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班長
中國增持美債有兩個主要原因:
1.避險。美元作為世界通用貨幣,在動盪環境下有很好的避險作用。開年後的疫情,對世界上的各項資產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我影響,許多資產更是腰斬。而美元的價格卻不斷攀升,達到了歷史高點,足以顯示其避險功能。
2.作為交換美國核心科技的籌碼。目前頂尖的科技尤其芯片等產品基本都被美國企業壟斷,而美國願意將帶有相關技術的產品出口中國,是含有條件的,其中之一就是要求中國持有美國的債券。在中國尚未達到核心科技的自主開發前,增持美債是無奈之舉。
師哥Blitz
美國作為世界霸主,掌握著各種核心科技,也就意味著相對其它國家其國債的收益率穩定,風險比較小,所以是中國外匯儲備不錯的選擇。
購買美國國債,也是中國和美國的信用問題,中國相信美國把自己國家的錢投資美國來換取美國的國債利息,是把中國經濟與美國政府的信用捆綁起來,中國政府成為美國政府的最大債權人,相信美國人能夠在將來不斷地支付國債利息,同時不會抵賴債務。
美國經濟如果能持續增長,中國購買的國債就會不斷增值。另外,在國際事務和雙邊談判中,由於美國掌握著各種核心科技有多個話語權,中國相對來說處於劣勢,拋售美國國債也可以看作是一箇中國對美國的潛在威懾手段。
皮豬pig
近年來,日本、中國和英國這三個經濟強國,一直屬於美債的前三大海外買家。甚至,在受疫情影響,美國經濟被唱衰的負面環境下,從4月份開始,以上國家們還紛紛的主動增持了大筆美債。
當然,此番舉措,並非三國犯了“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它們的出發點還是考慮到了本國金融安全和國家利益的,具體原因,且聽我慢慢講來。
首先,跟咱們普通人買國債或者選擇定期存款不同,各國主動購買美債,並非是要坐等“吃利息”。
目前,10年期的美債收益率不足0.7%,30年期美債的收益率也不過在1.28%左右,而短期美債呢,利息竟然都是負的了。打個比方,3個月短期美國國債收益率為-0.05%——你買了10000元,存3個月,到期後,只給你9995元。
其實,這麼看的,僅僅觀察到了表面現象。
想必大家都學過,一國貨幣要保持其穩定性,就必須能按照一定的匯價兌換成黃金,即,黃金的避險價值。於是,一國得有足夠的黃金儲備,才能保證其貨幣的穩定性。
七八十年來,美國一直以絕對優勢佔據著世界黃金儲備的冠軍寶座,後面兩國加一起的總和都沒它多。
因而,目前看,雖說美元也動盪,但全球範圍內,仍屬於無可爭議的,最穩定、最保值的國際結算貨幣。
長期以來,國際金融和貿易領域的結算規則是——美元對黃金,各國貨幣再對美元。國際交易市場上,諸如石油、糧食、軍備等大宗貨物,幾乎全用美元結算。
所以,一旦全球範圍內出現危機,一國資金若想保值,必須得投到最堅挺的貨幣上才靠譜。
那麼,越多的國家增持美元,美元在外匯市場上也就會越持續走強。
這樣,對美國或者是其他增持美元的各國而言,都算的上是“雙贏”。
舉個例子,假設中國政府要投資,本國短期利率0.36%,美國國債利率-0.05%,中間存在著0.41%的負利差。但是,預計短期內人民幣對美元有2%的貶值。這麼算起來的話,購買美國國債的收益率實際上並非—0.41%,而是1.59%。
再看第二點,還跟美國的全球結算貨幣地位有關。
就拿我國來講,在國際收支出現盈餘和外匯儲備持續增加的情形下,鑑於只有美國和美元才擁有足夠大的市場規模和較高的安全性,除了增加黃金儲備外,把餘錢換成美債仍是首選。
正如前面講的那樣,在國際市場上,以能源、糧食、軍火為主的大宗商品,幾乎都是用美元來結算的,這樣,各國貿易花的、賺的,全為美元。它們購買了美債,就為美元的迴流和持續循環創造了途徑。
這樣一來,各國先將商品賣給美國以賺取美元,隨後又通過購買美債讓美元迴流,美元有進有出,形成美元-大宗商品-美債的循環,既保持了美元的穩定性,也給國際交易環節提供了安全感。
另一方面,美國可以通過美債向全球借美元,然後再將美元投向包括美國在內的全球市場,以低廉的成本獲得非常可觀的回報。
一般情況下,美國的國內外投資收益一定會遠高於美債收益率,那麼美債的安全性和持續性也就有了非常靠譜的保障。也就是說,美債成為美國金融市場繁榮和高收益的保障,而這反過來又增強了全球對美元的信心,從而起到穩定和保值美元的效果。
第三點,這就跟咱們的國情有關。
說到這兒,估計有人會問——最近石油、礦石等能源和資源的價格明顯下跌,我們用手頭的美元先大量採購這些大宗商品,多囤點貨,留著自己慢慢用,剩餘的,可以在危機後倒賣出去,再換成美元,豈不是比直接買美債更划算?
說實話,這種做法,適用於個人居家過日子或者個體企業經營買賣的領域,放到到國家的層面,格局還是明顯小了。
最明顯的是,囤積貨物資源,需要專業人員,專有設備,佔用大量物流、倉儲資源,還要考慮到揮發、庫存安全和保質期等方面的問題。並非買到手,囤上一段時間,就能順利“變現”的。
而且,更重要的是,中國作為世界NO.1的製造業大國,屬於出口導向型的經濟模式,這也決定了中國需要源源不斷的大量美元。同理,作為美債大買家的日本,也主要出於類似的考量。
就拿“石油——美元”體系舉例子。
雖說有小範圍的人民幣石油交易(中俄之間),但中國主要還是得用美元購買石油。作為現代工業的"血液",咱們主打的“製造業”,顯然是一天也離不開石油的。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石油進口國,日常必須的備有足夠美元,才能滿足本國工業生產和發展的需要,保持貿易的順暢。
此外,除了國際結算和支付的需要之外,中國購買大量美債,對促進出口貿易也有明顯好處。中國大量買進,將提高美債的需求,進而讓美元兌人民幣的匯率升高,咱們的出口貿易就會更具競爭力。
只是,正如大家擔心的那樣,美元一旦產生信用危機,美債違約的話,那全球債券國們的資產不是也都跟著“縮水”了嗎?想想還是挺可怕的。
客觀看,美債的違約概率,還是比較小的。
目前美國高達70%的美債由美國國內機構、個人及美聯儲持有,境外投資的份額僅佔了30%左右,中國持有規模只佔4.5%——5%。這麼看,一旦美債違約,受傷最大的,無疑是美國國內的投資者,而他們又屬於白宮幕後的金主,跟美政府的決策層有著不可不說的關係。所以,美債一旦違約,就等於它自己先選擇了“自殺”。
即便如此,我們也不能忽視美國無節制地印鈔會帶來的美元大幅貶值和通脹危機,從而令各國持有的美元資產縮水,這也屬於美國轉嫁金融危機的主要方式。由於美元屬於世界貨幣,所以全球都將與美國共同承擔貶值的風險,這將會給各國帶來無法迴避的“輸入性通脹”。
此種情形下,出於市場安全以及資產保值的考慮,同時狠狠敲打一下美國,必要時我們也會選擇“減持美債”。
總之,以上就是美元交易體系的捆綁和聯動機制。因此,全球各國,特別是製造業大國和進出口交易額高的國家們,不管是真情還是假意,手中都得握著大量的美債。目前看,這還真是沒有辦法的事兒。
好在,為了扭轉這種被動局面,咱們中國一直努力擴大內需市場,在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和拓寬投資渠道等方面下不少功夫,多重努力之下,已經做的小有成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