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經過疫情的洗劫,面對珠寶行業原材料都無法進口的情況,市場是否更加的不景氣呢?

彩雲專注珠寶


疫情是天災但是不是藉口,更不是行業衰敗的甩鍋目標!

事實上,就算沒有這次的疫情,珠寶行業的衰敗也已經不可避免了。

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主要是兩個層面:

  1. 內部
  2. 外部

先說外部。

從整個行業的進程來看,珠寶行業的衰敗實際上是從2012年就已經開始。

在經歷了從2000年到2008年的野蠻告訴發展期之後,到了2010年,實際上整個行業的發展就已經進入了瓶頸,只不過被一些東西掩蓋了,從而造就了一種使得外面的人看起來似乎很繁榮假象。

世界上任何的商業都逃不脫起步—高速發展—平穩—下落—衰落—重新起步這樣一個進程,珠寶行業也是如此。

雖然珠寶是一個古老的行業,在世界上存在已久,可是現階段國內的珠寶行業還真的算不上什麼有歷史沉澱的行當。

新中國成立之後,在很長一段時間之內,我們國家實際上是不允許黃金民間買賣的。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了上個世紀的90年代,在1998年,我們國家才對於這方面放開了限制。

從這一點上來看,也足以證明了一件事情:除了周大福這種原本就不屬於大陸的品牌之外,其餘的所有誕生於大陸的珠寶品牌的年齡實際上都不會超過30年。

作為新生的一個行業,珠寶行業也一樣不可避免的落入到了野蠻生長的境地。

在一短時間之內,以深圳水貝為中心的中國珠寶行業走入了高速發展期。

無數的品牌與珠寶公司如雨後春筍一般湧現,最巔峰的時期,在整個羅湖水貝擁有將近4500個大大小小的珠寶品牌與珠寶企業。

這麼多的人與資金湧入,導致了一個結果,那就是整個行業的產能過剩的進程被大大的縮短。

珠寶店遍地開花,從一線城市到二線城市,再到現在的下達鄉鎮。

但是,中國現有的市場卻並沒有擴大!

甚至,還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了萎靡縮小。

在2000年左右,國內的房市開始崛起,樓市的價格不斷攀升,很大程度上擠佔了居民可支配收入。

而作為次級衍生消費品的珠寶天然的屬性又是非必需品,這種情況之下,很多被樓市套牢的民眾們自然就不會大規模的去消費這一類產品。

而新生人口的不斷減少,又讓珠寶產品的一大主力消費群:婚慶人群變的更少。

再來說內部。

所有的珠寶從業人員都喜歡說自己的行業是一個傳統的行業。

在一些方面來說,所謂的傳統實際上等同於保守和不思進取。

這對於行業的發展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就以現在為例,作為已經邁進5G時代的現代社會,整個珠寶行業至今尚未引進互聯網思維,這一點上簡直令人不可思議。

而當初淘寶和網銷大行其道的時候,整個行業對於這種方式也是持反對態度。這也導致了一部分低端客戶的大量流失。

等到行業中開始認識到這種銷售模式的威力的時候,實際上是實體零售已經開始疲軟的時候。

對於互聯網手段的使用,在整個珠寶行業也是非常的遲滯和混亂。

在流量為王的時代,珠寶整個行業對於公域流量重視不足,反倒是一窩蜂的往微商扎堆。

可是,對於任何產品來說,微商這種的存在都是有害而無利。

微商所做的是搬運不錯,但是更多的是劣幣逐良幣的惡性競爭。

而這也暴露了珠寶行業的另一問題,那就是短視!

或許因為這個行業的低門檻,導致了大批的從業人員素質良莠不齊,缺乏大局觀。這就使得整個行業同質化嚴重,惡性競爭氾濫。

這樣一來,也使得整個行業衰敗的速度大大加快。

總的來說,對於整個珠寶行業來說,改革已經是迫在眉睫。

疫情帶來的經濟下滑,已經逼到了眼前,如果行業還是抱著現在的態度,對於整個行業的諸多問題不管不問不去改變,到時候恐怕絕大多數的人都將會在這場嚴冬之中凍斃,再也等不到下一個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