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封锁粮食出口,粮食将成为口罩之外的新的硬通货吗

新冠疫情引发寰宇动乱,前有特朗普尽在掌握的豪言,后有约翰逊群体免疫的"明策",两个西方一流强国就这样双双被送进了灾难的深渊。而在国家庇护下亲眼见证历史的国人,除了对他国面对疫情崩坏之迅速惊异万分,自然也就免不了产生对自身安危的担忧。

多国封锁粮食出口,粮食将成为口罩之外的新的硬通货吗

民以食为天,况且疫情肆虐全球,普通国民想要囤积粮食保障自身安全的行为还是可以理解的。但回想起福岛核泄漏时抢的食盐还躺在家里的深柜之中散发着潮气,笔者不免对网传的粮食危机产生了一丝怀疑,想要深究"粮食危机"的来龙去脉。

进口粮食受限或影响国内粮食安全?

从2017中美贸易摩擦美国限制对中国的大豆出口开始,这条新闻便在国内民众心中暗暗埋下了一颗不安的种子,其后18年非洲猪瘟引发国内生猪存栏量锐减,猪肉价格飙,19年末,从东非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等国爆发的蝗虫灾害一路席卷至临近的印度和巴基斯坦。而2020年全球爆发的新冠肺炎更是雪上加霜,已有多国宣布了对部分粮食的出口限制,其中临近中国的越南更是世界第三大的大米出口国。


多国封锁粮食出口,粮食将成为口罩之外的新的硬通货吗

这就为"粮食危机"论提供了一条看似完整的证据链条,即:新冠疫情在国际粮食安全并不稳定的大环境下,导致了国外粮食对中国的出口限制,而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粮食进口国,光2018年一年的粮食进口量就达到了1.085亿吨,照此逻辑自然容易得出国内粮食恐有危机的结论。

我国粮食进口与国内粮食市场现状

但是既然分析问题要摆事实、讲道理,那我们当然应该把事实摆全了,才能说得通道理,而不是盯着某一个片面的数据大做文章。虽然我国是全球第一大粮食进口国,虽然我们每年从国外进口1亿多吨粮食,但是我国现在的年产粮量已经达到6.64亿吨,而这个态势还在连年增长(从2003至今,称之为16连丰)。

多国封锁粮食出口,粮食将成为口罩之外的新的硬通货吗

多国封锁粮食出口,粮食将成为口罩之外的新的硬通货吗

另一个方面,我国年均粮食消费量只有2亿吨,远低于自身粮食产量。讲到这里明眼人便看得出来,我国那1亿多吨进口粮食并不是来自别国的雪中送炭,而更像是国内连年粮食丰收背景下的锦上添花罢了。

这1亿多吨进口粮食里有南亚的高端稻米,也有来自美洲的大豆。美国和阿根廷两国分食这一进口份额,或许阴晴不定的美国可能做出限制出口的举动,但那时空出的份额自然会被农业国家阿根廷一口吞走,这种闹剧如果要上演的话受伤的也怕是只有美国豆农。

多国封锁粮食出口,粮食将成为口罩之外的新的硬通货吗

进一步来讲,虽然其中大豆占全部进口粮食的比重超过80%,却仍然无法动摇我国的粮食安全。从美洲运到中国的大豆的到港价格,比国内大豆的装车价格还要低,看到这里不免有人疾呼国外大豆倾销中国,国产大豆市场前景惨淡。实则不然,这些进口大豆多为转基因大豆,产量虽高但转基因技术安全性有待进一步考证,国内并不允许种植,它们流入国内的主要用途是榨油和油渣加工成饲料,由此可见国家对粮食安全的深远考虑。

而回到国内的大豆种植问题,由于国外低价大豆补上了国内养殖业的大豆缺口,使得国内原本的种植基地有了种植经济效益更高的作物的选择权。在东北,非转基因大豆的种植平均亩产仅有120公斤,如果换做种玉米,产量将达到1000公斤。即使大豆价格比玉米高一倍,不用考虑国家大豆安全的农民也可以通过种植玉米在相同面积的土地上获得更多的收益。退一万步讲,即使国内农民还是选择要在自己的土地上种植大豆,国产大豆和进口转基因大豆竞争的也不是同一片市场,国产大豆价格更贵,进入的多是更"高端"的食品市场而不是饲料市场。

多国封锁粮食出口,粮食将成为口罩之外的新的硬通货吗

综上所述,进口的大豆不仅让国内规避了种植转基因大豆可能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风险,还赋予了在18亿亩耕地红线内谋生计的农民,选择种植更有经济价值作物的自由。这也为中国未来农业的发展指明了道路: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将国内有限耕地的种植作物经济效益最大化,并优化农业结构,提升农民收入,把脏活累活有风险的活(如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都交给别人去做,而本国雄厚的粮食储备又保证了自己不会被粮食出口国扼住咽喉。

最后再提一点: 在不考虑中央储备规模保持稳定的同时,从2014年开始,国家按照"产区保持3个月,销区保持6个月,产销平衡区保持4个月"的市场供应量要求,重新核定并增加了地方粮食储备规模,各地已经全部落实到位,而且大中城市还建立了满足市场供应10天至15天的成品粮油储备。

多国封锁粮食出口,粮食将成为口罩之外的新的硬通货吗

同时,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储备品种结构中,小麦和稻谷的比例超过70%。国内产粮完全能够自给自足并产生结余,即使仍然可能有部分投机者妄图浑水摸鱼,但私人囤积粮食的行为对于市场价格的影响微乎其微,反而替国家消耗了库中陈粮,也算是好事一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