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慾望群體崛起的背後: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只想安逸的苟活?

​最近,一個新名詞“低慾望”悄然成為網上熱議話題,隨之而生的“低慾望青年”和“低慾望群體”也成為繼“空巢青年”後又一個具有特定意義和特殊背景的人群。

何為“低慾望群體”呢?

低慾望群體崛起的背後: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只想安逸的苟活?

其實,追溯到最早關於“低慾望”一詞的說法,是日本管理學家大前研一在其著作《低慾望社會》裡提出的概念。所謂低慾望社會,就是指作為社會主體的新世代不願再揹負風險和債務,喪失物慾、成功欲、結婚欲、生子欲、甚至是性慾,遠離時尚、遠離名牌、遠離買車、遠離喝酒、甚至是遠離戀愛。

繼日本之後,中國也似乎進入了低慾望社會,日本的低慾望社會現象在中國已經開始萌芽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不願意生孩子,甚至連婚都不願意結。

繼而衍生出“低慾望青年”和“低慾望群體”的概念。

很多網友對此留言講述自己的生活現狀:

“反正不會有女生看上我,我也就不會結婚;我也不在乎大富大貴,雖說在這個時代錢是萬能的,但我是個清心寡慾的人。由於家庭的貧困和個人的無能,導致我進入了低欲(望)社會。我討厭戀愛,討厭結婚,因為可有可無,自己被人瞧不起也沒關係,只要我開心就夠了。拿著微薄的工資,做著有些累的工作,每天回家腰痠背痛,然後上會兒網,玩幾把遊戲,睡覺。”

低慾望群體崛起的背後: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只想安逸的苟活?

那些在一二線城市的打工者曬出自己的收入和賬單:

“一個月三千塊,一千五房租,一千五吃飯!你打算讓他們有什麼慾望?”

“結婚一筆債,生一個孩子一筆債,買房子又是一筆債,消費不起的再來一筆債,人生還不完的債,何不無債一身輕?”

這是普通人對高房價的無聲抵抗,怎麼奮鬥也只會望房興嘆!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越來越討厭那些所謂磚家和大師的心靈雞湯,甚至發出“努力又能怎麼樣?動不動好幾百萬的房子,個個月幾千工資,能買得起嗎”的慨嘆。

而比討厭毒雞湯更可怕的則是:很多低慾望群體發現,再努力也改變不了命運!

於是,低慾望社會的諸多指標中,生子欲成了最重要的考量因素和壓死這屆年輕人的最後一根稻草。

低慾望群體崛起的背後: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只想安逸的苟活?

相比日本的少子化所折射的低慾望社會而外顯的重要表徵,中國年輕人從生子欲的降低倒推而生的因為高昂的彩禮和買不起或者扒了父輩和自己兩層皮買來的房子的重重壓力之下,讓他們不再奢望戀愛結婚,也就沒有下一代,只要自己吃飽穿暖生活自由就好了。

這是一種無奈還是一種自私呢?知乎上有兩個相關的熱議提問:

低慾望群體崛起的背後: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只想安逸的苟活?

第一、繼日本之後,中國也將進入低慾望社會。

這個問題的回覆主要圍繞大前研一的著作《低慾望社會》進行了闡述。

總結了低慾望社會的幾個典型特徵:

1、年輕人不願意揹負風險,不像從前世代一樣願意獨立購屋,揹負幾千萬的房貸(更重要的是即使想揹負房貸也因為高昂的房價而被迫放棄)。

2、少子化,人口持續減少、人力不足;另一方面,又面臨人口超高齡化的問題(年輕人入不敷出,月光族之後開始變成“負一代”,甚至因為五險交完到退休年齡有可能領不到養老金)。

3、喪失物慾、成功欲的世代:對於擁有物質毫無慾望,隨便吃個一、兩餐就能活下來的社會,出人頭地的慾望也比先前世代降低不少(一線城市掙錢一線城市花,根本沒有多餘的錢帶回老家)。

4、無論是貨幣寬鬆政策或公共投資,無法提升消費者信心,撒再多錢也無法改善經濟(三線城市的收入,一線城市的消費已然成為全國十八線城市的趨勢)。

基於以上四點,由此推論“日本已經淪陷”。

低慾望群體崛起的背後: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只想安逸的苟活?

第二個問題就是討論:為什麼有的人年紀輕輕就沒了上進心和慾望,躲在舒適區只想安逸地生存?

回答這個問題就必然繞不開另一個問題:“究竟是什麼導致了低慾望?”

《低慾望社會》一書將其總結為三點:負債、戶籍、精神需求的升級。

而到了中國社會,則又是另一種不可言說卻又日益明顯的原因。

1、物質財富增加,導致80、90後們不像他們的父輩那樣充滿對物質財富的渴望,雖然他們也有理想和抱負,但是由於大多80、90後都是獨生子女,一直都受到來自父母的“厚愛”,獨立能力受到了相當的限制,所以他們都只是想想,沒有動手的慾望;而當這些80、90後步入社會開始當家,想做的事不敢做,不想做的事就不做,最後只能降低慾望普通的活著。

低慾望群體崛起的背後: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只想安逸的苟活?

2、單身率增加,導致有房有車存款十萬幾乎成為結婚的標配,選擇結婚就等於選擇負債。為了能早日還上貸款,再正確不過的選擇就是減少開支,減少購買慾,為的就是能早日還清貸款;因為他們明白,當他們決定生兒育女時,這份經濟的壓力會變得更加沉重。

3、階級固化帶來的壁壘日益顯現。“拼爹遊戲”、“官二代”、“貧二代”和“蟻族”都是階層固化的產物。這個時代的年輕人,受著上一代,甚至上兩代、上三代的影響,富有的更富有、貧窮的還是貧窮,在個人努力需要家庭資源、背景、人脈等的情況下,年輕人使勁奮鬥的動力逐漸減少。

低慾望群體崛起的背後: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只想安逸的苟活?

換句話說就是,80%的財富聚焦在20%的頂尖人群手中,掙錢太難。不是現在年輕人不願意脫單不願意戀愛結婚,只是成本太大太大。

普通人家的子弟,因為其父母沒有金錢和權力,難以進入社會上升通道,而有著強大社會資源的富有家庭的孩子,則可以輕鬆獲得體面的工作、較高的收入以及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這種狀況不僅影響就業公平,在當今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更加劇了由社會底層向中間階層以及更上階層流動的難度。

在種種壁壘之下,低慾望的表現也日趨明顯,不再有蓬勃的野心來創業,草根高學歷者們從小以來所形成的“學而優則仕”、“知識就是力量”的觀念和自我的優勢認知,被殘酷不公的現實擊得粉碎,讀了這麼多年書才發現“世界不是屬於他們的,而且歸根結底地不是屬於他們的”。

接著就很好回答上面提到的第二個問題,為什麼有的人年紀輕輕就沒了上進心和慾望,躲在舒適區只想安逸地生存?

低慾望群體崛起的背後: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只想安逸的苟活?

想戀愛,又沒有底氣;想主動出擊,又怕別人看不起自己。膽小又平庸,怯懦又自卑,這就是你。

也是千千萬萬個我,我們。

那麼,最後再問一個問題:

這屆年輕人真的一事無成嗎?真的是因為他們不夠努力和沒有夢想嗎?

都說,很多時候,成年人的奔潰都是無聲的。低慾望群體,尤其是已經上有老下有小的80後,又不同於之前說的佛系青年和“喪文化”。他們不是沒有慾望,只是降低了慾望,只想過得體面一點,哪怕把最後的尊嚴留給車裡單獨相處的自己。

低慾望遏制了現代年輕人的夢想,就像隔著厚厚的玻璃,能夠看到和聽到外面大千世界的奼紫嫣紅和光芒萬丈,但是想要出去卻又險阻重重。

這不是病,但是需要治,而如何治,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時候甚至抵得上“火寒之毒”,非刮骨療傷不能治癒!


低慾望群體崛起的背後: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只想安逸的苟活?

羿雲天,鄭州市作協會員,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自閉症療育師,自媒體主編。原名徐亨福,生於蘭州,現居鄭州。專注婚姻家庭、時事熱點、影視評論原創作者。不隨波逐流,有料有態度,更有溫度。新浪微博:羿雲天;微信公眾號:羿雲天說(ID:yiyuntianshu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