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會不會出現高通脹? 36個月是觀察期

(續)

我們剛才講過影響物價最大的一個因素就是名義GDP的增長率,名義GDP增長率像中國現在還有7%左右,他也不會通縮的,他不會說搞成通縮,然後物價零增長,也不會。因為你名義GDP增長率還是比較快的,從全球範圍來看,中國還仍然是比較高的增長,所以不會通縮。

但是它的M2比GDP又非常高,所以也不會通脹。你像90年代出現過通脹率,20%多,現在可能嗎?不可能。像日本它想搞一個高通脹出來,搞不了,它怎麼刺激也沒有高通脹的。就因為M2它的本質,它現代市場經濟國家,它的貨幣發行方式一般都是都是通過債務的形式發出來的。他不是像像國民黨解放戰爭的時候發貨幣,拿著直升機拿著飛機在那裡撒貨幣,不是這種發行貨幣的方式。如果你是直接對著市場,對著老百姓去撒貨幣,這個是通脹,因為它是直接增加你的權益的,就像你的資產負債表,它有資產,這邊是資產,這邊是負債,這邊所有者權益,如果是直接撒貨幣,增加所有者權益,導致通脹。

而現在一般不是這種發貨幣,現在發貨幣都是通過債務的形式,一般中央銀行對的都是商業銀行,他從中央銀行怎麼拿到貨幣,接著這個錢怎麼投放到市場,要麼貸款要麼買債券呢?全是債務,發出來多少貨幣,全是債務,都是增加社會債務,所以貨幣越多,債務越多。就像你一個人,你一個月拿了1萬塊錢,你一下子借了500萬的高利貸,你拿到高利貸的當天,你可能很高興一下,有錢了到餐館去猛吃一頓,下個月開始要還本付息了,你還能猛吃嗎?你還敢去大大手大腳消費嗎?不敢了。

所以貨幣發行在短期對物價有一個很短暫的刺激,長期就是通縮,發的越多,通縮壓力越大。比如說你像中國你再猛發一下貨幣,幾年過後通縮壓力更大,不是更小,貨幣對物價的刺激是35個月,你現在猛發一下貨幣,有35個月的時間是把物價往上拽的,從第36個月開始一直到永遠是把物價往下拽的,這就是貨幣對物價的作用。所以它要分兩段來看,前面這35個月發貨幣傳導到實體經濟,傳導到物價有個7個月時間,然後你貨幣猛發一陣子,它會刺激經濟往上走,進入一個擴張期。一個基欽週期的擴張期平均是28個月,7個月加28個月,就是35個月。35個月過後,經濟就進入收縮期,物價開始往下走,等你再下一次再進去擴張期的時候,因為你的債務M2比GDP更高了,你的債務更重了,宏觀負債率更高了,它的通脹率是一波比一波走低,通脹率的高點是一個高點比一個高點低。

這就是貨幣對物價的影響。所以第一,如果結合到當前的經濟,當前中國經濟它是一個在基欽週期擴張期裡面,基欽週期擴張期,這個起點是2019年的7月份,到2021年的11月份是個擴張期,中間經歷了一個新冠疫情,如果拿一年四季來比,比如春天的時候,它在擴張期的過程中,春天從冬天到夏天,這個過程中,到了春天突然來個倒春寒,往下紮了一下子,然後繼續到往夏天的方向走。經濟週期是自然法則,沒人能影響得了它。

(待續)

PS(市場兇險、風險自擔):從成交量、波浪、形態看,這裡是底部。從時間看,2020年9月**日是買點,9月**日10:17分左右兩個多月的調整結束,往後會越漲越快。操作上,滿倉**,新增資金,9月**日all in,74日內翻番,短視頻參見抖音號:xiaoaotouzi。在外休假中,這十幾天就謅一些文字湊數。

市場變化莫測,時刻小心翼翼,本文個人拙見,不作投資建議

(作者:笑傲投資 xiaoaotouz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