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漢語拼音字母和英文字母書寫完全一樣?

天翼用戶282573937


的確是一樣的,但是這樣說,不是太“準確”,準確的說法是:漢語拼音和英文字母,都和拉丁字母一樣。

英國當年是“日不落”帝國,所以在“搶地盤”的同時,也把自己的“英語”帶到了世界各地,影響了很多國家的語言體系。

從這個角度講,我們的“漢語拼音”的確是受到“英語”的影響,但是也不是直接“生搬硬套”,而是進行了改良,這個下面會詳細介紹。

我想重點表達的是:雖然,漢語拼音字母和英文字母書寫完全一樣,但是,不要認為“字母”是來自英國人創造的“英語”,而是來自一種更古老的語系——拉丁字母。

1、“英語”為啥會使用拉丁字母,拉丁字母起源於何處?

現在英語能成為很多國家使用的語言,這個和“大英帝國”的海外殖民有直接關係。

小時候上學的時候,就知道“英語”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語言,全世界有60多個國家將英語作為官方語言。

這直接導致我們,從小學就要開始學英語,而現在,甚至很多幼兒園就開始學英語,這僅僅是個開始,到了大學,還有四六級考試。

總之我們國家是相當重視英語學習,這也是“形勢所迫”,因為使用這種語言的國家太多了。

這都是“大英帝國”的功勞啊!

當年“大英帝國”,以及其他的西方殖民者,在征服其他地方的時候,把人家的當地的語言和文字也“一併征服”了。

例如今天墨西哥境內原住民阿茲特克人的文字,被殖民者暴力消滅,載有這些文字的文化典籍被焚燬。一些傳教士深入東南亞和中國雲南的山區,為當地少數民族創立拉丁字母拼寫的文字,如景頗文、傈僳文等。

所以說,殖民者侵略的不僅僅是土地,還有“文字”和“文化”。

但是在“大英帝國”之前,有一個“疆土面積”非常遼闊的“羅馬帝國”,最鼎盛的時候,英國那個“小島”(不列顛島)也被征服了。

羅馬帝國(公元前27年-公元1453年,西羅馬帝國:公元395年-公元476年;東羅馬帝國:公元395年-公元1453年),是以地中海為中心,跨越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

不知道當年英國有沒有自己的本土文字,反正被羅馬帝國征服之後,就開始用“羅馬字母”,羅馬字母,就是拉丁字母的另外一種說法。

而拉丁字母,源自希臘字母,希臘字母,源自腓尼基字母,腓尼基是地中海東岸的文明古國,意為“紫色之國”,盛產顏料得名,約公元前13世紀,腓尼基人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批字母文字,共22個字母。

對的,當時還不是26個字母,大概公元前2世紀,拉丁字母變為23個字母(增加了一個,十分緩慢),後來,大概公元11世紀,為了雕刻和手寫方便,併為了使元音的V和輔音的V相區別,便把原來的V的下方改寫成圓形而定為元音U,又把兩個V連起來變出了作輔音用的W,字母I也稍稍變化創造出一個輔音字母J。

新增字母J、U、W後,加上之前的23個字母,就是現在的26個字母了,之後就沒再變過。

大概演化過程,請看下圖:

上面這張是腓尼基字母,一共22個。

上面這張是簡單的演化過程,能大概看到這裡面的“演化基因”吧,畢竟一種文字的演化,在剛開始的時候,是比較漫長的,不過通過簡單的對比也能發現,拉丁字母的確“美觀”和“簡潔”。

2、拉丁字母對西歐國家的影響

下面看下當年羅馬帝國的疆域圖,因為歐洲的主要發達國家,基本上都在這裡面,這也說明,這些國家,語言體系都會受到“拉丁字母”的影響。

事實上,的確是這樣的。

請看下圖:

猛地一看,是不是覺得這是“英語”,其實不是,這是葡萄牙語。

葡萄牙語是繼英語和西班牙語之後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語種之一。截止至2013年,全世界共有約230,000,000的人口使用葡萄牙語(Português),是世界流行語種的第6位,僅次於漢語、英語、法語、西班牙語和阿拉伯語。葡萄牙語的使用者絕大部分居住在巴西。

為啥是巴西?

因為當年葡萄牙在巴西建立殖民地,所以順便把自己的“葡萄牙語”也留在了巴西。

要知道,葡萄牙大概才1200萬人,而巴西有2億多人口啊。

還有這張圖片。

這是法語!

還有這個——意大利語。

還有這個——德語。

還有英語,這個咱們最熟悉,就不一一列舉了。

不過看了這麼多種文字,大概能發現,這裡面的字母都是一樣的,因為都來自“拉丁字母”!

看到這裡,估計就不會覺得,為什麼漢語拼音字母和英文字母書寫完全一樣?

因為不但和英語字母一樣,和葡萄牙語也一樣,法語也一樣,德語也一樣,還有很多其他語系也一樣。

3、拉丁字母對全世界語言的影響

西歐的這些國家,通過宗教改革、文藝復興、啟蒙運動、工業革命等一系列的變革,迅速強大了起來,強大了之後,他們就尋求海外擴張,在擴張的過程中,讓他們更加強大。

在擴張的過程中,他們把自己的語言也強勢“植入”了當地語言體系當中,有些甚至直接“毀滅”人家當地的語言,改用他們的語言。

通過上面的對比可以看出,西歐這些國家,雖然單詞語言不一樣,但是都是“拉丁字母”,是“拉丁語系”分化出來的語言。

所以在海外擴張的同時,也把“拉丁字母”傳到了世界各地。

看這張圖片。

“淺藍色”標識的地方,都是“拉丁字母”的使用地區,基本上涵蓋了世界上大部分地區。

粉紅色是西裡爾字母使用區,淺綠色是阿拉伯字母使用區,土黃色區域是漢字使用區,橙黃色是梵文影響的文字,就不一一介紹了。

不過通過對比,能看出來,咱們漢字影響的地區,還是比較小的。

4、拉丁字母是啥時候傳到中國的?

拉丁字母的確是一種非常實用和美觀的文字,也便於書寫和閱讀,也方面用這些字母來創造語言,真因為有這麼多的優勢,才導致拉丁字母在“地球上”廣泛流傳。

當然,拉丁字母這麼“強勢”,在明朝的時候,也傳到了我們國家。

明代萬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就出現了由意大利天主教傳教士利瑪竇設計的、用拉丁字母拼寫漢語的拼音方案。

不過沒有推廣起來,不過這的確是一個很偉大的“變革”,因為在這之前,咱們是沒有“拼音字母”的,咱們用的是“反切法”。

啥是“反切法”?

在當時來說是比較高級的,但是和拉丁字母相比,還是落後了太多。

反切法的基本規則是切上字取聲母,切下字取韻母和聲調。也就是說取前一個字的聲母和後一個字的韻母拼出一個新的讀音來。

簡單來說,就是是用兩個漢字合起來為一個漢字注音。寫作“甲,乙丙切”。


《康熙字典》中的字主要採用此法注音,如“武,文甫切”。
就是取“文”字的聲母“w”,取“甫”字的韻母“u”和聲調“3聲”,這樣合起來就是“wu”和聲調“3聲”,基本上“武”這個字的讀音就確定了。

看見了吧,假如沒有拉丁字母,咱們要學習漢語,也是非常麻煩的。

晚清以來,我國知識分子在學習西方語言和科學的同時,逐漸熟悉了拉丁字母。

1926年。民國政府同意採用拉丁字母,是為了作為輔助學習漢語的工具,和便於對外交流。1926年9月,語言學家們將擬定好的《國語羅馬字拼音法式》,正式提交給了教育部。

這是由中國政府頒行的第一個法定的拉丁字母拼音方案,簡稱“國語羅馬字”。

1928年9月26日這個拼音方案,由國民政府大學院(即教育部)公佈。但在較長時間內,由於它自身和客觀的原因,使得它沒能進入學校的語文教學。

所以也沒有推廣起來,這個時段,咱們語文教學用的是《注音字母》,是1918年民國教育部頒佈的,現在臺灣還在使用,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老拼音”。

之後經過學者專家的研究,發現這種“老拼音”,沒有國際上常用的“拉丁字母”方便,所以1956年2月正式發佈了用“拉丁字母”的漢語拼音方案,1957年又進行了一次修訂,形成了現在的大陸拼音注音法。1958年正式頒佈《漢語拼音》,如今已經成為聯合國規定的用拉丁字母轉寫漢語的國際標準。

這就是拉丁字母對我們漢語的影響,雖然他沒有改變我們的文字和語言,但是用來拼音真的是非常方便。

不得不說,當時的專家學者,以及我國政府在字母選擇上的決策是具有前瞻意義。

面對國際化和信息化的今天,如果沒有拉丁字母,我們使用電腦和網絡,以及和其他語種交流,很難想象,會是怎樣的一種景象?

學過日語的知道,日語是50個音節,鍵盤上弄50個音節,上面一排數字鍵加標點符號,統統都要“上陣”,你說“累人不”?

再看看漢語拼音,雖然咱們有23個聲母,24個韻母,還有前鼻音、後鼻音啥的,看起來音節似乎不少,但是咱們用26個拉丁字母,全部搞定,一個不多,一個不少!

這就方便了很多!

總結:

這就是“神奇”的“拉丁字母”,雖然,只有26個字母,卻成為了我們全球人類語言的“基石”,而且隨著拉丁字母成為“全球通用語言”,讓很多國家,都在逐漸改用拉丁字母。

比如咱們上圖中的粉紅色區域,是西裡爾字母使用區,也就是“俄語”,看地圖也能看出來,這些地區,當年都屬於前蘇聯。

蘇聯解體之後,一些前蘇聯加盟共和國改用拉丁字母拼寫主體民族的語言。在上世紀90年代獨立浪潮的推動下,摩爾多瓦、阿塞拜疆、土庫曼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逐步重新改用拉丁字母。

2001年和2004年,烏茲別克斯坦的政府網站,改回拉丁字母。

2012年 12月14日,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在新的國情諮文中表示,到2025年哈薩克文字將改用拉丁字母拼寫。

綜觀歷史,幾乎所有獨聯體國家的語言都在改用拉丁字母。

所以說,以後使用“拉丁字母”或許會成為一種全球潮流,最後再次感嘆,“拉丁字母”是人類文明進程中,一項偉大的發明。


太行山下小小強


因為漢語拼音字母和英文字母都是採用的拉丁字母。

1958年2月11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正式通過了《漢語拼音方案》,是採用國際通用的拉丁字母,採用音素化的音節結構拼寫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的普通話的一種方案。

拉丁字母又叫羅馬字母,是從希臘字母發展而來的,古羅馬滅亡前共包含23個字母,其中有18個輔音字母B、C、D、F、G、Z、H、K、L、M、N、P、Q、R、S、T、X、Y,4個元音字母A、E、I、O,和一個音值不定的V,之後從I分化出J,從V分化出U和W。形成了現在的26個拉丁字母。

而英文字母是完全借用了26個拉丁字母。


行於桑田


你好,這裡是“陽明悟行學宮”,很高興為你解答:

在回答你這個問題之前,我想讓你看一樣東西,很神奇

1、在民國以前,對於漢字的注音,通常都是通過另一個較為常見的漢字來注音的,如:似,音 “四”。而這些常見的字的讀音,往往是通過口口相傳而來的。

2、而在民國時期(確切的來講是北洋政府時期)國家發現醬紫下去不行啊,各家說各家話,大家聚在一起,怎麼交流嘛,那不能好好交流就不能好好鬧革命了對吧,所以,開始自己制定一些“類漢字”的符號來對漢字注音。發展到最後,基本定型為以下這麼些個符號:

ㄅ --b,ㄆ--p,ㄇ--m,ㄈ--f,ㄪ--v,ㄉ--d,ㄊ--t,ㄋ--n,ㄌ--l,ㄍ--g,ㄎ--k,ㄫ--ng,ㄏ--h,ㄐ--j,ㄑ--q,ㄬ,ㄒ--x,ㄓ--zhi,ㄔ--chi,ㄕ--shi,ㄖ--ri,ㄗ--z,ㄘ--ci,ㄙ--si,ㄚ--a,ㄛ--o,ㄜ--e,ㄝ--ê,ㄞ--ai,ㄟ--ei,ㄠ--ao,ㄡ--ou,ㄢ--an,ㄣ--en,ㄤ--ang,ㄥ--eng,ㄦ--er,| 或一 --yi,ㄨ--wu,ㄩ--yu。

反正這些個東西,我覺得吧,讓我記上十天半個月的,我也不一定能記住,這都什麼跟什麼嘛

好,上面的背景瞭解完了,我們開始正式回答你這個問題,我國的拼音為何要使用英文字母。

漢語拼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頒佈的漢字注音拉丁化方案,於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時被原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現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漢語拼音方案委員會研究制定。該拼音方案主要用於漢語普通話讀音的標註,作為漢字的一種普通話音標。1958年2月11日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准公佈該方案。1982年,成為國際標準ISO7098(中文羅馬字母拼寫法)。部分海外華人地區如新加坡在漢語教學中採用漢語拼音。2008年9月,中國臺灣地區確定中文譯音政策由“通用拼音”改為採用“漢語拼音”,涉及中文音譯的部分,都將要求採用漢語拼音,自2009年開始執行。

漢語拼音是一種輔助漢字讀音的工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第十八條規定:“《漢語拼音方案》是中國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獻羅馬字母拼寫法的統一規範,並用於漢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領域。”根據這套規範寫出的符號叫做漢語拼音。

上面這些巴拉巴拉的其實就想說明一句話:我們官方規定了,就得這麼弄,就得這麼給漢字注音,就得使用拉丁文給漢字注音。

其實,你們發現沒有,不管是“類漢字”符號注音法,還是現在的拼音注音法。他們發生的歷史時期都是在中國“睜眼看世界”之後的事情。也就是說,我們從另一個角度去看的話,大致可以得出這麼一個觀點,就是:從民國時期起,我國就開始有大量的知識分子走出中國師夷長技以制夷了,而大部分人是去了歐洲---這個當時世界上最接近文明的地方。我們可以猜想一下,他們到了以後,發現,哇,原來拉丁文字可以當做符號使用啊,不管是物理,化學,各種科學,語言上都在用它們做符號,它們原來可以代表世界上任何一個東西。(一句題外話:西方的符號學確實比我們強大,這也是他們的知識可以系統化的一個原因,這點我們必須承認)而且,它們單個讀起來,和我們的漢字讀音在一定程度上特別相似,然後我們的留洋大師們就想著“Why can't I bring them home”。所以就帶回來了,然後經過時間的沉澱和歷史的累積,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就將其作為漢字注音的工具了。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拉丁文書寫簡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