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中國,物質要看,精神也要看

觀察中國,物質要看,精神也要看

【題外話】這幾天,隆東腔一直盯著後臺看,心情還不錯。本來想聊聊“風花雪月”,不過三句話不離老本行,開始分析起國際問題。中國人有句很有魔性的口頭禪“來都來了”,套用一下,寫都寫了,那就繼續寫叭。

作為關注時政新聞的boy,隆東腔注意到:臨近十一,大新聞不斷。

9月29日,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隆重舉行,“國之大牛”相繼登臺,氣場頓感不一樣。

同一天,中國女排以“勝×11”的總成績衛冕世界盃冠軍,一贏到底,讓人不由地想起80年代中國女排五連冠往事,感慨女排精神歷久彌新。

前幾天,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正式投入運營。“基建狂魔”的速度名不虛傳,不到5年的建設時間,令外國朋友目瞪口呆。

此情此景,不難理解,中國領導人在出席大興國際機場投運儀式上所說的“中國人民一定能,中國一定行”,成為刷屏金句。

最近,輿論場在列舉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各種成就,比如“天眼”探空、神舟飛天、高鐵奔馳、C919首飛,等等。

隆東腔覺得,觀察和認識中國,物質要看,精神也要看。新中國70年給中國人帶來了精神面貌的改變,“中國人民一定能,中國一定行”展現的就是一種精氣神。

精氣神,說起來似乎玄之又玄,看不見摸不著,但可以感受到,最能反映面貌、氣質、品質。

我們都有這樣的生活觀察和體會:

一個人如果精氣神沒了,做事就會鬆鬆垮垮,那往往可以幹成的事情也幹不成。

相反,精神頭十足,就會咬定青山不放鬆,渾身有用不完的勁兒,不會只看別人眼色行事,不會被一些雜音嚇倒,不會屈服於外界的壓力。

這是精神變物質、物質變精神的辯證法。

個人如此,國家也如此。

再回到刷屏的這句話“中國人民一定能,中國一定行”。聯繫當前的國際環境,仔細琢磨,別有一番意味。

中國人民不僅在基建方面能,在發展經濟方面行,而且在應對外來壓力挑戰方面也能、也行。

70年,共和國見識過各種各樣的國際風浪。

新中國成立之初,被西方經濟封鎖、外交孤立、軍事威脅,甚至試圖與中國建交的國家都會受到西方經濟制裁。

新中國重回聯合國,幾經波折,直到1971年第26屆聯合國大會時,還有國家妄圖以“雙代表”提案做最後的阻撓。

……

越是在面臨挑戰的情況下,越是要鼓起不畏艱險奮勇向前的精氣神。

結果如何?

當地時間9月27日,中國與基里巴斯在紐約簽署復交聯合公報。至此,同中國有正式外交關係的國家已達到180個。

截至目前,中國參與了幾乎所有政府間國際組織和500多項國際公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多次寫入聯合國決議。聯合國糧農組織等4個聯合國專門機構的主要負責人由中方人員出任。

實踐證明,前行路上的外來壓力和挑戰,只能在堅決維護國家核心利益和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礎上,通過奮發圖強、善於鬥爭、求同存異來加以應對,“懼”和“降”什麼都解決不了。

毛澤東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致開幕詞時,有句經典表述,膾炙人口:“讓他們去說我們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罷,中國人民的不屈不撓的努力必將穩步地達到自己的目的。”

中國的發展目的從來都是光明正大的,那就是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

通俗點說,就是要與各國相互幫助,而不是相互傷害,實現你好,我好,大家好。

在實現這一目的的過程中,有磕磕碰碰不可怕,重要的是要去解決問題,而不是開“鬥氣車”,否則不僅妨礙各自前行,還會造成世界“交通堵塞”。

切記,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


(圖片來源為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