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趙王河的傳說

亳州:趙王河的傳說

趙匡胤陳橋兵變,面南登基,坐了皇位。都城定在東京汴梁,老百姓稱作趙王。那時節,北宋初立,北有幽雲十六州被石敬瑭這個小兒割給了契丹,江南有南唐尚未歸位,南北皆有大敵,整年南征北戰。


要打仗,就要糧草先行。沿淮一帶的稻米運來京都,主要靠水運,直通黃河的渦河,成了船運繁忙之地。渦河中游水面不寬,兩船交會,航道往往不暢;遇上大水之年,決堤潰口,又影響糧食運京。趙匡胤心內焦急,問計於大臣。有大臣獻計道:“萬歲,渦河原是上古神龍拱出來的一條大河,不由人工,沒有河堤,聽說可通東海。”趙匡胤很稀奇,決定親自考歷一番。


船隊出開封,剛進亳州境內,天上下起了瓢潑大雨,直下得坑滿河平,一片汪洋,很多村莊淹沒在水中,老百姓爬上大樹,才能逃命。有人看見皇帝龍船,拼命游過去攀住船幫,求皇上救命。趙匡胤命人搭救百姓上船,又請過幾位懂得水文地理的老年人,詢問治水之法。有一位老者捋著鬍鬚,指著渦河說:“萬歲爺,這條龍拱河只是一條主幹,只有龍身,缺少龍鬚龍爪,走不動,飛不了,需要開挖支流,補全龍爪、龍鬚,成為一條‘全龍’,一來可以分流糧船擁堵,上下水的輕重船分道而行,快捷十倍;二來可以除去水患,支流歸一,增加航運能力。”趙匡胤聞言大喜,連連點頭:“卿家所言有理,我立馬徵調民夫,開挖支流,補全龍河的須、腳。”


天子一言,自有地方官員承辦,選在鹿邑西邊玄武鎮的白溝舊道,疏浚開挖,自南向東,連接數條溝河,穿過亳州城南幾十個村鎮,彙集了很多小水渠,在城父鎮百尺河再入渦河,等於是給渦河加了一條副河,進京的船隊無需繞過城市,從百尺河岔向西,直通玄武入渦,十分便捷。


河成之日,萬民歡慶。因為是為渦河開挖的“龍鬚”,所以叫“龍鬚溝”。老百姓認為,河是趙匡胤下旨所挖,解除了水患,造福了黎民,是趙王的恩德,都叫它“趙王河”。


通航的時候,趙匡胤坐著龍船從玄武順流而下,當晚就到了百尺河以西十里的蔡家橋。這晚月明星稀,四野皆靜,趙匡胤在船上剛要入睡,猛聽得河裡的蛤蟆“噶哇”一片,趙匡胤一拍船幫,大喝一聲:“小小蛙兒,寡人睏倦欲眠,亂叫什麼,都別叫了,給我滾上岸去!”皇上金口玉言,果真,河裡的蛤蟆一個也不敢叫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