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潘金蓮:一起有錢人的婚外情,為何卻玩成了同歸於盡的悲劇?

重讀潘金蓮:一起有錢人的婚外情,為何卻玩成了同歸於盡的悲劇?

導語

《水滸傳》中有一對留下千古罵名的男女,他們不顧家庭、不顧綱常,雙雙出軌,東窗事發後引發惡劣後果,以同歸於盡的結局收尾。

這一對男女就是大家熟知的潘金蓮與西門慶。由於二人的臭名遠揚,多年以來,“潘金蓮”與“西門慶”似乎已經成為對品行與做風下作人的特定稱謂。

重讀潘金蓮:一起有錢人的婚外情,為何卻玩成了同歸於盡的悲劇?

然再度翻開這段故事,依然讓人疑惑:有錢人西門慶,究竟為何會把一次輕車熟路的婚外情玩成了同歸於盡?

細細品味會發現,這個悲劇的結局其實並非某一人之過,涉事的潘金蓮、西門慶包括武大郎,都有其過失之處。

淫而無度,讓潘金蓮咎由自取

潘金蓮的過失是最顯而易見的,淫蕩的她已經不能用不守婦道來定性,就像新版水滸劇裡說的那樣,千古第一蕩婦。

有句古話叫“物極必反”,潘金蓮的過失是淫蕩過度,或者說由淫變成了蕩。

讀原著發現,其實潘金蓮在《水滸傳》中出軌西門慶已經不是第一次,在清河縣居住時,潘金蓮就是一個“愛偷漢子”的人,原因是武大郎“身材短矮,人物猥瑣,不會風流”。

潘金蓮一出場,就帶著汙點。

隨後,為了躲避那群“奸詐的浮浪子弟們”,武大郎與潘金蓮才“搬來這陽穀縣紫石街賃房居住”。而武大郎與弟弟武松的不期而遇,除了讓武大高興之餘,卻又成為潘金蓮再度動念頭的開始,首先她動員武松搬回家裡居住;隨後利用武大出去買燒餅,讓武松回來吃早餐之便進行色誘;色誘失敗後大罵武松調戲自己,隨後武松繼續回單位居住。

從表面上看,潘金蓮這次出軌武松的計劃失敗了,但對整個同歸於盡的結果卻埋下隱患,因為武松盯上她了,他隱隱的替哥哥擔心。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潘金蓮窗前掉棒成功引起了西門慶的注意,在王婆的助攻下,二人乾柴烈火一發不可收拾,到此為止,武大頭上的帽子綠成了最高級。

重讀潘金蓮:一起有錢人的婚外情,為何卻玩成了同歸於盡的悲劇?

再看潘金蓮與西門慶東窗事發的後續,武松沒有回來前,武大郎其實給過潘金蓮機會:

你救得我活,無事了,一筆都勾,並不記懷,武二家來亦不提起。

武大郎的意思很明確,你幫我買藥救命,咱們既往不咎。

但潘金蓮不這麼做,因為她知道武松是個狠角色,也正是認識到了這一點,她的心念已經由“淫蕩”變成“惡毒”,才順從了王婆的殺念。

高估自己,令西門慶自食惡果

西門慶原本是陽穀縣的富豪,家底豐厚,又不乏人脈資源。與武大郎這種勤儉節約過日子的事業型男人不同,西門慶是吃喝玩樂型的,人家的生活主題就是享受。

遇到潘金蓮以後,西門慶饞的厲害,花了大價錢請動王婆——這個職業媒婆,才幫自己實現了願望。

細細分析,西門慶這種拈花惹柳又不是第一回,為何唯獨這次翻了船?

書生認為,西門慶最大的錯誤,是低估了武松,高估了自己。

按照西門慶的現狀,經濟基礎殷實人脈資源豐富,從縣令到街道辦事處,他幾乎無所不能。

重讀潘金蓮:一起有錢人的婚外情,為何卻玩成了同歸於盡的悲劇?

但他忽略了武松這個打虎英雄的實力,他自信的認為自己手上的經濟、人脈與武松的硬實力相比,足以擺平武松這個只會和老虎拼命的莽夫。

這種高估其實並非西門慶一時大意,而是生活的慣性導致。自從發達以後,西門慶的生活就是這樣,家裡納了幾個妾卻都已沒了趣味,別人家的媳婦,只要俊俏他就能弄到手,這種自己想要就沒有得不到的思維,讓西門慶錯誤的以為這個被大家侮辱“好一塊羊肉,倒落在狗口裡”的武大郎,包括他那個弟弟,一定沒有什麼實力和自己硬剛。

只是這一次,他高估了自己低估了武松,而當武松提刀來找自己時才發現,這個對手遠比自己想象的可怕。

缺乏自知,讓武大郎怒髮衝冠

再來看這個事件中最大的受害者,武大郎。

首先我們思考一個問題:武大郎到底做錯了什麼?

生活中,他是一個勤勞肯幹的人,起早貪黑又勤儉節約,至於人品,書中寫潘金蓮給王婆做壽衣喝了人家的酒,他勒令督促妻子買些東西給王婆還禮。

如此說來武大郎的人設完全立得住,除了長的醜個子矬,他似乎沒什麼錯。

重讀潘金蓮:一起有錢人的婚外情,為何卻玩成了同歸於盡的悲劇?

但細細讀來依然發現武大郎錯了,他的勤勞肯幹是過日子型男人的必備素養,可婚姻生活的經營除了賺錢,還需要交流和溝通,特別是武大郎與潘金蓮這種外貌不匹配、需求不相同的夫妻,更需要交流和溝通。

但武大郎不可能溝通,因為他所處的時代沒有給他低頭的義務,他是男人,妻子是從屬於自己的,雖然你貌若天仙,但你畢竟是我的妻子、我的女人,你得聽我的,雖然我不是很能管得了你。

這是武大郎婚姻生活失敗的第一步,有缺點但不知道,也不會改。

武松的出現與揚名,特別是迴歸家庭讓左鄰右舍知道打虎英雄武松是自己的弟弟後,武大郎的內心突然產生了一種自信,武松出差前特意回了趟家給武大郎幾條建議他都言聽計從,比如老早回家,比如老早關門居家不出。

這是武大郎最大的轉折,也是左右他生死的一次轉折。

再看武大郎在清河縣居住時,面對潘金蓮的偷漢子與公子哥們的騷擾,他的應對措施是搬家,我拿你們沒辦法,我走還不行嘛;但這次,武大郎不同了,他內心有了底氣,當鄆哥告訴武大郎,你媳婦和西門慶在王婆家幹那事時,武大郎便要去捉姦。可捉姦現場異常狼狽,西門慶一腳就踢飛了武大郎半條命。

如此說來,武松的出現給了武大郎極大的自信,他怒髮衝冠的去捉姦,結果因此而送了命,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武大郎的不自知所致,如果他稍有些自知之明,要麼繼續裝不知,要麼等武松弟弟前來再做理論,豈會有這樣的悲劇結局?

畢竟在清河縣時,武大郎也無計可施過。

武松大殺特殺的豪氣之舉,不過是一種正義的撫慰罷了

最後我們再來說武松。無疑,武松是個英雄,他的迴歸和為哥哥報仇也是整個事件中讓讀者最受安慰的結局。

重讀潘金蓮:一起有錢人的婚外情,為何卻玩成了同歸於盡的悲劇?

但這是小概率事件,武大郎的悲劇如果放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官方能公正公平介入外,幾乎沒有什麼昭雪的可能。放眼歷史長河,西門慶這樣的倚強凌弱不是個例。

武松能打虎,也能殺西門慶。但我們要清醒的是,這樣的英雄生活中很少甚至沒有,他的英雄形象是為了水泊梁山而生的,西門慶奪妻殺夫的吃人例子或許才是歷史的真相,而武松以一己之力怒殺嫂嫂與西門慶為兄報仇的案例卻並不多見,不是人的情感淡薄,而是現實所迫,一方面,生活中的武松們沒有怒殺西門慶的實力;另一方面,現實中的武松們也沒有承擔殺嫂嫂和西門慶後果的能力。

對於武松,書生認為並沒有太多的討論的價值和餘地,作為正義的煞星,他的出場大快人心,無論是景陽岡前豪飲十八碗,景陽岡上怒除惡大蟲,還是活劈潘金蓮怒斬西門慶,都是讓人暢快的英雄舉措。

但我們依然要明白,武松以及他的行徑,不過是對正義的一種撫慰而已。

結語

從婚外情的角度來說,西門慶玩砸了。

從婦從夫的角度來說,潘金蓮玩過了。

從大丈夫的角度來說,武大郎玩輸了。

拋開武松的匡扶正義,這個事件沒有贏家,最終的結局是大夥同歸於盡。然而這個結果卻並非某一個人引起的。

沒有潘金蓮的淫,西門慶就不會得逞,按照王婆為西門慶安排的計策,潘金蓮有十次機會拒絕西門慶,但她默許縱容,一步一步把自己逼入不可迴旋的萬丈深淵。

沒有西門慶的毒,潘金蓮也不會步步深陷,作為當地富豪,三妻四妾的西門慶依然不滿足,把手伸進煞星武松的嫂嫂衣服裡,最終帶來惡果。

沒有武大郎的懦弱,這個事件也不會以同歸於盡收尾,既然沒有反抗的實力,離開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何必硬撐強最總死的毫無價值,畢竟能屈能伸才是大丈夫。

縱觀整個事件,除了惡毒與血腥,家庭婚姻的健康經營或許才是對後世最大的誡勉,作為男人,除了事業,更重要的是要顧及妻子的幸福,如果武大郎有這個觀念,也許他的悲劇會避免。

對於這個事件,各位怎麼看?歡迎留言討論。

重讀潘金蓮:一起有錢人的婚外情,為何卻玩成了同歸於盡的悲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