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記煌創始人黃耕——燜鍋黃老邪 | 餐飲面孔

黃記煌創始人黃耕——燜鍋黃老邪 | 餐飲面孔

本期【 餐飲面孔】 ——黃記煌三汁燜鍋創始人黃耕

古有桃花島黃藥師武功高強,蔑視世俗繁瑣規矩,桀驁不馴;無獨有偶,今有餐飲圈黃老邪廚藝高強,敢於顛覆傳統餐飲,不走尋常路。

他以逆向思維方式向非正統餐飲發起挑戰,“無油煙、無廚師、無食材重複使用”的“三無”模式打破傳統中餐發展瓶頸,用三汁燜鍋獨立一派當掌門,開創中式餐飲產業新篇章。


01 行事不羈的成長期

北京西城區,名人輩出,像梅蘭芳、宋慶齡等名人故居都集中在此,曲折悠長的衚衕,錯落有致的四合院,是京城最有故事的地方之一。

1961年十月,北京秋意漸濃,晨光熹微,草木籠罩著一層奶白色的霜,銀杏大道塗滿金燦燦的黃,遠山楓葉也披上火紅的罩衫……西城區廠橋街道的衚衕兒裡,一聲嬰啼,劃破長空,黃耕便出世了。

計劃經濟時代長大,樂趣都要自己去尋找,黃耕找的是自在。彈球、跳皮筋、“打仗”……物質匱乏的年代,沒有乒乓球桌,一張桌子用粉筆畫一條線便是“比賽戰場”,一面青石板牆面,也夠自娛自樂玩上半天。回憶起兒時趣事,眉宇間滿是笑意,小時候的無拘無束,讓他很早就非常有主見。

祖輩在慶王府當總管,負責餐飲方面的事物;父親是營養學家,在北京最早的衛生防疫站工作(現在叫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父親的工作非常忙碌,好像永遠都不在家,小時候基本上見不到面。母親要工作,哥哥姐姐不是上大學就是插隊,我很小就學會做飯。”

父母不在身邊,有大把時間釋放天性,在四合院生長給他提供學習百家飯的天然環境,每到飯點院子裡飯菜飄香,看見鄰居家做得好吃,就去請教學習。一來二去,包餃子、擀麵條、炒菜做的有模有樣,受到街坊四鄰誇讚。在學習的過程中,也發覺做菜是件有趣的事。興趣是一種甜蜜的牽引,他開始對做菜萌生喜歡之情。

黃耕出生餐飲世家,家人不僅會做飯,還有幾道頗具中國傳統味道的家傳菜,那時父親從事營養防疫學,經常告訴家人:茄子一定要放蒜;扁豆一定要燜微爛;炒青椒一定要脆……潛移默化的影響,讓那些藏匿於血液中的餐飲基因隨著時間推移不斷擴散,這份熱愛也更深。

1978年高中畢業,學校成立高考補習班,把全年級16個班的“種子選手”挑出來,作為考大學重點培養對象,他因成績不錯成為其中一員。其實就算不考大學,也可以入編機關單位或者去工廠上班,但這些都不是自己熱愛的。

從天賦秉異“別人家的孩子”,到骨子裡藏著“叛逆”不走尋常路的青年。一次偶然的飯局,黃耕看似“大跌眼鏡”的決定,便把自己以後的大半生交給了餐飲行業。

有一回,父親在家接待朋友(北京某餐廳經理),在當時餐飲圈內名聲卓著。黃耕剛好在場,就問對方:“我能去你那上班嗎?特想學廚,當廚師!”父親對自己的選擇並沒有多做干涉,只是叮囑:“反正你已長大,想好,考慮成熟,你就去。”

這個皇城根下長大,根正苗紅的老北京,擁有當機立斷、說幹就幹的爺們氣兒。第二天跟學校說,不上學了,去當廚子,老師紛紛勸說、連同學也覺得不可思議,他還是堅定自己的選擇。

1978年五一節後,長安街新風飯館裡多了一個十幾歲的學徒,這是黃耕正式踏入餐飲圈的第一步。


02 帶著北派廚技烹藝遊學

1979年,黃耕進入比全聚德歷史都早的北京老字號——同和居,依舊從切菜等最基礎的雜活開始幹起。每天在後廚呆的時間最久,做完最基層的活,別人休息時,他負責看鍋,一邊守著煤爐子,一邊拿蘿蔔練習雕刻,不知不覺身後一筐蘿蔔都被用完。

耐得住寂寞,更要開得出花朵。

所謂人無外財不富,一切都是背後的用功。宴席上擺放孔雀、龍、仙鶴等栩栩如生的作品,都是自己花大量時間觀摩並練習,例如:去動物園看孔雀開屏;沿長安街西段走到新華門,看玉蘭花從花苞、含苞待放、到怒放,從各個角度觀察花開,經過練習後隨手便能刻出讓人稱讚的作品。

上帝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一天24小時,8小時正常工作,剩餘時間的利用決定以後發展高度。他比一般人用功都要多,在做好本職工作同時,利用業餘時間去其他飯店進修,提高廚藝。正是基因中攜帶的悟性加上後天努力的態度,讓他的職場生涯穩中有進。

1984年,一次全北京的餐飲技能大賽中,黃耕穫得北京青年烹飪狀元。公佈結果時,連師傅都很驚訝,畢竟在師傅、單位領導的視線範圍內,他就是一個打雜的普通員工。但只有自己知道,這份殊榮是用多少個日夜換來的,實屬當之無愧!

後廚生活並不如想象中的美好,儘管獲得北京青年烹飪狀元,但那時企業還比較重視資歷輩分,很多條條框框與自己想做的事相違背。他再次做出讓人詫異的選擇,放棄了在外人看來安逸又體面的國企工作,婉言謝絕領導和旁人的勸說,1989年9月離開工作十年的同和居。

同年10月份,因一次廚藝交流機緣去了福州,福州作為全中國改革開放較早的城市,那時北京一個月工資大概300塊,福州一個月已經3000塊,看到外邊不同的世界,第一次強烈感受到自己在北京的價值匹配度跟這裡沒法相提並論。回望入行餐飲這些年,國有企業、三產企業、合資企業、個體都幹過,經歷過才明白自己當老闆最自在。

黃記煌創始人黃耕——燜鍋黃老邪 | 餐飲面孔

1989年黃耕作為最早的北派廚師闖南方,右邊為黃耕

90年代,趕上個體戶風行。第一次創業是1991年夏天,在和平賓館附近做夜市賣小吃,當時叫“老北京”,經營了一夏天,夜市冬天歇業;1992年1月8號在寬街(中醫院斜對面)開了第一家小飯館,名為“二友居”,主營炒菜,當時小飯館只有四張桌子。經過一段悉心經營,實現財富積累,此時想要當甩手掌櫃,於是用心培養接班徒弟,好不容易教個一年半載出師後,徒弟帶著手藝陸續離去,掌櫃始終甩不了手。

1997年,黃耕琢磨著不能總這麼幹,一方面費心費力留不住長期可用之人,另一方面小飯館沒法發展做大。正好那時有朋友要一起合作開一家500平的大店,“這麼大店,我一個人炒菜也炒不完,那就做火鍋店”。很快“三巴湯滋補火鍋”面世,作為滋補燉湯火鍋,三巴湯是用牛嘴巴、牛尾巴、牛鞭熬製而成,主打先喝湯後涮肉。那時候有一個口號:“男人的加油站,女人的美容院”,一經推出,門庭若市。

相比創業之前,他覺得生活最大的變化是自由了。三十而立的年齡,家人不會束縛自己,工作也終於不受人管制,能按照自己思想做決定,行為能力獨立,財務端也獨立。

人最大的幸福就是自由,但通往自由的這條路上並不是一帆風順。對他來說,自己必須在日新月異的時代精進日上,不斷衝破舒適區,打破傳統,讓改革創新成為深入骨髓的習慣。


03 獨創燜鍋流派

1997年第一家“三巴湯滋補火鍋”開業後,經過不斷打磨升級,品牌發展日益穩健,只要他願意,此時便能當個甩手掌櫃,逍遙又自在。但骨子裡“愛折騰”、愛思考的黃耕,偏偏在這個天時地利人和都集齊之時,放棄當甩手掌櫃的“夢想”。

反倒向自己提出一個靈魂拷問:“能不能做一個不需要廚師的餐飲品類?”

發問並不是空穴來風,那時在餐飲圈摸爬滾打已20年,親身體驗過培養廚師太難,後來總結“不需要廚師就意味著標準化餐飲”,這也是中餐發展的一個瓶頸。從食客就餐體驗,及重視食安問題的戰略角度出發,接著向自己提出:能不能做一個沒有噪音、油煙的餐廳?能不能做一個沒有任何回收利用的餐飲?

想法很美好,現實很骨感,到底什麼樣的餐飲品類能滿足以上三點呢?努力回想這些年自己接觸過的餐飲,在各個菜系去找,未果。後來有一天回到家中,媽媽做了一道經常吃的菜——香辣汁魚,從記事時起,這道菜在家裡不管誰做都是這個味,他拍著腦門:“這就是標準化餐飲,這就是我要找的模式呀!”

香辣汁魚是創立黃記煌的種子,在此基礎上對主料、配料、調味料和烹飪器具上做更好的演變,打造標準化新式中餐模式。經過分析,一致認為調味料是無法複製和模仿的,於是把調味作為核心把控,在實驗過程當中不斷調試,特別繁瑣,結合營養學,加入藥膳,反覆調汁,反覆讓專業人士來嘗,最終研發出讓圈內人也無法分辨其配料的調味劑。

黃記煌創始人黃耕——燜鍋黃老邪 | 餐飲面孔

黃耕作為產品研發官,不斷試驗新品,研發新款調料汁

擁有多年餐飲經驗的黃耕,曾經也吃過商標的虧,調味料研發完成後,馬上成立公司、註冊商標。

最初的“黃記”被人註冊過;遂加個字,改為“黃記黃”,但開門做生意,“黃”的感覺不太好;遂決定換個字,“黃記皇”,皇不能註冊;那就再換,一波三折,最終寓意著輝煌未來的“黃記煌”誕生。

為何是三汁燜鍋?一方面黃耕喜歡三這個數字,另一方面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道家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三代表多,代表無限,代表包羅萬象,所以起名叫三汁燜鍋,也預示著黃記煌三汁燜鍋的發展願景。

2004年北京玉泉路上第一家黃記煌三汁燜鍋實驗店開業,不負眾望,這家店深受消費者喜歡。試點成功後,黃耕認為做事情就要專心專注,因此砍掉火鍋項目,專心發展燜鍋。

最酷的人生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人一定經歷過刺激和磨難才會長大。

正當黃記煌發展處於上升階段時,與合夥人出現不可協調的分歧,為了證明自己能做好這個品牌,2008年黃耕結束合作,收回品牌,選擇再次創業。

47歲一切歸零,從“心”來過。

黃記煌通過打磨工具,研製標準化的烹飪器具,讓最難把控的火候得以控制,最早實現中餐標準化模式。不僅如此,也是最早給生意做減法,包括黃記煌的模式、操作和麵積,告訴大家應化繁為簡。

通過標準化的經營管理,黃記煌三汁燜鍋遍佈全國各個省會城市,以及部分其他城市。2013年走出國門,澳洲、美國、加拿大、印尼、泰國、馬來西亞等地均有門店,黃記煌成為全國門店600+新式標準化中餐連鎖企業。

2002年黃耕在筆記本中寫到:“創造餐飲品牌,開創中式餐飲產業新篇章”。”通過15年的努力,燜鍋自成一派,黃記煌成為品類開創者,黃耕也實現自己最初的夢想。


04 江湖黃老邪

不走尋常路不僅體現在工作創業中,還體現在日常生活中。

吸菸喝酒燙頭,這不就是黃耕本人嘛!他抽菸卻不過度嗜煙,對菸斗情有獨鍾,家中收藏上百隻不同國家、材質、樣式的菸斗;愛酒,紅的白的洋的都有所研究;喜歡染髮,亮黃色的捲髮,在人群中格外顯眼。

但近兩年很少看到他燙頭染髮,這跟2017年的一次手術有關,肺部長了一個腫瘤,所幸發現的早,12月18號住院檢查,25號做手術,中間隔了5天,30號沒拆線就跟醫生說要出院。醫生還從未見過這樣的病人,問為什麼要出院?他說:“明天是2017年最後一天,我不能把不好的事情留到明年。”

要想出院,就必須把肺裡所有都積液排出,拔掉術後身上插的三根管(一根導尿管、兩根肺管)。看似不可能的事情,他卻用5天時間做到了。運動能幫助排空肺部積液,剛做完手術,麻藥勁過了,頂著撕裂的劇痛,下床推著點滴架在醫院走廊慢慢往前走,第二天晚上導尿管就被撤掉;然後嘗試快走、騎自行車、藉助振導儀等,很快剩下的兩根管子也被撤掉,趕在新年來臨之前出院了。

這就是黃耕,因為他跟別人不一樣。

那次手術以後,他發生了轉變,不僅戒菸,少飲酒,不燙頭,而且還跟自己身體談判,不強擄著自己,在原來基礎上再次做減法。也許正是不斷主動做“減法”,讓他對自己所堅持的事情保持高度專注,而專注又為他帶來領域裡更加寬闊的思維。黃記煌如此,黃耕亦如此。

打小長在北京胡同大雜院裡,性格里有老北京人天然的溫厚和誠信。他認為無論做人還是做事,不管任何時候,誠信這兩個字都不可缺。老北京話“一個唾沫一個釘”,信譽很重要。

做餐飲更是如此,但對於餐飲創業者而言,還需要具備勇氣、膽識,以及對餐飲行業的瞭解。因為沒有一個行業能簡單的成功,對於所有創業者來說,開弓沒有回頭箭。

黃耕的餐飲人生始於1979年,幾乎與改革開放並軌前行,距今已近40年,從踏入餐飲圈的那一刻起,就沒有回頭的想法。儘管已經是餐飲圈內知名元老,他坦言:“黃記煌未來發展之路還很長,「後黃記煌」時代的發展需要去延續。”

黃記煌創始人黃耕——燜鍋黃老邪 | 餐飲面孔

黃記煌4.0版門店,琉璃黃的主色調,不同於以往的全新品牌形象

每個餐飲企業家都有做百年老店的夢想,創業於明朝永樂十四年的便宜坊烤鴨店,至今已有近600年的歷史,作為中華老字號這絕不是一個人或一代人的功績,而是一場持續接力賽。黃記煌離百年老店還有85年,黃耕想在自己這一棒,把它送到一個很好的發展軌道上,讓它像行星一樣,按照既定軌跡運行。

所以,怎麼做好自己的第一棒,去交好第二棒,這是他應該考慮的。至於接力棒交給誰?第二棒能不能交得好,是否會掉鏈子,一切都是未知。

未來怎麼做?做了再說。



採訪&文 | 李潔

編輯 | 李潔

本文版權歸 [餐飲面孔] 所有,欲轉載請聯繫平臺獲得授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