊的朋友也都在搶。

記者瞭解到,4月19日起至7月31日,武漢市人民政府將向全體在漢人員投放5億元“武漢消費券”,此次發放的消費券包含餐飲消費券、商場消費券、超市(便利店)消費券和文體旅遊消費券。

“武漢消費券”主要採取搶券和定向模式進行投放,武漢市民可通過支付寶App、美團App、大眾點評App及微信小程序“武漢消費券”參與搶券。此外,還面向低保、特困和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設置約1800萬元的專用消費券,實行定向發放。

記者梳理發現,不同城市發放消費券的方式並不一致,有的通過線上平臺發放,有的則採取定向投放。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告訴人民網記者,如果採取全民發放消費券的形式,存在“僧多粥少”的現象,就像撒胡椒麵一樣,人均獲得金額較少,起不到經濟撬動作用。

但針對武漢市採取的搶券和定向投放模式,盤和林表示,針對低收入群體定向發放是兼顧公平的做法。此外,搶券可以視作市場識別機制,讓真正需要的人享受消費券便利,並且能提高使用率。

促進消費擴容提質 多地發放“真金白銀”

消費對經濟發展具有基礎性作用,是經濟增長的持續動力,疫情發生以來,很多行業不得不按下“暫停鍵”,國內消費數據也出現下滑。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20.5%。其中餐飲收入同比下降43.1%,汽車銷售額同比下降37%,家電下降30%。

為進一步激發消費潛力。近日,國家發改委、商務部等23個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為今後一段時期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制定了明確的路線圖。

多地及時跟進出臺擴大消費政策,“電子消費券”成為關鍵詞。據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在9日的發佈會上介紹,已有7個省20多個地市組織發放了多種形式的消費券,激發消費潛力,帶動消費回補,在短期內取得了積極成效。

從發放領域來看,各地的消費券主要集中在餐飲、健身等線下零售消費領域。如南京發放總額度為3.18億元的消費券,主要包括餐飲、體育、圖書、鄉村旅遊、信息、困難群眾、工會會員7大類,惠及廣大民眾;浙江嘉興發放總額度為2億元的電子消費券,主要包括美食,旅遊,健身,書店,智慧生活及企業等行業,鼓勵市民購物消費;山東青島,以搖號的形式面向全區居民發放1000萬元的微信電子消費券,市民在城陽區內的餐飲企業,體育場館,書店,零售商店消費即可抵扣使用……

此次消費券大多通過互聯網平臺進行發放,“今天你搶券了嗎?”成為很多城市市民最新的問候語。

“當前,互聯網平臺覆蓋面比較廣,能更好匹配各方面數據和資源。”盤和林說,利用互聯網技術,可以規避消費券發放過程中產生的人力和物力成本,此外,平臺上的商家會匹配相應優惠額度,真正發揮好政府財政資金的“槓桿效應”。

喚醒城市“煙火氣” 消費券激發乘數效應

湖南長沙顧客小王午餐總共花費1元錢。受訪者供圖

“我花1塊錢就能‘嗦粉’。”湖南長沙的顧客小王興奮地向記者展示手機付款界面。他說,平常吃一碗粉要21元,因為領到了單位工會發放的電子消費券,這頓飯只花了1元。

在各地消費券和商家營銷活動的疊加下,人們的消費熱情被調動。

以湖南為例,湖南總工會通過“湘消費”微信小程序,以消費券形式提前一次性發放給全體職工和工會會員,湖南“湘消費”消費券上線至今,湖南線下微信支付消費增長270億。

湖南長沙易裕和粉面館店長告訴記者,此次發放的消費券在湖南很多商家都可以使用,該店鋪迅速響應,打出“門店支持工會消費券”的展示牌。“從推出‘湘消費’以來,門店每天的營業額上升近1500元。”易裕和粉面館店長說。

從全國使用消費券的情況來看,各地的“煙火氣”又回來了。數據顯示,截至4月9日,杭州發放的消費券已核銷2.2億元,帶動消費23.7億元,乘數效應達10.7倍;鄭州首期發放5000萬元消費券,發放兩日核銷1152.4萬元,帶動消費1.28億元,乘數效應達11倍,“乘數效應”明顯。

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北京陽光消費大數據研究院執行院長陳音江表示,受疫情影響,不僅企業復工復產需要一個過程,居民的消費能力和消費信心同樣有待恢復。這時政府或企業向居民發放消費券,無疑會對刺激消費、擴大內需起到拉動作用。

專家指出,發放消費券能刺激消費,擴大內需,提振市場信心,但同時應注意因地制宜考慮財政承受能力,向影響較大的行業和困難群眾傾斜。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地方政府在發放消費券的過程中需要考慮財政承受能力,做到因地制宜,同時,也要有傾向性及針對性,精準對接低保,低收入,特困和優撫人群。

“消費券的發放要遵循公開、公平和透明原則,兼顧特殊地區和特殊群體的實際情況,消費券的使用盡量向一些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或領域傾斜,這樣可以增強刺激消費的針對性,讓消費券發揮最大的拉動消費作用。”陳音江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