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消費品行業
從宏觀邏輯與產業邏輯看,消費品行業有幾個重要的因素需要關注 :
1)消費的人口紅利基本消失。中國特殊的人口結構(尤其是過去一胎制的人口政策的結果)與過去二十年在生產與渠道上的快速擴產,商品普及與渠道滲透基本完成;未來消費的顧客數量與人均消費量幾乎沒有什麼增量、甚至會出現下降,大單品的增長時代基本結束。
2)中產階層的人口與互聯網一代的人口占比會在未來幾年迅速提高,存量市場的結構升級與品類創新會有機會,體驗、服務、健康、審美等需求成為購買決策的重要因素,但創新的邊際貢獻會遞減,對大公司來說邊際貢獻不會太大。
3)從過去的廠商導向,到現在的消費者導向,消費者才是最終最有影響力的引導者,但好的廠商深刻理解消費者又要超越消費者。對廠商來說,最重要的是要和消費者建立高效互動的溝通模式。
4)互聯網的普及基本上消除了信息不對稱,消費者的認知能力大幅度提高,消費者相對於廠商的談判地位上升,品牌忠誠度的挑戰更大,但同時優質品牌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的效率會更高。
2、服務業
宏觀邏輯上看,在商品消費普及基本結束的背景下,體驗消費與服務消費的佔比將持續提升,這也符合宏觀經濟意義上人均GDP達到一定水平後的居民消費傾向的特徵;同時商品與服務的融合也越來越普遍,對於消費者的認知來說,“服務即產品、產品即廣告”。
在當前的宏觀經濟背景與中產階層佔比快速提升的條件下,服務業的空間仍非常大。
1)用戶數及其變化,這是一切的基礎,尤其要看可以產生交易或付費的用戶數量;
2)用戶的續單率(對應的流失率)與ARPU值(或ASP),這是對口碑與體驗最好的數據驗證;
3)獲得新客戶的邊際成本與邊際利潤:一個企業通過品牌、傳播、廣告獲取新客戶的能力非常重要,獲取新客戶是否有邊際利潤。
比如客戶推薦率指標就是非常好的數據(NPS值,Net Promoter Score,淨推薦值(NPS)=(推薦者數/總樣本數)×100%-(貶損者數/總樣本數)×100%,消費品也適合這個思路),好的產品或服務,老客戶是最好的傳播者
4)客戶的學習成本是否夠低、轉換成本是否較高,即客戶更容易進來而不容易離開。
3、製造業
從宏觀邏輯看,製造業(包括廣義的硬件)有以下幾個要點:
1)中國製造業的總體能力仍較難被其他經濟體所替代,經過過去20多年的積累,中國製造業全產業綜合配套能力在全球仍有較強的競爭力、甚至這個競爭力還會進一步提高;
2)儘管中國的整體的人口紅利消失,但工程師、高素質勞動者的人力資源紅利仍可能維持較長時間;
3)更為特殊的因素是中國有著非常龐大的本土市場作為很好的試驗場,對於很多企業來說,其試錯的成本就遠比其他經濟體低得多;
4)由於發達國家總體經濟較為低迷,一些製造業企業的財務狀況較差,這給中國的領導型企業帶來了難得的全球化機會;
4、TMT行業
從宏觀邏輯看,技術進步是經濟長期增長潛力最為重要的因素之一,過去幾十年TMT行業集中了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技術進步與商業模式創新,也是全球過去幾十年最為重要的增長動力。
從產業邏輯看,TMT的技術演進路徑、技術成果的商用普及以及由此帶來商業模式的創新路徑尤為重要。技術與商業模式的領導者將由於“報酬遞增原理”,其領先優勢與市場份額在相當長的時間裡持續擴大,行業集中度迅速提高。
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服務,都顯示出這個特徵,比如芯片、顯示、存儲、各種應用軟件、流量平臺、社交網絡等各個細分行業都是如此。所以,在同一個細分行業,不同公司的命運是天壤地別的,產業中觀的研究尤為關鍵。
站在現在時點看,智能手機的普及與流量紅利基本上結束,新的技術進步需要跨越到下一個S行曲線,大級別的技術創新可能需要較長時間的探索,大數據、雲計算、下一代智能終端的形態(AI、AR/VR,難以形成幾億量級的標準化大單品,更可能的是硬件、軟件、內容、服務的融合)都和前二十年的發展邏輯又將有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