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麦家的《人生海海》到李诞救猫:比信仰更重要的是这个

八年沉淀后,麦家的新作《人生海海》面世。

从麦家的《人生海海》到李诞救猫:比信仰更重要的是这个

麦家新书发布——《人生海海》


小说将镜头置于一个偏远闭塞的小山村,村子里的人被不同的力量驱使,朝着各自的人生归途,奔腾不息。

有人被议论了一辈子,也被感念了一辈子;有人被敬仰一辈子,最后在众人的咒骂声中悬梁自尽;有人被嘲笑谩骂一辈子,坦坦然走到生命尽头;也有人栽赃构陷别人一辈子,自食恶果依然执迷不悟。

被敬仰的人有信仰,被咒骂的人也有信仰,被嘲笑谩骂的人无信仰,习惯栽赃构陷的人也无信仰。

所以信仰会影响一个人,但它的影响不全是正面的。

小山村的人拥有各型各色的信仰,甚至有些人完全没有信仰,他们走出的人生也千差万别。

作者用整部小说呈现给我们一个真相:信仰重要,有一件事情比信仰更重要,那就是做人的底线。

01 高尚的信仰是心里装着他人

小说的中心人物绰号上校,也有人叫他太监。

上校年轻时是村里的木匠,头脑聪明技术一流。

在抗日浪潮涌起时,他放弃木工厂加入国民党。

上校沉稳机警的才干被军统看中,调去上海做了特务。做特务期间,上校为了获取消息,给日本军官的遗孀提供服务,之后又被鼎鼎大名的女汉奸川岛芳子幽禁,沦为供女汉奸娱乐的工具。

做军统和被女汉奸幽禁的经历并不光彩,他自己也对此深恶痛绝,为了掩盖日本女人和女汉奸留在他肚子上的羞辱字迹,上校宁愿孤独终老。

不过这么屈辱的经历没有把上校压垮,因为他心中有高尚的信仰,他的信仰里装着太多需要被保护的人,这些屈辱他生生受了。

不管是加入国民党还是做军统,上校的信仰都是把侵略中国的日本鬼子轰出中国,让自己的同胞姐弟们不受欺压凌辱。为了心中的信仰,他选择忍辱负重。

一个人的信仰越高尚,他的信仰里装得人越多,他能为信仰做出的牺牲就越大,他能承受的屈辱就越深。

历史上,这种为了家国情怀做出巨大牺牲的人,并不在少数。

苏武牧羊是《后汉书》中一个非常有名的典故。

从麦家的《人生海海》到李诞救猫:比信仰更重要的是这个

苏武北海牧羊折扇


苏武作为西汉使臣出使匈奴,匈奴单于威逼苏武投降。

匈奴把苏武困在地窖中,吃喝不供,苏武靠嚼雪拌着毡毛果腹,几日不死。匈奴看苏武意志坚决,恼羞成怒,把他发配到酷寒之地牧羊,并且告诉苏武,什么时候公羊生下小羊,他才能回来。

被发配到极地后,匈奴分配给苏武的粮食常常送不来,他只能挖野鼠、收草籽充饥,这样一去就是十九年。

十九年中匈奴单于数次派人劝降苏武,苏武一直态度坚决,绝不投降。

一个人把民族大义、家国未来作为信仰时,他/她能做出所有牺牲,包括生命以及生不如死的折磨。

当高尚的信仰,悲悯的情怀容纳的是全人类时,他们的付出甚至能超出国界。他们是为中国医疗事业贡献出生命的白求恩医生、为印度加尔各答地区贫病交加的人付出一生的特蕾莎修女、为非洲加蓬地区提供医疗援助直至生命终结的阿尔贝特·施韦泽……


从麦家的《人生海海》到李诞救猫:比信仰更重要的是这个

特蕾莎修女铜塑

拥有高尚信仰的人,因为心里装着他人,所以更悲悯,更善良,更懂得为他人着想,免不了委屈自己。

遗憾的是,不是所有的信仰都愿意为他人着想,有些人的信仰狭隘到只能容下自己。

02 狭隘的信仰只能容得下自己

《人生海海》这本书中,男主的爷爷就是一位有狭隘信仰的人,他的信仰只能容下自己的荣誉。

男主的爷爷念过私塾,后来还在村里的祠堂开过学堂,肚子里装着一套一套的老理古训,“天上的仙,地下的鬼,人间的理,世间的道,什么都知道”。

就是这样一位知书达礼的文化人,把自己的面皮儿看得比别人的命重。上校和他的儿子——男主的父亲,关系不是一般的好,过命交情。村里的小瞎子构陷他俩,说他俩有不正当关系。

男主爷爷要面子,为了洗脱儿子和上校的关系,他偷偷调查逃亡中上校的存身地,告发给局子里的熟人,条件就是让局子里出一份公告,证明他的儿子和上校之间清白。

在男主爷爷眼里,上校的命比不上儿子的名声重要,他眼里只能看到自己的声誉,自己不能在村民面前跌份儿,他看不到别人的苦难,哪怕对方是位受人敬仰的人。这就是狭隘信仰的致命之处,为了自己所看中的东西可以不择手段,伤害他人也在所不惜。

如果你觉得这样的狭隘信仰只存在于小说中,那就太天真了。

荣获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短篇的,是《河中女孩:宽恕的代价》。

这部纪录片讲述了巴基斯坦女孩萨巴的致命遭遇。萨巴19岁,被父亲和叔叔枪杀,抛尸河道。萨巴是幸运的,叔叔射往她太阳穴处的子弹,被她偏头躲过,侥幸活了过来。虽然侥幸留住了性命,这一枪还是从她眼角到嘴角,撕开一道长长的血口子,让萨巴面目全非。

从麦家的《人生海海》到李诞救猫:比信仰更重要的是这个

医生保存的萨巴左脸枪伤图片触目惊心


父亲和叔叔对萨巴下此毒手,是因为萨巴没有遵从他们的安排结婚。萨巴有自己心爱的男人,她没有向父权屈服,坚持和自己喜欢的人结婚,这为她带来了杀身之祸,父亲和叔叔觉得他们的尊严和荣誉被萨巴毁了。

萨巴不是个例,巴基斯坦官方数据显示,每年被“荣誉谋杀”的女孩数量上千名。这些女孩被谋杀的原因无一例外,都是家族成员认为她们的行为让家族蒙羞,被强奸、拒绝包办婚姻、私奔和离婚……都会给她们招来杀身之祸,而杀害她们的人都是血亲,父亲、叔伯或者兄弟。

从麦家的《人生海海》到李诞救猫:比信仰更重要的是这个

纪录片中显示的官方统计数据


《爱的艺术》中有句话:“非合理的信仰是指服从一种非理性权威的信仰,合理的信仰是扎根于自己思想或者感情体验的一种坚定的信念。”

狭隘的信仰正是服从了尊严和荣誉这个非理性的权威,让他们忘却悲悯,忘却亲情,忘却善良,心中只有自己的利益和荣誉。

虎毒不食子,对荣誉扭曲的追求突破了他们生而为人的底线。

一个没有底线的人,什么罪恶都敢沾手。做人可以没有信仰,但一定要有底线。

03 守住底线就守住了善良

小说中的老保长是个生活作风极其淫乱的人,吃喝嫖赌样样精通,一辈子跟数不清的女人纠缠不休。

这样一位风流成性的人,没有信仰,却愿意守住做人的底线。

老保长年轻时做日本人的伪保长,名义上是汉奸,但从没做过汉奸事,他甚至多次秘密帮助国民党和共产党。上校被部队开除,全村人不明就里害怕和他接触,是老保长帮他立起来口碑,上校被游街惩罚时,也是老保长站出来帮了他,男主的爷爷出卖上校,老保长骂得他狗血淋头。

因为老保长知道,上校一辈子为国家为人民做过太大牺牲,他不该再受那份罪。

心里有底线的人,他/她可以不是圣人,但他/她一定能分出是非。他能分辨出哪些事情坚决不能做,伤天害理的事情绝对绝对不允许自己碰。

有一期《奇葩说》中,李诞讲了个记者朋友的事例。

这位记者朋友在采访中持续被困扰。

他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采访了一个当事人,当事人的故事很让人震惊。如果他把这件事情报道出去,有可能会帮助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意识到社会的一些阴暗。不过一旦他选择报道出去,这个当事人的人生就完了,曾经伤害过他的人,一定会再次找到他,展开更加残酷的报复。

这位记者朋友很纠结,他不知道遇到这样的事情,是报道出去好呢,还是不报道好呢?

李诞怎么说,李诞说这个活生生的当事人你看不到,却为看不见的可能需要的人去牺牲他。

从麦家的《人生海海》到李诞救猫:比信仰更重要的是这个

为了自己的目标轻易牺牲他人


这是什么?这就是没有底线,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枉顾他人性命。

如果整个社会的人都这么考虑问题的话,最后会是什么局面?视人命为草芥,为达目的为所欲为。

从麦家的《人生海海》到李诞救猫:比信仰更重要的是这个

不伤害他人是做人的底线


做人若没了底线就不能称之为人,只能说他/她是人间恶魔,一切的罪恶和灾难都在他/她翻手覆手之间。

做人,有没有信仰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守住做人的底线,心中始终保留一份善念。

当初八国联军侵华,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奥匈帝国我们都可以原谅,事后还可以握手言和。可是对日本人,中国几代人都消除不了仇恨。

因为其它国家侵略中国为财,抢占了钱财不会再干伤天害理的事。而日本不同,日本侵华没有底线,烧伤抢劫、奸淫屠戮、践踏羞辱无恶不作,这个民族对他人没有底线。

人生一世,有信仰引领为他人做出贡献当然更好,如果没有,让底线守住心底的善良也很好。

信仰不是必须的,底线才是。

作者:晓鹤,人生一世如白驹过隙,不喜岁月静好,独慕码字奔波。写走心的文字,过有趣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