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摒俗華 水墨內美——畫家張寶珠的山水探索

中國水墨山水畫,雄居畫壇之首,迄今已有千餘年,無論在理論研究方面,還是在技法演變上,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審美體系,凡有志於山水畫道探索而具有突出成就的藝術家,無不在畫裡畫外靜心雙修。當代著名畫家張寶珠先生即是如此。他一方面通過對畫理、畫史的研究,不斷充實自己的理論修養,深入探究寫意之道;另一方面,張寶珠先生在筆墨實踐上毫不鬆懈,技法日趨圓熟,個人圖式風格十分鮮明,摒棄表象的俗豔、華麗,在其高格調的寫意文本中彰顯出水墨境象的內在之美。他的畫,被各界觀者所熟知。

藝摒俗華 水墨內美——畫家張寶珠的山水探索

2020年8月12日,“陳玉圃 張寶珠中國畫展”開幕儀式在濟南歷城華翰墨韻美術館舉行。本次展覽由華翰墨韻美術館主辦,山東泰山國畫院、濟寧市漢文化博物館、安徽淮北市博物館、上海三文雨文化傳播等單位承辦,集中展出張寶珠先生歷年的水墨精品數十幅。這些畫,薈萃於偌大寬敞的展廳,成為群眾眼熟能詳的一道藝術風景。開幕當天,雖有大雨預報,各界嘉賓、朋友多達數百人云集觀展,爭睹為快。

藝摒俗華 水墨內美——畫家張寶珠的山水探索

藝摒俗華 水墨內美——畫家張寶珠的山水探索

“夫畫道之中,水墨最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畫山水訣》)唐代王維的這段精闢論述水墨畫功能、地位的格言,被我國曆代傑出畫家熟稔並奉行於創作。聯繫到張寶珠先生的畫作和藝術理念,可知他一直帶著一種水墨的研發意識和境象大成的學術自覺,虛懷穩健地推進著自己的山水創作,儘可能地拓展山水畫的多元化表現語言,漸次賦予山水畫創新的民族文化符號和寓意,形成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水墨表現方式風格,為促進我國山水畫藝術的創新與發展盡己所能,做出不容忽視的貢獻。


藝摒俗華 水墨內美——畫家張寶珠的山水探索

數十年來,張寶珠先生從未偏離水墨藝術的本位,他通過溯源傳統,對水墨在山水畫創作中的意象生成規律以及視覺語言、形式語言、思想情感等表現瞭然於心;從深入生活和不間斷的創作中,愈發感悟到水暈墨彰所含的美學底蘊;尤其是從技進乎道的高度層面,體會到水墨之道法自然、大美無言的哲思理境。如此以來,他的畫自然而然地融古出新,不借用新材料,不堆砌舊符號,不採取炫奇性的特殊技法,就以清一色的水墨,有時融入一點色彩,便爽然自如地畫出氣韻生動之境,幽妙簡淡,淡而有味,味則雋永,讓人在品讀之際感受到作者的浩蕩情思和獨到的思想浸潤。因此,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張寶珠先生的畫作對“水墨最為上”的“上”字、“肇自然之性”的“肇”字和“成造化之功”的“成”字,從純粹藝術的高度做出了新的闡釋和內涵揭櫫。


藝摒俗華 水墨內美——畫家張寶珠的山水探索

水墨有內秀,內美靜中參,內美通大美,大美卻無言。張寶珠先生深知中國水墨畫與“道”的須臾不可分性,道濟於畫,充其內美,故而一貫講求畫以載道,深處寫意。於是,我們不難理解,他反對筆墨遊戲、皮毛之似、一味細摳、貌得神離等不理性的創作現象,而是力求筆墨由衷、寫象心發,渾然出於自我之心,骨法用筆,爽然寫出,煙雲爛漫,妙象滿紙,由此他的畫便得一個“寫”字,又得一個“心”字,更得一個“氣”字。氣已充滿圖式文本,氣韻揚發,氣勢恢弘,氣象通於道禪,所謂雄渾、空靈、蒼遒、淡遠、味外之味、象外之象等審美範疇,在其畫多有涵蓋。


藝摒俗華 水墨內美——畫家張寶珠的山水探索

藝摒俗華 水墨內美——畫家張寶珠的山水探索

唐·司空圖《二十四詩品·雄渾篇》裡有一個妙論:“真體內充,反虛入渾,積健為雄。備具萬物,橫絕太空,荒荒油雲,寥寥長風。超以象外,得其環中。”所謂“超以象外,得其環中”,意指超脫於物象之外,而得其精髓,形容詩文、繪畫意境超逸。對此,張寶珠先生有他的獨到理解,創作之前,他於造化中審美關照,通過對景寫生,將眼中之物精緻取捨,簡而化為胸中丘壑;到創作之際,他又把胸中丘壑提選而出,再行簡化,簡至不能再簡,此可謂之提純,故其造境,象簡,神豐,氣十足。有意思的是,他從寫生到創作過程中所力行的兩度簡化,都是依託其長年練就的過人的筆墨功夫來完成的,觀其筆觸,似“恢萬里而無閡”,筆下境象簡而精,精簡之中有大氣,精簡之中有深的內涵。毋庸置疑,這是一種很高的審美境界和美學品位。

藝摒俗華 水墨內美——畫家張寶珠的山水探索

藝摒俗華 水墨內美——畫家張寶珠的山水探索

山水畫的發展與水墨難解難分,水墨的表現形式豐富著山水畫的創作。張寶珠先生胸藏萬千丘壑,以其擅長的水墨,對接山水萬象,寫意松柏境界,摒棄表象俗華,卓然闡發而傳達出水墨的內在之美。(上官爵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