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部分孩子為什麼只想待在家裡玩手機玩遊戲卻不願參與戶外活動?

IS星悅


孩子只想呆在家裡看電視怎麼辦?用這幾個方法陪娃,讓孩子開心、幫媽媽解憂。

我是星星,90後老師,關注 ,一起聊育兒的方法。

如今,科技的發達,各種電子產品充斥著我們的生活。

不僅大人沉浸其中,有些孩子也沉迷電子產品。疫情宅家,很多家長對孩子沉迷電子產品、網絡遊戲,束手無措。

如果是0-3週歲的孩子,該怎麼陪伴才能讓孩子不沉迷電子產品呢?

我們要知道這個年齡段孩子的特點。

上幼兒園之前的孩子——

  • 對家人有很強的依戀感,誰帶他,他就跟誰親。
  • 喜歡模仿人,特別是與他親近的人,模仿他們的動作
  • 開始探索語言探索,喜歡用咿咿呀呀來表達情緒。

親戚家的孩子,從孩子6個月起,父母就外出創業,孩子就一直跟著奶奶了。

現在,孩子一週半了,對奶奶的依戀高非常強。

例如,奶奶早上去買菜,他睡醒起來,就會在門口等著奶奶回來,看見奶奶回來就會咿咿呀呀地手舞足蹈。

同時,他也喜歡模仿領居家的老奶奶走路。

每次,他的奶奶抱他出去玩,他看見領居家老奶奶走路,就會從奶奶的手上掙脫,跑下去一板一眼地跟在老奶奶後面走起路來。

所以,上幼兒園之前的孩子,主要是陪伴。

陪伴的方式可以有以下:

  • 帶孩子散步,與同齡的孩子一起玩
  • 在家可以把鍋、調羹給孩子瞧一瞧。(孩子很喜歡自制音樂🎶,會玩得很開心)
  • 玩躲貓貓的遊戲
  • 玩串珠子的遊戲
  • 一起疊衣服
  • 給孩子一張可以塗鴉的紙張,讓孩子盡情地塗塗畫畫。

還有很多哦,這個年齡段,只要做好陪伴、時時地跟著孩子,注意孩子的玩耍安全。孩子就不會沉迷電子產品的。

學齡前的孩子(3-7歲),要興趣的引導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一般上幼兒園了。

這個時期的孩子還是依賴父母的,特別是依賴媽媽。

孩子開始多動、喜歡色彩鮮豔、有聲音畫面的東西。

那麼,動畫片就是以上幾點的綜合體。

所以,你會發現,有些孩子吃飯坐不住、親子閱讀坐不住、畫畫坐不住等等。但是,一看電視,他就可以很安靜了。

那麼如果沉迷動畫片,父母又該怎麼辦呢?在我4月6號的文章中有提到,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關注 查看哈。)

這個時候,面對孩子坐不住,沒有閱讀興趣的的問題,父母就要想辦法給孩子一起親子閱讀了。

這個時期的很多習慣會對日後的學習生活,產生巨大的影響。

關於如何親子閱讀,在我4月7號的文章中,有舉具體的例子詳細說方法。(關注 查看4月7號的文章)

所以,學齡前的孩子,可以興趣的引導。

孩子對一件事有興趣了,就不會沉迷動畫片或者遊戲了。

可以培養以下幾種興趣:

  • 跟著音樂跳舞
  • 畫自己喜歡的圖案
  • 買個球,踢起來
  • 有聲閱讀
  • 滑板車滑行
  • 講故事

當然了,這個時期的孩子,模仿力特別強,父母一定要做好榜樣哦。

例如,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想要孩子運動,父母自己先行動起來。

小學階段的孩子(7—13歲),要控制好看電子產品的時間

小學階段的孩子,是各項學習習慣培養的關鍵時期。

可以通過網上課程,輔助學習,但是一定要注意規劃好時間。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自控力差,需要父母引導規劃好看視頻的時間。

每天30分鐘的新聞、可以開闊視野的綜藝節目,如詩詞大會等。

小學階段,也是孩子長身體的又一個黃金期。鍛鍊身體是非常必要的。

在小學階段可以培養孩子的一個體育項目,多運動多鍛鍊。

所以,孩子不想出去戶外運動,可能只是一時被電子產品吸引。

父母要引起重視,用多種方法幫助孩子轉移對電子產品的注意力,多鍛鍊身體,為以後的學生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我是星星,90後老師。關注 ,一起聊育兒方法。學習習慣和興趣的培養。


星星拾貝殼


不是孩子想待在家裡玩手機,而是大人不帶領孩子出去玩,帶孩子其實很累的活,所以現在我們很不願意帶孩子出去玩,孩子沒意思,在家裡面就只能玩手機,他不玩遊戲,你讓他幹什麼?尤其小孩子,他需要人去引導,沒人引導他,自己的話,只能捧著手機,看著電腦,看著動畫片,其實對他來說那是一種沒意思的表現,如果我們家長喜歡帶孩子出去的話,你看沒有一個孩子不願意和家長出去玩兒了,而且出去後都不會玩手機,所以孩子在家玩手機,我們作為家長的應該反思,以上建議供您參考,如果覺得正確記得關注喲


東北大韭菜


先問一個關於選擇的問題

假如地上有兩張面額的錢,一張100元,一張1元,你只能撿到一張,那大家想撿哪張呢?

正常的答案當然是撿100元面額的那張了。為什麼呢?

這就是誘惑力的緣故,100元面額的肯定要比1元面額的錢吸引力要大。


無論小孩還是大人,都喜歡誘惑力大的東西

所以,同樣道理,為什麼現在的部分孩子為什麼只想待在家裡玩手機玩遊戲,卻不願參與戶外活動?

其實他們不是不想到戶外運動,小孩子普遍都是好動的,哪有不想出去玩的?只是因為玩手機遊戲比出去玩這件事更有誘惑力而已。

我們大人不也是一樣嗎?當你覺得《甄嬛傳》好看要追劇的時候,是否就會覺得做飯麻煩呢?當你覺得逛街好玩的時候,是否就會覺得催你回家的孩子煩人呢?

我們大人都有過類似的經歷,只不過不表現在手機遊戲上而已。和手機遊戲相比,大人沉迷的打麻將、鬥地主其實沒有什麼分別。


家長們不要先責備小孩子,要找原因

因此我們不能怪小孩子不懂事,不愛學習,不愛運動而責備、打罵他們。要知道,即使是我們自己同樣大的年齡,也未必能抵抗住刺激的網絡遊戲的誘惑力。

所以我們要冷靜分析原因,孩子是如何能夠接觸、沉迷到手機遊戲裡面的?


  • 首先主觀原因往往是家長的“忙”

很多家長事實上是很忙的,手上的工作多起來的時候,無暇照看小孩子。為了小孩子不到處跑,大人會經常就給手機小孩子看看動畫片或者玩些簡單小遊戲。

例如泡泡龍之類的。這時家長認為,泡泡龍游戲沒有什麼關係,其實不然,一旦讓小孩子接觸到了手機,養成一種習慣,早晚有一部分小孩發展成玩網絡遊戲的。

  • 有些家長是“懶”,不想帶孩子

這些家長自顧看電視、上網之類的,就經常把手機給小孩子玩,打發了事。甚至為了小孩子安靜,還主動給小孩子打開畫面更加吸引人的網絡遊戲,這種做法等於把孩子推下坑。

客觀原因,現在的遊戲內容吸引力大,危害也大

現在網絡世界發展很快,網絡遊戲已經不是以前那種“坦克大戰”、“魂鬥羅”之類能媲美的。

比如目前最熱門的的《王者榮耀》和《和平精英》,不僅畫面精美,遊戲的題材和內容也很吸引人,大人尚且容易沉迷,更不用說小孩子了。

不管是哪個原因造成了小孩子沉迷手機網絡遊戲,危害都是很大的,一來對眼睛傷害最大,遊戲中色彩斑斕的畫面,應接不暇的操作,激烈爆炸的場面,讓孩子的眼睛長期焦距固定,非常容易造成近視。

而遊戲中頻頻爆炸的閃光則能讓孩子的眼睛幾乎一定會患上散光,而散光基本是不可逆的。


同時,激烈的遊戲對大腦也是一個強烈的刺激,長期的刺激容易讓大腦疲勞,患上神經衰弱,損害孩子的記憶力

更讓人擔心的是,經過遊戲刺激後,讀書書本對人腦的刺激可以說是忽略不計,也就造成了孩子讀書心不在焉,毫無快感了。

由此可見,沉迷遊戲的孩子是家長們亟待去改變的,千萬不能聽之任之,妄想由孩子玩到厭惡後自然就不玩了。可知道這網絡遊戲一個接一個,層出不窮,什麼時候是個盡頭呢?你家小孩子的身體、眼睛、還是學業能耗得起嗎?


我自己的親身經歷,我的孩子也曾迷上手機遊戲

這個現象在我自己的孩子身上也出現過,我發現的原因還是他私自用我的微信去充值 了《王者榮耀》,當時我發覺了我孩子有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及時提高了警惕,採取了對應的辦法:

我先是嚴厲批評了他,告知他私自用錢充值已經是犯罪的行為;然後再動之以情,說明白父母賺錢很艱難的,不應該用錢是玩遊戲。

更重要的是,我把手機絕對收了起來,家裡的網絡也取消了。還告訴他班裡的老師,禁止同學們在議論遊戲的話題。

時間長了,才慢慢讓我孩子戒掉了遊戲,但是那個時候的學習依然受到了影響,特別是英語,到現在還是落後。


總結,對家長們的勸告

因此,我在這裡勸告各位家長,千萬要管理好家裡電子產品,不能讓孩子輕易接觸,更不能讓他們用來玩網絡遊戲,一旦上癮,悔之晚矣。

這就是結合了我自身親身經歷的回答,希望關注轉發。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