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歲的老翁,十八歲的嬌妻,如此美好的事,卻讓蘇軾調侃不已

“一樹梨花壓海棠”,初看到這句感覺好美,東風送暖,春色怡人,滿樹的梨花潔白如雪,香豔的海棠在梨花的襯托下,顯得更加嬌美,讓人心生憐愛,孰不知,這只是一句調侃話,是宋代大文豪蘇軾用來揶揄其好友張先的。

張先,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能詩及樂府,至老不衰"(《石林詩話》。因詩詞工整精煉,語言巧妙而聞名,有"心中事,眼中淚,意中人"之句,被人稱之為"張三中",但張先不以為感,對人說:"何不稱為'張三影','雲破月來花弄影';'嬌柔懶起,簾幕卷花影';'柔柳搖搖,墮輕絮無影',都是我的得意之句。"

八十歲的老翁,十八歲的嬌妻,如此美好的事,卻讓蘇軾調侃不已

俗話說“文人多風流”,張先一生富貴,文才出眾,但風流成性,早年與庵中一小尼姑相好,常常夜半偷情,由於老尼姑反對,最終分開,沒能成行。這段經歷,讓張先始終不能忘懷,寫下了一首《一叢花》,其中“沉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之句,讓人唏噓不已。

在杭州時,張先常常流連於青樓之中,與官妓吟詩作賦,好不快活。蘇軾贈詩道:“詩人老去鶯鶯在,公子歸來燕燕忙",為其當時生活真實寫照。杭州期間,張先詞作多為官妓而作,這其中還引起了官妓之間的爭風吃醋。寵幸一人,不免會冷落一人,由於張先長期忽略了一名叫龍靚的官妓,龍靚憤憤不平,於是寫詩送與張先,表達對受到張先冷落的不滿,“天與群芳千樣葩,獨無顏色不堪誇。牡丹芍藥人題遍,自分身如鼓子花。”張先收到詩後,心生愧疚,立即題詞一首回贈,以示安慰,“媚臉已非朱淡粉,香紅全勝雪籠梅”,極盡誇讚之情。

八十歲的老翁,十八歲的嬌妻,如此美好的事,卻讓蘇軾調侃不已

據傳,張先八十歲時還不服老,仍納一名十八的少女為妾,並且還時常對人吹噓,“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紅顏我白髮。與卿顛倒本同庚,只隔中間一花甲。”這樣的做法,本來就讓其好友蘇軾不滿,張先還自我感覺良好,更加讓蘇軾看不下去了,但作為好友又不能明著說他,以免大家尷尬,下不了臺,於是順著張先的話茬調侃了幾句,“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看似稱讚,實則損他,意思是,你都八十歲的人了,白白蒼蒼,老態龍鍾,還不注意自己的身體,納一小妾,每天夜裡雙棲雙宿,好比一樹梨花壓著一枝海棠,差距太大,明顯的不合適。

八十的老翁,十八的嬌娘,一個白髮蒼蒼,老態龍鍾,一個正直豆蔻年華,如花似玉,蘇軾用“一樹梨花壓海棠”,來調侃張先“老牛吃嫩草”,極盡揶揄之意。

八十歲的老翁,十八歲的嬌妻,如此美好的事,卻讓蘇軾調侃不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