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區超九成摩電,戴頭盔、上牌照

市區超九成摩電,戴頭盔、上牌照

交警對交通違法行為進行查處。陳詠懷 攝

4月10日上午,英德交警大隊舉行摩電專項整治工作媒體發佈會,通報近段時間以來交警部門摩電專項整治行動查處和事故情況,並現場回應市民關心的“電動自行車是否需要戴頭盔?”“共享電動自行車如何規範使用?”等問題。

交通安全形勢嚴峻嚴查違法行為

2019年,英德市發生涉摩托車交通事故468宗,死亡42人,分別佔交通事故總量42.51%和37.5%。其中,無證駕駛299起、佔63.89%;不戴頭盔104起、佔22.22%;涉酒事故95起、佔20.3%。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好轉,各行各業逐漸復工復產,英德轄區涉摩涉電事故頻發,交通安全形勢嚴峻。為規範摩托車、電動自行車路面通行秩序,提升駕駛人安全文明意識,營造安全有序的道路交通環境,英德公安機關從2月26日起在全市開展為期半年的集中整治專項行動。

英德市交警大隊大隊長張邦培表示,專項整治行動開展以來,公安機關全警參與、採取超常規措施嚴肅查處涉摩涉電嚴重交通違法行為。市公安局安排警力每日到市區各主要路口站崗執勤1小時,提高見警率;市交警大隊成立3個摩電整治工作組,下沉到各鄉鎮,聯合派出所不斷加大查處力度,嚴查涉摩涉電的隱患問題和違法行為,確保安全隱患摸排、整改到位。目前,英德共查處涉摩涉電交通違法行為9594宗,暫扣摩、電車輛共6689輛。

同時,交警大隊全面延伸交管服務將車駕管業務下放全市六個交警中隊,方便群眾就近辦理摩托車入戶、年檢、駕駛證申領、換證等業務。並創新開展警郵合作,便民利民開展電動自行車登記、上牌工作。“第一季度,交警部門共受理電動自行車登記入戶34562臺(包括合標電動自行車、超標電動自行車、普通摩托車和輕便摩托車),市民對摩電入戶上牌的意識不斷提高。”張邦培說。

經過一個多月的整治,英德市涉摩涉電交通事故穩步下降,第一季度,共發生涉摩托車、電動自行車交通事故101宗,同比下降17.89%;死亡10人,同比下降16.67%;受傷125人,同比下降17.76%;造成直接經濟損失48150元,同比下降34.58%。

摩、電車輛行駛秩序明顯好轉,市區戴頭盔率達95%以上,上牌率、按規定裝載率均達90%以上,農村地區涉摩涉電駕駛人遵章守法率逐步提升。

加大農村整治和宣傳力度

“雖然摩電專項整治行動取得一定成效,但農村地區整治效果不太樂觀,農村摩托車駕乘人員不戴安全頭盔現象仍然突出,駕駛人的交通安全意識及法律意識有待加強。”張邦培表示。

下一步,交警部門將繼續深入開展涉摩涉電專項整治工作,特別是加大對農村地區的嚴查嚴管整治力度,進村入戶迅速對農村地區電動自行車、摩托車人、車、證進行全面梳理排查,全面掌握摩托車、電動自行車基礎信息;繼續深化公安交管“放管服”改革措施落實,推進駕考入戶登記下鄉、電動自行車帶牌銷售等,將能下放基層的車駕管業務繼續下放,簡化辦理手續,全面推行交管服務“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繼續加大宣傳引導力度,針對農村摩電駕乘人員等重點群體,強化對交通參與者的教育警示,提高農村駕駛人的交通安全意識和法律水平。

交警部門回應市民關心熱點

發佈會現場,交警部門還對摩電整治行動中市民關心的熱點問題進行回應。

針對電動自行車是否需要戴頭盔的問題,交警部門回應,合標電動自行車(有腳踏騎行功能、最高時速不超過25km/h、整車質量不超過55kg、電動機額定連續輸出功率小於等於400W)原則上不需要戴頭盔,因為它屬於非機動車,但為了安全起見,交警部門仍然建議駕駛人戴頭盔、靠右行。而超標電動自行車、普通摩托車和輕便摩托車駕駛人必須帶頭盔。此外,合標電動自行車只能在有固定座椅的情況下,載一名未滿12週歲的兒童。

對於市區共享電動自行車經常亂停亂放的問題,目前交警部門已要求相關公司對所有的共享電動自行車進行上牌入戶,並設置了安全的停放點,規範共享電動自行車的使用。

不少市民關注摩托車駕駛證科目考試的恢復時間,交警部門表示,疫情期間交管部門暫停辦理機動車(含汽車、摩托車)駕駛人各科目考試業務,具體恢復時間需等上級通知。一旦恢復,交警部門將加派人手安排考試。

南方日報記者 陳詠懷 通訊員 吳嬋娟 張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