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麥家的《人生海海》到李誕救貓:比信仰更重要的是這個

八年沉澱後,麥家的新作《人生海海》面世。

從麥家的《人生海海》到李誕救貓:比信仰更重要的是這個

麥家新書發佈——《人生海海》


小說將鏡頭置於一個偏遠閉塞的小山村,村子裡的人被不同的力量驅使,朝著各自的人生歸途,奔騰不息。

有人被議論了一輩子,也被感念了一輩子;有人被敬仰一輩子,最後在眾人的咒罵聲中懸樑自盡;有人被嘲笑謾罵一輩子,坦坦然走到生命盡頭;也有人栽贓構陷別人一輩子,自食惡果依然執迷不悟。

被敬仰的人有信仰,被咒罵的人也有信仰,被嘲笑謾罵的人無信仰,習慣栽贓構陷的人也無信仰。

所以信仰會影響一個人,但它的影響不全是正面的。

小山村的人擁有各型各色的信仰,甚至有些人完全沒有信仰,他們走出的人生也千差萬別。

作者用整部小說呈現給我們一個真相:信仰重要,有一件事情比信仰更重要,那就是做人的底線。

01 高尚的信仰是心裡裝著他人

小說的中心人物綽號上校,也有人叫他太監。

上校年輕時是村裡的木匠,頭腦聰明技術一流。

在抗日浪潮湧起時,他放棄木工廠加入國民黨。

上校沉穩機警的才幹被軍統看中,調去上海做了特務。做特務期間,上校為了獲取消息,給日本軍官的遺孀提供服務,之後又被鼎鼎大名的女漢奸川島芳子幽禁,淪為供女漢奸娛樂的工具。

做軍統和被女漢奸幽禁的經歷並不光彩,他自己也對此深惡痛絕,為了掩蓋日本女人和女漢奸留在他肚子上的羞辱字跡,上校寧願孤獨終老。

不過這麼屈辱的經歷沒有把上校壓垮,因為他心中有高尚的信仰,他的信仰裡裝著太多需要被保護的人,這些屈辱他生生受了。

不管是加入國民黨還是做軍統,上校的信仰都是把侵略中國的日本鬼子轟出中國,讓自己的同胞姐弟們不受欺壓凌辱。為了心中的信仰,他選擇忍辱負重。

一個人的信仰越高尚,他的信仰裡裝得人越多,他能為信仰做出的犧牲就越大,他能承受的屈辱就越深。

歷史上,這種為了家國情懷做出巨大犧牲的人,並不在少數。

蘇武牧羊是《後漢書》中一個非常有名的典故。

從麥家的《人生海海》到李誕救貓:比信仰更重要的是這個

蘇武北海牧羊摺扇


蘇武作為西漢使臣出使匈奴,匈奴單于威逼蘇武投降。

匈奴把蘇武困在地窖中,吃喝不供,蘇武靠嚼雪拌著氈毛果腹,幾日不死。匈奴看蘇武意志堅決,惱羞成怒,把他發配到酷寒之地牧羊,並且告訴蘇武,什麼時候公羊生下小羊,他才能回來。

被髮配到極地後,匈奴分配給蘇武的糧食常常送不來,他只能挖野鼠、收草籽充飢,這樣一去就是十九年。

十九年中匈奴單于數次派人勸降蘇武,蘇武一直態度堅決,絕不投降。

一個人把民族大義、家國未來作為信仰時,他/她能做出所有犧牲,包括生命以及生不如死的折磨。

當高尚的信仰,悲憫的情懷容納的是全人類時,他們的付出甚至能超出國界。他們是為中國醫療事業貢獻出生命的白求恩醫生、為印度加爾各答地區貧病交加的人付出一生的特蕾莎修女、為非洲加蓬地區提供醫療援助直至生命終結的阿爾貝特·施韋澤……


從麥家的《人生海海》到李誕救貓:比信仰更重要的是這個

特蕾莎修女銅塑

擁有高尚信仰的人,因為心裡裝著他人,所以更悲憫,更善良,更懂得為他人著想,免不了委屈自己。

遺憾的是,不是所有的信仰都願意為他人著想,有些人的信仰狹隘到只能容下自己。

02 狹隘的信仰只能容得下自己

《人生海海》這本書中,男主的爺爺就是一位有狹隘信仰的人,他的信仰只能容下自己的榮譽。

男主的爺爺念過私塾,後來還在村裡的祠堂開過學堂,肚子裡裝著一套一套的老理古訓,“天上的仙,地下的鬼,人間的理,世間的道,什麼都知道”。

就是這樣一位知書達禮的文化人,把自己的麵皮兒看得比別人的命重。上校和他的兒子——男主的父親,關係不是一般的好,過命交情。村裡的小瞎子構陷他倆,說他倆有不正當關係。

男主爺爺要面子,為了洗脫兒子和上校的關係,他偷偷調查逃亡中上校的存身地,告發給局子裡的熟人,條件就是讓局子裡出一份公告,證明他的兒子和上校之間清白。

在男主爺爺眼裡,上校的命比不上兒子的名聲重要,他眼裡只能看到自己的聲譽,自己不能在村民面前跌份兒,他看不到別人的苦難,哪怕對方是位受人敬仰的人。這就是狹隘信仰的致命之處,為了自己所看中的東西可以不擇手段,傷害他人也在所不惜。

如果你覺得這樣的狹隘信仰只存在於小說中,那就太天真了。

榮獲第8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短篇的,是《河中女孩:寬恕的代價》。

這部紀錄片講述了巴基斯坦女孩薩巴的致命遭遇。薩巴19歲,被父親和叔叔槍殺,拋屍河道。薩巴是幸運的,叔叔射往她太陽穴處的子彈,被她偏頭躲過,僥倖活了過來。雖然僥倖留住了性命,這一槍還是從她眼角到嘴角,撕開一道長長的血口子,讓薩巴面目全非。

從麥家的《人生海海》到李誕救貓:比信仰更重要的是這個

醫生保存的薩巴左臉槍傷圖片觸目驚心


父親和叔叔對薩巴下此毒手,是因為薩巴沒有遵從他們的安排結婚。薩巴有自己心愛的男人,她沒有向父權屈服,堅持和自己喜歡的人結婚,這為她帶來了殺身之禍,父親和叔叔覺得他們的尊嚴和榮譽被薩巴毀了。

薩巴不是個例,巴基斯坦官方數據顯示,每年被“榮譽謀殺”的女孩數量上千名。這些女孩被謀殺的原因無一例外,都是家族成員認為她們的行為讓家族蒙羞,被強姦、拒絕包辦婚姻、私奔和離婚……都會給她們招來殺身之禍,而殺害她們的人都是血親,父親、叔伯或者兄弟。

從麥家的《人生海海》到李誕救貓:比信仰更重要的是這個

紀錄片中顯示的官方統計數據


《愛的藝術》中有句話:“非合理的信仰是指服從一種非理性權威的信仰,合理的信仰是紮根於自己思想或者感情體驗的一種堅定的信念。”

狹隘的信仰正是服從了尊嚴和榮譽這個非理性的權威,讓他們忘卻悲憫,忘卻親情,忘卻善良,心中只有自己的利益和榮譽。

虎毒不食子,對榮譽扭曲的追求突破了他們生而為人的底線。

一個沒有底線的人,什麼罪惡都敢沾手。做人可以沒有信仰,但一定要有底線。

03 守住底線就守住了善良

小說中的老保長是個生活作風極其淫亂的人,吃喝嫖賭樣樣精通,一輩子跟數不清的女人糾纏不休。

這樣一位風流成性的人,沒有信仰,卻願意守住做人的底線。

老保長年輕時做日本人的偽保長,名義上是漢奸,但從沒做過漢奸事,他甚至多次秘密幫助國民黨和共產黨。上校被部隊開除,全村人不明就裡害怕和他接觸,是老保長幫他立起來口碑,上校被遊街懲罰時,也是老保長站出來幫了他,男主的爺爺出賣上校,老保長罵得他狗血淋頭。

因為老保長知道,上校一輩子為國家為人民做過太大犧牲,他不該再受那份罪。

心裡有底線的人,他/她可以不是聖人,但他/她一定能分出是非。他能分辨出哪些事情堅決不能做,傷天害理的事情絕對絕對不允許自己碰。

有一期《奇葩說》中,李誕講了個記者朋友的事例。

這位記者朋友在採訪中持續被困擾。

他經常會遇到這樣的事情,採訪了一個當事人,當事人的故事很讓人震驚。如果他把這件事情報道出去,有可能會幫助更多的人,讓更多的人意識到社會的一些陰暗。不過一旦他選擇報道出去,這個當事人的人生就完了,曾經傷害過他的人,一定會再次找到他,展開更加殘酷的報復。

這位記者朋友很糾結,他不知道遇到這樣的事情,是報道出去好呢,還是不報道好呢?

李誕怎麼說,李誕說這個活生生的當事人你看不到,卻為看不見的可能需要的人去犧牲他。

從麥家的《人生海海》到李誕救貓:比信仰更重要的是這個

為了自己的目標輕易犧牲他人


這是什麼?這就是沒有底線,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枉顧他人性命。

如果整個社會的人都這麼考慮問題的話,最後會是什麼局面?視人命為草芥,為達目的為所欲為。

從麥家的《人生海海》到李誕救貓:比信仰更重要的是這個

不傷害他人是做人的底線


做人若沒了底線就不能稱之為人,只能說他/她是人間惡魔,一切的罪惡和災難都在他/她翻手覆手之間。

做人,有沒有信仰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守住做人的底線,心中始終保留一份善念。

當初八國聯軍侵華,英國、美國、法國、德國、意大利、俄羅斯、奧匈帝國我們都可以原諒,事後還可以握手言和。可是對日本人,中國幾代人都消除不了仇恨。

因為其它國家侵略中國為財,搶佔了錢財不會再幹傷天害理的事。而日本不同,日本侵華沒有底線,燒傷搶劫、姦淫屠戮、踐踏羞辱無惡不作,這個民族對他人沒有底線。

人生一世,有信仰引領為他人做出貢獻當然更好,如果沒有,讓底線守住心底的善良也很好。

信仰不是必須的,底線才是。

作者:曉鶴,人生一世如白駒過隙,不喜歲月靜好,獨慕碼字奔波。寫走心的文字,過有趣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