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要靠吃什麼”這句話對嗎?保持身體三通暢,這才是健康養生

在生活中,人們很重視養生,懂得根據季節來調養身體。

文文是一個養生愛好者。雖然年紀才30多歲,他很重視健康,從不吸菸,也不喝酒。喝水也講究,他一般喝溫開水,即使是夏天也是如此。他家裡有很多鐵棍山藥、熟地黃、枸杞子和桑葚幹。補品的顏色有白色、黑色和紅色,這些食材看著令人很有食慾。

“養生要靠吃什麼”這句話對嗎?保持身體三通暢,這才是健康養生

桑葚

文文經常給我們普及養生知識,每次都講得津津有味。我們都羨慕他知識淵博,出口成章。在他的影響下,我們也開始學習養生,吃各種滋補食品。一段時間後,有不少朋友出現腹脹、沒食慾、時常覺得肚子涼等不適的情況。我在想,為什麼人們常認為“養生要靠吃什麼”?人們通常認為吃什麼,就能補什麼,比如認為吃黑色的食物能補腎。

我認為“養生要靠吃什麼”這個觀點不正確。因為食物需要經過消化和吸收,才能成為體內的營養物質。很多人脾胃虛弱,消化功能並不好。對這些人而言,吃下去的食物,經過腸道消化吸收,營養的吸收率不理想。滋補的食物常常會導致脾胃氣滯。這就出現了,吃了大量補品,不但自身體質沒有變好,反而加重了胃腸道的負擔。人們常認為“養生要靠吃什麼”,這是不對的,請記住“以通為補”的健康養生法。

“養生要靠吃什麼”這句話對嗎?保持身體三通暢,這才是健康養生

養生茶

“以通為補”可以理解為:體內器官能夠高效率地工作,就等效於吃了補藥。吃下去的食物,消化後變成營養物質。在各個器官高效率的工作下,營養物質能夠最大化地被人體吸收。

“以通為補”的健康養生法,我認為要保持體內的三通暢,即腸胃通暢,氣血通暢和經絡通暢。

(1)保持腸胃通暢

清朝名醫黃元御提出了“肝隨脾升,膽隨胃降”的學術思想。人體的氣機升降規律,他認為是左升右降。脾胃處在人體的中焦,以脾胃為軸,肝氣從左邊上升,膽氣從右邊下降。如果中焦脾胃的功能不能正常發揮,則氣機左升右降不能順利進行。這就像一個圓,中間軸不轉動了,兩邊則沒法跟隨軸轉動。

“養生要靠吃什麼”這句話對嗎?保持身體三通暢,這才是健康養生

氣機升降圖

中醫認為“胃主受納,脾主運化”。食物進入胃部,經過初步消化,胃把食物排空到腸道。隨後膽汁排入腸道,在腸道進行消化和吸收。脾有運化水谷精微的作用,能把水谷精微輸布到全身各處。

保持腸胃通暢,食物經腸胃消化和吸收,能夠源源不斷地變成人體的營養物質。一旦腸胃出現了問題,消化不良,吸收得到的營養物質就少了。此時,吃再多的補品也收效甚微。

(2)保持氣血通暢

人體氣機鬱滯,氣血運行就會不通暢,長期如此則會導致氣滯血瘀。中醫認為肝主疏洩,它能調暢人體的氣機。肝喜條達,惡抑鬱。肝疏洩正常,人體氣機從左側升起,再從右側下降。以中焦脾胃為軸,從而形成一個圓,循環往復。中醫認為“氣為血帥”,氣能推動血液在人體循行。

如果氣機鬱滯,血液運行不暢,則會出現血瘀。體內有血瘀,中醫常常這樣表述“脈澀,舌色紫暗或有瘀斑,舌下靜脈怒張變粗”。

“養生要靠吃什麼”這句話對嗎?保持身體三通暢,這才是健康養生

舌下靜脈變粗

中醫還認為“肝藏血,血為氣母”。氣附存於血中,血以載氣,血不斷為氣的功能活動提供水谷精微。血盛則氣旺,血虛則氣衰。氣血暢通,血管才不會出現淤堵。血管淤堵常引發心腦血管疾病。

所以保持氣血通暢,相比吃補品,健康養生的意義更大。

“養生要靠吃什麼”這句話對嗎?保持身體三通暢,這才是健康養生

血管通暢

(3)保持經絡通暢

中醫認為經絡是運行氣血,聯繫臟腑的通道。由此可見,經絡通道的暢通尤為重要。如果把經絡比喻為高速公路,那麼高速擁堵,則行車緩慢,對應到人體則是氣血運行緩慢。經絡作為連接臟腑的通道,一旦淤堵,則會出現“不通則痛”的現象。經絡淤堵常常會出現淤堵部位“酸、腫、麻和痛”。

中醫常用針灸來疏通人體的經絡。生活中,人們常常艾灸足三里來養生。足三里是足陽明經的強壯大穴,它能統管胃腸的疾病。經常用手揉一揉足三里,條件允許可以適當艾灸足三里,能夠加強脾胃運化的功能。

“養生要靠吃什麼”這句話對嗎?保持身體三通暢,這才是健康養生

足三里

總之,我認為養生不是要靠吃什麼,最重要的還是要保持身體三通暢。腸胃通暢,能為人體源源不斷地輸送營養物質;經絡通暢,保障了運輸通道不受阻礙;氣血暢通,能把營養物質輸布到體內各處。氣血生化有源,氣血運行通暢,才是健康養生的關鍵。

親愛的讀者朋友們,你是否贊同本文作者的觀點?你對此話題有何見解?歡迎您來討論,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健康知識分享俠”。

注: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