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 || 鼓勵給課文找“錯”的楊老師

楊老師也是難忘一位老師,個子不高,說話慢條斯理,教我們語文,有先生古風。

那時高中的語文課本上有孫犁的一篇小說《荷花澱》,語言優美,情節生動,吸引我們讀了一遍又一遍。

回憶 || 鼓勵給課文找“錯”的楊老師

我這個人從骨子裡來說是個不安分的人,讀就讀唄,還讀出問題來了,而且越想越不明白,現在回想起來不明的地方有四條:

其一,文章中寫道,水生在月光下看到女人的臉紅了一下,然而我之前曾看到過一篇科普文章,說在月光下紅色是看不到的,作者是不是犯了一個常識性的錯誤?

其二,當女人們遭遇到敵船之後,說“往荷花澱裡搖,那兒水淺,大船過不去”,可後來描寫敵人的大船在荷花澱裡遭到襲擊之後完全沉了下去,水面上只剩下一些硝煙,戰士們潛到水下才能打撈戰利品,荷花澱裡的水到底是深是淺,前後矛盾。

其三,文章中有一句話“荷花變成人了”,也許作者認為荷花變成了人更顯得意境更優美,但實際上戰士們是用荷葉做掩護的,應該是“荷葉變成人了”更貼切。

其四,既然女人們都認為荷花澱裡水淺、大船過不去才往那裡搖的,難道日本鬼子就傻得連這點常識都不知道?我們的游擊隊事前也並沒有和這幾位婦女約好把敵人引誘到這裡,所以敵人追到這裡完全是偶然,他們在這樣水淺的地方明明知道大船不會來的地方搞埋伏是怎麼回事呢?

回憶 || 鼓勵給課文找“錯”的楊老師

我把這些疑問向楊老師提了出來,他沉思良久,說:不能說沒道理,看來你讀得很細心,值得發揚。為此在班上還表揚了我,鼓勵同學們帶著問題來讀書。受了表揚,小腦袋更是暈頭轉向,就把我的疑問寫成了一篇文章,要往報紙雜誌上投稿。楊老師還很仔細地幫我修改。儘管稿子投出去之後如石沉大海,但這件事給我的影響還是挺大的。

這些疑問現在想來也不能說完全沒有道理。《荷花澱》是一篇小說,允許想象和虛構,但作者可能是為了把小說寫得更“美”一點,想象得有點不合情理了。如果以審美的觀點和更高一些的文學理解力重讀這篇作品,就感到它太“小說”了,這是它的優點,也是它的缺陷。當然,今天寫這篇文章,並不是要向我們的孫犁前輩發難,我只是想通過這件事懷念老師。當時對我“膽大妄為”的思想,他完全可以以維護權威的理由採取另外一種截然不同的處理態度,然而他並沒有如此。“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老師在教授學生知識的同時,還要教會學生做人的道理和運用思想的能力,楊老師深明為師之道。

回憶 || 鼓勵給課文找“錯”的楊老師

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更希望我們的老師能多給予學生一些這樣的機遇和鼓勵。不迷信書本,不迷信傳統,不迷信權威,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個人的創造力和創新力,這才是素質教育的真諦。

我發現沒有忘掉的想起他們就會想起許多令人激動的往事。我在師崗高中上學時遇到的時老師,就是讓人終生難忘的一位老師,時至今日,他的音容笑貌仍然歷歷在目,他經常鼓勵我們創新,敢於提出自己的見解,有一件事對我印象極深,永遠難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