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技術丨晚會中舞臺燈光設計技巧

電視綜藝晚會的形式多種多樣,有大型的歌舞晚會,有小型的個人演唱會;有氣勢宏大的史詩類晚會,又有抒情勵志的詩歌朗誦會;有本臺固定的娛樂欄目,還有時下流行的選秀比賽等等。無論節目是大或小,人員是多或少,做燈光設計時,如果能夠緊緊抓住以下幾個要點,就應該會做到心中有數。

實用技術丨晚會中舞臺燈光設計技巧

圖片來源燈光設計師黃濤


主要效果燈的位置

我臺的電腦效果燈並不多,如何才能讓它們發揮更大地作用?首先就是滿足攝像機的需要,每個攝像機都至少給一個“光”的支點。我臺錄製節目通常用四臺攝像機,1、3號攝像機在前面交叉拍攝,2號攝像機負責包住大景和小全景,4號是搖臂。

拍攝節目時,1、3號機位鏡頭的使用量最大,所以,應先滿足這兩個機位的拍攝支點,我把這兩個點選在舞臺後方兩個角的後斜上方,幾乎緊貼後底幕的拐彎處,與底幕保持安全距離。每個點配備6臺電腦變色燈,分成上下兩排,左右兩邊各再配備一排夾換色器編組的筒子燈做這個點的外延。

這樣,1、3號攝像機鏡頭的上方就不再空洞,幾乎每個鏡頭都色彩豐富,畫面飽滿。2號攝像機的支點選在舞臺最後面的中央,以最後兩道燈杆的中央為支點向兩邊延伸,最後一道杆懸掛了16支夾換色器的筒子燈,第二道杆懸掛了剩餘的6臺變色燈,4臺掃描燈分掛在四排夾了換色器的2000W逆光燈的間隙中,這樣,2號攝像機無論是拉大全景還是推小全景,後面的三個點都會配合鏡頭,給它一個滿意的畫面。

4號搖臂的支點一般選在它的起幅上,通常會在晚會的主題或有代表性的景物上上,用效果燈或定點光打出幾個效果供搖臂選擇。這樣做就是利用現有燈具,最大可能的去滿足攝像機鏡頭的需要,同事們說拍出來的畫面比現場好看,也許,這就是我們“投機取巧”的緣故吧。


突出主題

有時看電視中途換頻道,看到節目還不錯,但是看了幾分鐘,卻看不出所表現的主題,這樣就會使觀眾不清楚,領導和贊助商不滿意。所以,在布光中,首先要考慮把主題和與主題相關的重要標誌突出出來。這樣的效果一般採用定點光或流動燈來完成。

既要把它打亮,還要讓它有立體感,就要選擇合適的角度,比如斜側光,同時,根據節目氣氛在燈口上夾上合適的色紙,使主題的顏色更加鮮明突出。另外,在表演現場的後面和兩側,為了烘托主題,都會點綴性地擺放一些景物或植物,當然,這些同樣需要用燈光去修飾它,夾上合適的色紙,用側光或側逆光遠比用順光的效果好。

比如,舞臺的右側擺放了兩株青翠的鳳尾竹,如果用夾了翠綠色紙的2KW聚光燈在右側逆位置修飾一下,會使鳳尾竹顯得更加青翠欲滴、生機勃勃。


燈杆的高度

大型節目,場面氣勢宏大演員眾多,表現內容豐富,這樣就需要將效果燈杆的高度從後至前依次升得高一些。

小型節目,如歌友會、個人演唱會等,多以個人形式出現,個別節目有4-6人伴舞,主體明確,演員少,效果燈杆的高度不妨從後至前依次降得低一些,這樣做可以達到兩個目的:

一是夾了換色器的逆光燈在煙霧的配合下色彩更加濃重、電腦效果燈的光束更加明顯突出,使表演區的空間絢麗多彩;

二是表演區飽滿、不空蕩,整體感覺就猶如獨唱演員站在花蕊之中,被四周的花瓣緊緊地包圍著,視覺豐富,意境長遠。當然,這樣的效果還要靈活運用,不拘一格。

實用技術丨晚會中舞臺燈光設計技巧

圖片來源燈光設計師黃濤

色彩光的運用

色彩是節目的基調。節目高潮時的熱烈,低潮時的壓抑,收穫時的喜悅,離別時的感傷等等,都可以在節目進行過程中,隨著劇情的進展和表現人物的需要,以光色變化顯示環境,渲染氣氛,創造舞臺空間感、時間感和節目所要求的意境,運用恰當的色光反映不同的氣氛,對於加深節目的感染力,無疑會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光的色彩和光柱的方向都有著很強的可塑性,它可以將人禁錮在頂光投下的一個光斑裡,也能將舞臺延伸成浩瀚的宇宙。近幾年,拍攝晚會多用黑底幕,除非個別節目特殊需要,一般情況下,我把天、地排燈都夾上一聯原色蘭色紙,它的作用使黑天幕不至於黑死,而幽幽的蘭更能給人無限的遐想,從視覺上讓人感覺舞臺後方無限延伸。

節目中的色光不宜過多,一個節目中的色光不宜超過三種顏色。色光的變化應該隨著音樂的起伏而變換,電腦效果燈的光柱運動也應該隨著節目氣氛和音樂的速度來確定運動速度和動作形式。

一般情況下,我把四排逆光燈的換色器調成深天藍或綠,用來做效果逆光的底子光;用四組夾了換色器的筒子燈與三組變色燈來作渲染節目情緒的氣氛色光。用深天藍或綠色當底子光,拍攝出來的畫面乾淨、有景深,同時不缺乏濛濛的意境。

而筒子燈與變色燈的光束比較硬,方向性可塑性較強,色彩豐富、變換快捷,同時,這幾組燈的位置更是為攝像機位而設計的,所以,用這幾組燈來做渲染節目氣氛的主效果燈是比較恰當的。

把燈光色彩當成節目的情緒來參與創作,就能創作出理想的電視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