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鄭州一座"重在寫意"的盆景園林:河南中州盆景文化園

中宏網河南4月16日電(記者 陳斌)

鄭州西南10萬畝林區腹地藏著一座“重在寫意"的盆景園林:河南中州盆景文化園。這裡納山為屏,擁林為景,靜靜地擺放著千餘株松柏、雜木、山水盆景,伴隨著安靜的歲月,洗盡鉛華,簡樸清逸,古拙自然,無不浸透著園主遊文亮先生抱朴守缺和極簡重意的藝術追求。走進這裡,時光彷彿慢了許多,有古木古石古院作伴,不知不覺令人有了探幽思古,述往開來的園林意境。提起園內每株盆景,"一枝一葉皆有意“、"不以目視而以神遇“,年過七旬的遊老先生講,寫意是中州盆景藝術的核心和靈魂"。

走進鄭州一座

在這座佔地40餘畝的盆景院落裡,以文立園,涵養文脈的氣息撲面而來。遊文亮先生介紹到,盆景之美,美在以物觀心,由小見大。盆景藝術與書畫同源。一位書法家看到一棵松樹樹幹彎曲,樹枝下垂,表現出驚人的堅韌和力量,隨即將這種美融入自己的書法風格。於是就有了枯藤和勁松的筆法。盆景亦是線條的藝術,同樣遵循著意在筆先,畫盡意在的主旨。

走進鄭州一座

遊老先生指著園內一顆文人柏樹盆景講道,欣賞這類文人樹需要很高的審美素養,其極簡的造型和殘缺神態,更具生命力,更符合中國文人千百年的精神追求,也更直觀地詮釋了書法線條之律。

走進鄭州一座

漫步在盆景之中,令人流連忘返。有人問起園內為何以松樹盆為主。遊文亮先生講,松樹盆景雄偉蒼勁,頂風傲雪,品格高潔,自古深受人們喜愛。幾十年來,我十分喜歡松樹的性格,遇上一盆盆松樹是一種緣份,終日與之為伴也是人生之福。園內松樹寂靜無聲,在我眼裡卻有著不同生命形態和情感表達。許多盆景的創作主題蘊含禪機,有靈性,亦有佛性。古時許多深山古寺的高僧都養護收藏盆景,以此修心問禪。因此,盆景藝術與禪宗思想頗有源淵。唐代詩人王維是文人畫的開山鼻祖,又精通禪機,被稱為詩佛。他將中國山水畫理和技法引入盆景。其製作的鬥惠蘭附石盆景,意境空靈,禪意盎然,表達了對境無心,不起憂樂,不染塵唸的禪理。之後的蘇東坡埋盆成痴,其經典詩句"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精煉地描繪出一舟一人一江水的意境,蘇東坡以詩入畫,埋盆造景,都盡顯禪機詩性。後世許多盆景人,深受弘仁"閉門千丈雪,寄命一枝燈",黃公望"靜而不寂,近卻不塞",王蒙"千山在咫尺,道法心性間",八大山人"一魚一鳥,甚一筆也無,乾淨簡煉,似是而非"等思想的影響,盆景主旨均極具禪理。

走進鄭州一座

提起如何欣賞盆景?遊文亮先生講,一盆精品盆景除了構思立意,章法佈局,形象造型外,最主要的就是氣。氣對於中國書畫乃至盆景等諸多傳統藝木作用極大,可以講,一盆景沒有氣,就沒有生命力,就是一盆死樹。在製作盆景時為了達到氣韻生動,傳統藝術創作中虛實藏露,計白當黑,氣勢貫通,似與非似,大寫意等原則,都要意在手先,熟練運用。

走進鄭州一座

十年來,河南中州盆景文化園堅持以文立景,用勾勒傳神的春秋筆法,使這裡的十餘個盆景院落古樸自然,生機勃勃,這裡的耕耘者,以寫意重道的藝術風格,傳承著厚重的中原文化脈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