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會了幾天電動車主的日常

體會了幾天電動車主的日常

前段時間,我的一個深圳朋友開車過來珠海辦事情和度週末,他開的是一輛比亞迪的元EV純電動車,我藉此機會體驗了一把電動車主的日常。

體驗過程

他的這臺電動車是比亞迪元EV,續航里程是305公里的版本,並不長。買的時候主要是用來上下班通勤的。他家到公司路程是20公里,坐公交車需要轉兩次,單程耗時要超過1個半小時,非常不便,所以就考慮要買車。而深圳是限牌城市,燃油車牌照貴,所以就買了純電動車。平時上下班每天大約是40公里的路程,如果週末沒有較遠距離出行的話一般是每週充一次電。這次朋友從深圳到珠海,行駛里程是160公里,出發前充滿電續航里程指示是305公里,到珠海時剩餘續航里程是103公里,這是在夏天開空調的情況下的表現,還是有比較大的富餘的。也就是在珠三角城市之間的城際行駛,里程不超過200公里的情況下續航都是沒問題的。

從深圳跑來珠海沒問題,到了之後就要考慮充電的問題了,以備第二天外出辦事。在我家小區旁邊本來有個停車場裡有慢充樁,但是進去之後發現已經沒有了,問保安說已經拆走了,只好另外再找。找到另外一個離我家步行10分鐘距離的地方有充電樁,過去一看發現全都是關著的。再查地圖,在離我家步行15分鐘的商場停車場有充電樁,就過去瞧瞧吧,想著如果也不能用就直接到我們公司園區的充電樁去充電了。去到商場停車場發現充電樁能用,是交流慢充樁,正好停一晚上就能把電充滿。而且這個停車場還沒開始收費,這一晚上的停車費也省了。看那裡貼出來的停車收費價格表,以後收費是5元/小時,24小時50元封頂,晚上也沒優惠。這麼算下來停一晚上就要50塊錢了,還是挺貴的!按這裡充電1.6元/度電算,停車費幾乎跟電動汽車充滿一次電費用差不多了!

第二天週六充滿電,車上指示續航是305公里。我們去中山古鎮看燈,來回140多公里,行駛的道路一半是高速一半是省道,剩餘續航還有140公里。消耗的續航里程和實際里程相差不大。這天晚上就沒去充電了。

第三天週日去斗門,離市區30多公里,來回大約70公里。回來後車上顯示的續航里程還有70公里,消耗的里程跟實際行駛里程相當的吻合。這天晚上再去頭天去的那個商場充電樁充電。

第四天早上他就開著充滿電的車去廣州辦事。去廣州是要當天辦完事情就馬上回深圳的,珠海到廣州大約130多公里,廣州到深圳大約170公里,電動車跑高速是比市區行駛要更費電的,他的車不充電跑不完這個里程。所以在廣州他辦完事情後,找了個快充樁補電,順便自己也吃了個飯,然後再開回深圳。

幾天整個過程使用下來,電動車的體驗目前已經可以接受了,雖然還談不上非常方便。主要是珠海這邊的充電樁的密度還不是很高,很多充電樁也處於不可用的狀態,導致充電不太方便。在我個人的使用感受來說,自己有固定停車位安裝充電樁當然是最理想的情況了。但即使自己沒有充電樁,在家附近有充裕的充電樁可用,也是可以的。在家附近的充電樁步行距離在5分鐘以內的,對使用基本不太受影響;步行距離在10分鐘以內的,也能勉強接受;步行距離超過15分鐘的就會感到使用非常不便,很難長期使用了。另外,如果在上班所在地有方便的充電條件,也是可以滿足日常使用的。比如我上班公司所在的園區裡就有兩個充電樁,就可以利用上班停車的時間給車充電,完全不影響日常使用。

對於大部分人的家庭用車而言,車輛每天的80%以上的時間都是停著的,而停車的時間又分為晚上在家停車和白天在公司停車時間,基本是各佔一半左右。充分利用這兩大塊停車時間給電動車充電才是電動車最理想的使用方式。而利用這兩大塊的停車時間進行充電,7KW的交流慢充樁已經可以滿足絕大部分車型充滿電的需求了。

而對於較長距離的城際出行,則會出現需要快充樁快速補電的使用場景,一般是需要在辦事或吃飯的1~2小時的時間為電動車快速補電,以便能到達更遠的目的地。

使用成本

朋友家小區裡就有公共充電樁,是分時段計費,早上7點到晚上23點是0.75元/度電費+0.7元/度服務費,其餘時段是是0.28元/度電費+0.7元/度服務費。平時都是儘量在晚上便宜的時候充電,算下來不到1元一度電,是比較便宜的。就算是按白天的價格1.45元/度電計算,他的車每百公里耗電大約是13~15度電,按15度電計算每百公里電費大約是21.75元,即每公里是0.22元。而比較省油燃油車也要大約0.4元每公里。即使電動車按最高的收費標準計算,費用也比省油的燃油車便宜將近一半。

選擇與思考

此外,有部分人在考慮是否購買電動車時,預設的前提條件是自己必須有固定停車位,車子一回到家就能充上電,這樣心裡才踏實。否則即使是小區裡有公共充電樁也無法緩解其充不上電的焦慮。這種觀點在目前公共充電樁還不夠普及,且充電車位經常被燃油車佔用的情況下確實是有道理的。有固定車位安裝自己的充電樁當然是最理想的情況。但是隨著電動車的普及,充電樁數量越來越多,越來越密集,這種擔心就漸漸沒有必要了。其邏輯是這樣的:假設充電樁平均每天的使用率要超過40%才能盈利,那麼運營商在目前電動車數量還不是很多的情況下在一個小區裡只會安裝兩個充電樁,這兩個充電樁在晚上同時被佔用的可能性是10%。而隨著電動車數量增加,這個小區裡裝10個充電樁也能盈利了,那麼這10個充電樁同時被佔用的幾率可能就會降到2%左右。也就是說電動車和充電樁數量都增加的情況下,充電樁的使用時間會被分散,反而會減少不夠用的情況。

而另外一部分人對電動車使用的顧慮,則是充電時間過長。目前的電池技術,即使是快充也只能做到30~60分鐘充到80%電量,這與燃油車10分鐘就能加滿一箱油跑上500~600公里還是有不小的差距。前文已經分析過,對於私家車,平時80%的時間都是處於停放狀態的,即使是出租車、網約車、公交車這類運營車輛,很多也是在晚上有4~5個小時的停車時間的。利用這大段的停車時間來充電,其實並不會給用車帶來什麼影響。如果非要讓電動車像燃油車那樣補充能量的時候在旁邊等著,這肯定會很浪費時間。這種觀點其實是將燃油車的使用習慣強行套在了電動車上,認為車是一件工具,應是工具去適應人的使用習慣,而不是人來適應工具的使用。如果堅持用燃油車的習慣,那麼電動車確實是難以使用的。但是每種工具都有其特點,用對了才能發揮其最大價值。如果一種新的工具比舊工具更有效率,那麼即使要改變人的使用習慣,新工具也是會逐漸普及的。習慣是很難改變的,但如果一個東西足夠好用,那麼習慣也是會被改變的。好比汽車剛出現,許多習慣了馬車的人嘲笑汽車如何不堪不如馬車,但這也阻擋不了汽車的發展徹底改變了人們出行習慣的現實。

此外有的人還會考慮是否需要為電動車專門買一個固定車位來安裝充電樁。這裡需要先想明白一個問題,就是假如你用的是燃油車,你是否會買一個固定車位來停車,如果是的話,那麼這個車位就是不管是電動車還是燃油車你都會買的,並不需要特別考慮電動車的問題。假如不是,那麼可以將這個問題作為一個純經濟問題來考慮。在珠海,買一個帶產權的地下固定車位大概是18~20萬左右,租一個地下車庫固定車位大約是350~400一個月,租一個地面非固定車位大約是70~100每個月。買了帶產權的固定車位可以向供電局申請開戶然後安裝充電樁,電價會非常低,峰平谷電價分別是1.07,0.61,0.31。而公共充電樁的價格通常在1~2元左右。即自有充電樁的充電價格會低很多。再計算一下日常使用耗電費用,一般私家車每年行駛1~2萬公里,電動車耗電一般在13~15度電每百公里。即一年耗電大約1300~3000度電,使用自有充電樁跟公用充電樁不同的價格,可以計算對應的充電費用。這兩種使用方式的充電費用差別,再與購買固定車位的費用和租用車位的費用結合來對比,大家就可以根據自己的判斷作出選擇。有自己的私人充電樁確實會方便安心不少,就看你是否願意為此預先付出一大筆購買車位的費用了!並且前提是你所在的住宅小區有車位可賣!

以上就是我使用電動車幾天下來的一些感受,最終如何選擇還是需要每個人根據自己的使用場景來決定。

專業內容與實用工具請關注“融通新能雲”微信公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