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創造了大量的外匯,最終流向了哪裡?

元老師數學


在國外,外匯是我國在國外銀行賬戶裡的數字,即在國外擁有的“存款”金額,是以外幣為單位的,主要有美元,歐元,英鎊,日元等。外匯越多,說明我國的海外資產越多。

一般而言,資金不會存放於銀行吃利息,因為銀行利率過低,所以需要進行投資以獲得更好的收益,故需要進行資產管理配置,因為美元在外儲裡占主導地位,故而大部分外匯都購買了美元的資產,即美國國債,及美國國內的其他資產,比如股權投資等。其餘的資產配置還有歐元,英鎊及日元資產,貴金屬黃金等。各國都不公佈具體外匯的投資配置情況,能瞭解到的只有大概的情況。

在國內,早期央行發行貨幣,主要是以外匯儲備作為錨,賺取了多少外匯,就相應發行多少基礎貨幣,也即印鈔,央行每印一分錢,都要換回相應的資產,外匯就是這樣的一種資產。

外貿企業在經營過程中賺取了外幣,需要兌換成人民幣,就去商業銀行進行兌換,商業銀行再把外幣拿到央行去換成人民幣,這個過程就是央行向商業銀行投入了新的人民幣,完成了基礎貨幣投放的流程。

外貿企業拿到兌換的人民幣,用來支付工人工資,購買原材料及擴大再經營等,資金就在社會體系中流轉起來,甚至於有一部分資金會流通回銀行(工人的存款及企業利潤的存款等),銀行再用於貸款等等。

外匯變成基礎貨幣後,資金的流向多種多樣,變成居民和企業收入的部分,有進行投資的,大部分都進入了房地產行業,變成了持有固定資產。變成居民和企業存款的部分,都會被銀行用於貸款,而貸款資金的流向,大頭非房地產行業莫屬,每年新增的社會融資餘額,企業貸款部分,房地產行業佔相當大的比例,居民貸款部分,基本上都是房貸。


貝拉筱姐姐


瑞士銀行賬戶還有其他海外賬戶


小鄭風景美食天下


舉個例子你就全明白了。好比你是一家外貿企業,出口口罩到美國,美國買家付給你美元。你賺了美元。問題是,你拿著這些美元在國內沒法花,你去商場用美元買東西,人家商場也不賣給你啊對吧。

所以,你需要去銀行把美元換成人民幣。你得到了人民幣,美元到了銀行手裡。

但銀行把美元拿在手裡也沒啥用,索性就找央媽,把這些美元換給央媽,等需要的時候再去找央媽換回來。銀行得到人民幣,美元到了央媽手裡。

這樣,外匯賺的美元都集中到了央媽手裡,這些錢就叫“外匯儲備”。

多說一句,要是你找銀行想把人民幣換成美元,那銀行就得找央媽把人民幣換成美元。這樣“外匯儲備”就減少了。

所以為啥換的數量要限額。你品,你細品。

所以為啥要保證人民幣和美元之間的匯率基本在一個差不多的比例。你品,你細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