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深深熱愛他的人 | 紀念王小波逝世23週年

4月11日是王小波逝世23週年的日子,多年來,王小波文字和文字裡的東西,仍然是很多人盼望已久,但又不知道自己在盼望著的東西。他的小說為讀者貢獻了現代漢語小說前所未有的閱讀快感,他讓人們看到了一個完全不同的別樣世界;他的雜文,幽默中充滿智性,為讀者打開一條通向智慧、理性的道路,被一代代年輕人奉為精神偶像。

我們從那些深深熱愛王小波的作家裡挑選了一些文字片段,一起回顧了王小波對他們成長和寫作生涯的巨大影響,追溯那些和王小波有關的私人記憶,追憶他穿透時光的文字魅力與思辨樂趣。

那些深深熱愛他的人 | 紀念王小波逝世23週年


李銀河:他的一生,浸淫在愛之中

李銀河曽在祭奠王小波時說,我倆同歲,可以共同步入晚年。可惜,沒有如果。我倆只好天各一方,如果用詞更嚴格些,是陰陽兩隔。

小波走後,我常常思考“生命的意義”這個無解之題,思來想去,答案竟是,生命從宏觀視角看是不可能有意義的,但是從微觀視角,可以自賦意義。小波生前,我與他討論過這個問題。

小波當時寫道,我會老,也會死,可是我不怕。在什麼事物消失之前,我們先要讓它存在啊。死是每一個人的歸宿,但在死之前,我們要讓自己的存在豐富多彩。現在回頭看,小波的一生是神采飛揚的,他活過,他寫過,他愛過,他過了精彩的一生,然後就飄然而去。

我愛過他,我仍然愛著他,他的一生,浸淫在愛之中,這是生命最美好的狀態。我已經終生浸淫在愛之中,直到生命消失。

徐則臣:王小波給當代漢語小說鬆了綁

徐則臣說,在他看來,中國當代的作家裡,眼下享受到王小波這等榮光的可能沒幾個,他可能是當代在民間真正實現了經典化的為數不多的作家之一。

從1998年左右看的第一本王小波的《黃金時代》算起,於今20年了。那時他剛開始寫小說,打了雞血一樣遍覽群書。“當我的寫作陷入膠著、粘滯,邁不開步的時候,我經常會把王小波的書找出來看上幾頁。幾頁就管用。他會迅速為你鬆綁,讓你的思維放鬆、自由。”

他說,20年來自己從未改變一個觀點,即王小波和王朔解放了漢語小說的敘述,給當代漢語小說鬆了綁。王朔讓口語大規模的進入小說,讓小說裡自始至終飄蕩了一個真正日常的口語。除了小說敘述的口語化,王小波還在另外一個角度上改變了當代漢語小說的外在形態,他讓“夾敘夾議”變成了“敘中有議、議中有敘”,乃至實現了“敘即是議、議也是敘”。

在他眼中,王小波的寫作與八十年代先鋒派根本不是一碼事。導致王小波小說之面貌的,不是他的技巧和形式感,而是他所特有的思想深度。雖模仿者眾,但缺少的正是王小波那種高拔的視野與識見,思想力不足以穿透和同化小說的敘述。“這個意義上說,特立獨行的王小波,也許還得繼續‘特立獨行’下去。”徐則臣說。

韓松落:《青銅時代》有一種寶石的豔光

韓松落說,王小波所處的那個年月,“元氣充沛”。既平靜又動盪,所有人都在接受時代的顛簸。這種顛簸,必然又帶來一種滋養,對痛感的敏銳,對大起大落的個人命運的觀察。

他發現,王小波對氣候,溫度,形狀,色彩,氣味,都有強烈的體察。“他寫到過北京秋天的白楊樹,金黃色的葉子,潮水一樣湧上來,潮水一樣退下去。整本書都有一種在秋天的長路上甩著手行走的味道,走也走不完,走也走不到盡頭。《青銅時代》,則始終有一種寶石的豔光,伴隨著我的整個閱讀過程。”

更可貴的是,王小波的這種感受力不只針對氣味、顏色,感受力也針對命運、夢幻、痛苦、顛簸、希望,瘋狂。

“我無比懷念的,其實不是王小波,而是他身後的那個年月。白楊樹的大道,似乎永遠走不到盡頭,黃葉堆積在腳下,像是無盡的海浪。無雙還可以尋找,紅拂也沒有老去,王二一步步走進星星的萬花筒,唱自己的歌,做自己的詩人。”韓松落說。

蔡駿:至今尚無人能再像他一樣寫作

他們開始吃喝、談笑,度過這漫漫長夜。當戶外梨花飛舞,雪光如晝時,人不想沉沉睡去。這種感覺,古今無不同。”《立新街甲一號與崑崙奴》這個場景,給蔡駿留下的印象極深,“古今無不同,這是在王小波小說裡經常出現的詞彙,如此言簡意賅,卻說出了一大真理,不僅在歷史、文學甚至哲學,還有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之中,處處都是古今無不同。”

王小波影響了蔡駿最初的小說創作,他最喜歡的永遠是第一次讀到的《地久天長》,後來一直在他的書架上,無事翻翻,常讀常新。

在蔡駿看來,王小波是如此獨特,離開了20多年,至今尚無人能再像他一樣寫作。

綠妖:筆名來自《綠毛水怪》

“我相信這不是我一個人的經歷:傍晚時分,你坐在屋簷下,看著天慢慢地黑下去,心裡寂寞而淒涼,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剝奪了。當時我是個年輕人,但我害怕這樣生活下去,衰老下去。在我看來,這是比死亡更可怕的事。”18歲,綠妖第一次讀到《沉默的大多數》中這段話,引為同類。作為一個有編制的縣城青年,她每天的工作內容是把值班室的絕緣墊拖乾淨,並重復到六十歲。

對她而言,王小波的書如同在門窗緊閉的鐵屋子的牆壁上畫了一個門,讓她看見了羅素、尤瑟納爾、圖尼埃爾、王道乾、查良錚,也讓她知道鐵屋子之外,還有另一種活法。

“綠妖”這一筆名,就來自王小波的小說處女作《綠毛水怪》。“這本小說是以詩人的自白寫就,是他靈魂的攤開,與閱讀者是從感受到感受、從靈魂到靈魂,誰在少年時讀過這樣的小說,他的一生就再也無法滿足於平庸。”綠妖自陳。

王小波對她的意義遠遠不止於此。讀了王小波的書就像在靈魂裡植入了一個魔鬼,它不停地對我說:“人生不可空過!”

再之後,綠妖轉身,徹底告別了縣城的沉睡人生,成了和王小波筆下的線條、無雙、紅拂、小轉鈴、陳清揚、楊素瑤一樣,在塵世中尋覓自由的人。

那些深深熱愛他的人 | 紀念王小波逝世23週年


張天翼:他告訴我,哪種生活值得一過

朱自清文學獎獲得者、北大才女張天翼是近年頗為活躍的文壇新星,80年代出生的她出版了多部作品,其中已有小說被改編為電影。她之所以對“寫小說”這件事產生不可取代的強烈嚮往,正是因為王小波。

高中時在一張油印語文試卷上,她第一次讀到王小波的作品——《一隻特立獨行的豬》。

“多年後,我曾多次回想當時的體驗,就像酒徒回憶自己第一次嚐到酒的味道。我以前從沒讀過這樣鬆弛,但又出奇飽滿、發光的文章,那種奇特的敘述方式,讓人全神貫注,對考試和未來的恐懼和迷惑也飛走了,心裡充滿了快樂和一種朦朧的期望。”

張天翼認為,年輕人懵懂但並不膚淺,他們真正關心這個問題:要心懷什麼標尺去做人生的選擇?

在《沉默的大多數》裡的最後一篇《工作與人生》中,張天翼找到最精準的回答:“對我自己來說,心胸是我在生活中想要達到的最低目標。某件事有悖於我的心胸,我就認為它不值得一做;某個人有悖於我的心胸,我就覺得他不值得一交;某種生活有悖於我的心胸,我就會以為它不值得一過。”

張天翼說,王小波雜文帶來的快感,是如同流落荒島數月終於獲救回到文明社會、跨到淋浴熱水噴頭下洗澡,那種水流衝過每個毛孔的舒服痛快;而他的小說,無論是著名的“時代三部曲”,還是《夜行記》《立新街甲一號與崑崙奴》《綠毛水怪》《地久天長》《我的陰陽兩界》,都拓寬了中文小說的邊界和疆域,為中文小說增添了幽默感,和前所未有的智性的樂趣。

張佳瑋:王小波是之於我們時代的第歐根尼


對於張佳瑋來說,王小波教會了他許多東西。《我的師承》裡對翻譯和語言的看法,對於文體的看法,通過小波才瞭解了羅素、馬爾庫塞、卡爾維諾、奧威爾、莫迪阿諾、《太平廣記》、維特根斯坦等等。

而王小波的地位,在他這裡其實也沒有討論的必要了。對有些人來說,完美刻畫時代之樣貌是大師。對有些人來說,尋求語言的突破和重塑是大師。對有些人來說,悲天憫人的道出世界悲劇的真諦是大師。然而一如《尋找無雙》序裡所引的《變形記》之詩成大論而言:吾詩已成,不可毀滅。

在黃金時代,王小波這樣的人可以信馬由韁的流浪和敘述。而在我們這樣的時代(或者,他那樣的時代)他才會顯得有些那麼奇妙和格格不入——就像王小波崇敬的那些詩人翻譯家,就像《黃金時代》裡與周圍格格不入的陳清揚和王二,以及《紅拂夜奔》里老了之後的紅拂。

而王小波之於我們的時代,就是那個明白真相,而且始終追尋藍色天空的人,是曾經生活在這個時代的第歐根尼。


兩年前,王小波逝世21週年的時候,我們曾邀請八位漫畫家參與創作了"一隻特立獨行的豬"畫稿

,向小波致敬。


那些深深熱愛他的人 | 紀念王小波逝世23週年


那些深深熱愛他的人 | 紀念王小波逝世23週年


那些深深熱愛他的人 | 紀念王小波逝世23週年


那些深深熱愛他的人 | 紀念王小波逝世23週年


那些深深熱愛他的人 | 紀念王小波逝世23週年


那些深深熱愛他的人 | 紀念王小波逝世23週年


那些深深熱愛他的人 | 紀念王小波逝世23週年


那些深深熱愛他的人 | 紀念王小波逝世23週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