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得雨而生,這是播種的最好時節,也是春天裡最後一個節氣

谷得雨而生,這是播種的最好時節,也是春天裡最後一個節氣

春天對每個人來說似乎都是綺麗絢爛的時光,不同於冬日的陰霾與風雪,春日裡的每一天都是陽光明媚、鶯啼鳥囀的。早上拉開窗簾,陽光便撲面而來,這是大自然對人類無私的饋贈。但春日不能一直停留人間,總會有消逝的日子,穀雨時節便是春日裡最後一個節氣,穀雨之後的節氣就是立夏,熾熱的空氣與躁動的蟬鳴是夏天到來的徵兆,世間萬物的生機似乎更旺了,但靈動卻不復春天。

一、谷得雨而生

穀雨與大雪、小雪等節氣一樣,字面意思就是降水量的多少。穀雨降臨的農曆三月,正是春日雨水最多的時節,此時田間稻苗初插、新種剛被撒下,正是需要大量雨水灌溉的時節。在《月令七十二侯解》中記載道:“三月中,自雨水後,土膏脈動,今又雨其谷於水也。”雨生百穀,萬物有靈,正是此理。

谷得雨而生,這是播種的最好時節,也是春天裡最後一個節氣

人們在穀雨時節播種作物

我們的先民將二十四節氣都創造出屬於其自身氣候特點的“三候”,穀雨三候是“萍始生、鳴鳩拂其羽、戴勝降於桑”。

一候“萍始生”,意思是說,穀雨時節降水量增加,湖泊中的浮萍也開始大量生長。

谷得雨而生,這是播種的最好時節,也是春天裡最後一個節氣

二候“鳴鳩拂其羽”,“鳴鳩”指的是布穀鳥,布穀鳥的啼叫聲在古代被認為是提醒人們進行播種。在白居易《春日閒居三首》中說:“

舍上晨鳩鳴,窗間春睡足。”短短几句話,就描繪出一幅美好的春日景象,詩中的“鳩鳴”就是布穀鳥。

谷得雨而生,這是播種的最好時節,也是春天裡最後一個節氣

三候“戴勝降於桑”,“戴勝”其實也是一種鳥,在穀雨時分,戴勝鳥會降臨到桑樹上,這是蠶寶寶要生長髮育的訊號。

谷得雨而生,這是播種的最好時節,也是春天裡最後一個節氣

穀雨時節是春光最濃郁的時候,但也表明春天即將結束,此時的南方,溫度已突破20度,甚至某些天會出現突破30度的情況,空氣中已經能夠嗅到一絲絲夏天的味道。不同於春天的靈動,夏天的炎熱將人們身上的活力粘黏在空氣中,所以人們應該抓住春日的尾巴,去跑、去跳、去運動。

二、走穀雨、貼“神符”

穀雨是春日最後的狂歡,是最適合出遊的時節,所以在穀雨時節有著許多豐富多彩的活動。由於穀雨時節是播種的時節,許許多多的活動是圍繞著農事來進行的,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項就是“張貼穀雨貼”。

谷得雨而生,這是播種的最好時節,也是春天裡最後一個節氣

這項習俗是怎麼回事呢?

穀雨時節,全國各地氣溫逐漸升高,這為許多害蟲提供了生長的機會,農田裡的病蟲害也進入了高發期。穀雨時節人們剛把幼苗和種子播下,自然不想讓害蟲破壞農作物的生長,於是農民一邊播種一邊在農田裡張貼“穀雨貼”,向上天祈禱,希望害蟲趕快消失,農作物能夠順利成長。

穀雨貼是年畫的一種,上邊一般刻畫著“神雞”捉蠍、鍾馗天師除五毒的圖畫或者道教除害的符號,有的還刻有“太上老君如律令、穀雨三月中,蛇蠍永不生”的字樣。穀雨貼一般用黃表紙製作,用紅色硃砂畫出相關圖案,再將穀雨貼張貼在害蟲洞穴附近或牆壁上,表達人們渴求豐收、除去害蟲的心情。

谷得雨而生,這是播種的最好時節,也是春天裡最後一個節氣

神雞捉蠍

穀雨時節不僅有要農忙,還要多出去走走,呼吸新鮮空氣,“走穀雨”就是穀雨時節的另一重要習俗。走穀雨不僅僅是出去走走這麼簡單,一般來說,人們會在穀雨這一天換上體面乾淨的衣服,或走街串巷,到村裡各家各戶裡去玩耍,或探親訪友,和朋友親戚聯絡感情,亦或是帶上家人到公園、田野間散步踏青,感受美好春日的最後時光。總之,在穀雨這一天是不能閒在家裡的。

谷得雨而生,這是播種的最好時節,也是春天裡最後一個節氣

走穀雨

走穀雨結束之後,人們回到家中,最好還要喝一杯“穀雨茶”,品嚐春茶的清香,感受春天的味道。

谷得雨而生,這是播種的最好時節,也是春天裡最後一個節氣

穀雨品茗

除以上所提及的習俗之外,穀雨時節還有許多其他習俗。例如在沿海地區,人們要在穀雨這一天祭海,穀雨時節氣溫升高,海里的魚會漂游至較淺的海域,正是漁民捕撈的最佳時節。所以,人們要進行祭海儀式,祈求海神保佑他們能夠在海上豐收,整個場面十分隆重宏大。

谷得雨而生,這是播種的最好時節,也是春天裡最後一個節氣

隆重的祭海儀式

香椿在穀雨時節是人們最愛吃的食物之一,人們在春日採摘香椿,將吃“椿”看作吃“春”,寓意十分美好,同時,香椿也是一種營養價值極高的食物,十分有益於身體健康。

谷得雨而生,這是播種的最好時節,也是春天裡最後一個節氣

香椿葉

三、抓住春日的尾巴

穀雨時節百花開放,爭奇鬥豔,這時正是牡丹花最絢爛的時節,因此牡丹也被人們稱為“穀雨花”。我國菏澤、洛陽等地大量種植牡丹花,一到穀雨時分,牡丹盛開,天地彷彿被花瓣沾滿,花香四溢,正是欣賞遊玩的最後時候,所以人們不妨放下手中勞煩的工作,在週末與家人一同前往牡丹盛開之地觀賞。

谷得雨而生,這是播種的最好時節,也是春天裡最後一個節氣

牡丹花

現代社會里,人們有著各種各樣的永遠忙不完的事情,唯獨沒有了放鬆心情欣賞美景的時機,許許多多古人流傳下來的節氣習俗也逐漸成為“紙面”上的“文化遺產”,不再被人們知曉。但現在看來,古人流傳下來的這些節日習俗,無不充滿著對生活的希望與樂趣,即使是在田野辛苦勞作的農民,也有著屬於他們的樂趣與休閒時光。那我們現代人是否能夠抓住春天的尾巴,在穀雨時分出去走走看看,去欣賞這無盡的春光呢?

谷得雨而生,這是播種的最好時節,也是春天裡最後一個節氣

如此美好的春天,去踏青吧

文史君說

自古文人多惜春傷秋,春日是他們最喜愛的時光,為此流傳下來了大量詩句。鄭板橋便說:“正好清明連穀雨,一杯香茗坐其間”。春日為文人增添了生活的樂趣,但這種樂趣卻不為今人所繼承。正所謂美好的總會逝去,春光一去不復返,希望我們能夠珍惜一年當中最美好的時光,在工作學習之餘學會如何生活。

參考文獻

馬曉璐:《細說穀雨--農耕智慧的見證》,《標準生活》2019年第4期。

陳超:《水與二十四節氣之清明、穀雨》,《中國三峽》2018年第4期。

(作者:浩然文史·劉越)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號!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