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自卑心理是怎麼來的?

但凡是人,都會有或多或少的自卑心理,因為每個人都想過更好地生活,成為更好的人。在某種程度上,自卑能夠推動人類社會的發展。


由於每個人從小到大的成長經歷不同,環境不同,所以每個人的自卑程度又有不同,如果自卑程度過重,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和人際交往,那是需要尋求心理治療的。


要想解決自卑心理,首先要追根溯源,找到自卑的心理根源,那麼自卑心理是如何形成的呢?


在精神分析領域中,首先強調的是原生家庭,那麼先來看看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禮物吧。


01.

重男輕女思想


這個社會重男輕女的思想導致很多女性不認可自己的女性角色,她們努力去做一些可以證明自己能力的事情,而不屑於照顧孩子,收拾家務,在她們看來,孩子和家務是自己人生的負擔。


一個家庭裡如果母親不關心自己的孩子,那孩子將處於絕境,整個社會的母親如果都不關心自己的孩子,那社會的發展可想而知了。


父母對孩子的存在的不認同,對孩子忽視,這容易導致孩子自己也不認同自己的女性身份,那會造成自我的存在感和價值感低,缺乏安全感。


02.

過於嚴厲的父母


過於嚴厲的父母對孩子的要求非常高,孩子無論怎樣做永遠無法滿足父母的要求,孩子就會有“我不夠好”的感覺,長大之後,一種情況就是會導致做事情拖延,另一種情況就是會導致孩子自我要求也會很高,不允許自己犯錯誤,如果環境壓力過大,他們達不到自己的要求,他們自己整個人都會崩潰,陷入非常無助無力的狀態。他們經常會有沒有能力、沒有價值的感覺,即使他已經非常好了。


被壓制的孩子不敢表達需要,不敢表現,他們往往會自我貶低,有很強烈的挫敗感,常常自我否認。


孩子從小到大受到父母的溺愛,也容易產生自卑心理,父母溺愛孩子,但同時潛意識中是想向孩子表達,“你是沒有能力的,你是需要我的照顧的”,所以孩子會有無力感,缺乏思考行動的能力,對自己沒有掌控感。


03.

焦慮的父母


焦慮的父母給孩子傳遞的信息是你要小心,外面的世界是很危險的,他們往往會干預孩子自然的節奏,打斷孩子自主做的事情,孩子會放棄自主性。


給孩子的感覺是很無力的,他會感覺到沒有價值和能力,這樣的孩子會壓抑隱藏在自己內心的關於我想被欣賞,我是值得的,我是可以自由玩耍的狀態,產生負面認知,在未來的人際關係中會發展出來。


04.

過於冷漠的父母


過於冷漠的父母,往往以自我為中心,對孩子是忽視的,他們對於孩子的需要往往是沒有回應的,對孩子來說,無回應之地就是絕境,這樣的孩子可能會在成年後發展出比較好的適應能力,會賺到一些錢,通過給父母錢,對父母好來獲得關注。


他們的婚姻可能會跟一個不如自己的人結婚,對對方的要求就是對方對我好就行,然而在相處的過程中卻總是感覺慾求不滿,然後就會不斷地抱怨埋怨,對方就會迴避,造成惡性循環,兩人的關係會越來越遠。

但是如果不表達自己的不滿,壓抑自己,往往會造成軀體化的症狀,嚴重的情況會造成抑鬱的發生。


05.

兄弟姐妹間的競爭


兄弟姐妹之間的競爭,根據每個孩子在家裡出生的先後順序不同,每個孩子扮演的角色也不同。


往往第一個孩子承擔了很多父母的期待,長大以後往往是一個非常有責任感和擔當的人,在事業上也會非常努力,在第二個孩子沒有出生之前的幾年,第一個孩子享受著獨生子的待遇,父母親所有的愛都給了他,第二個孩子出生以後,如果父母將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小孩子的身上,對於第一個孩子冷落或者忽視,就會造成第一個孩子心理上的巨大挫折,他們會感受到深深的自卑心理,有的家庭發現有的哥哥(或者姐姐)有打弟弟(或妹妹)的情況,那這時候就需要反思了,自己是不是對第一個孩子關心太少,他在恨弟弟(或妹妹)搶了父母的愛。有的孩子情況過於嚴重,而父母仍然忽視,而這很有可能埋下心理障礙的種子。


第二個孩子出生以後,會以他的哥哥(或姐姐)為競爭對象,在父母的鼓勵下,努力超越他。第二個孩子如果是最小的孩子,很有可能會受到父母的溺愛,這時候就會產生如上述溺愛的自卑心理。如果家庭裡面有很多孩子,最小的孩子除了容易受到溺愛以外,他也常常因為自己太小,跟他在一起的都是哥哥姐姐而產生很深的無力感。


小孩子慢慢長大,走出家庭,進入的第一個社會單元就是學校,學校對於孩子的影響也是很大的。


根據埃裡克森人格發展八階段的理論,3-5、6 是主動對內疚的階段,如果發展順利孩子會探索出發起行動的方式,如果這一階段發展不順利,孩子容易對行動和思想感到內疚。現在孩子一般3歲送入幼兒園,幼兒園老師是否愛孩子,是否有正確的教育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孩子的人格發展,現在有很多師緣性創傷,就是從幼兒園開始的。


5、6歲到12歲,是勤奮對自卑的發展階段,也就是小學生階段,這個階段如果發展良好,就會發展出能力勝任的意識,如果發展不好,孩子容易感到自卑,沒有控制感。


很多孩子的原生家庭裡,父母沒有正確的教育理念,這時候就需要靠學校的老師幫助孩子,在小學生階段,老師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很神聖的,如果一個備受冷落的孩子在學校裡能夠得到老師的關懷,那他一定會走出低谷,相反一個孩子如果在學校裡面倍受老師的冷落和忽視,那麼這種傷害也在很大程度上是無法彌補的。


人是終身發展的,早期沒有完成的任務會在後期得到不斷完善,越早期的階段沒有發展好,需要治療的時間越多,難度也會增加,而且之前的很多積極的心理因素沒有發展好,還會影響到後期階段心理狀態的發展,1-1.5歲期間,對別人的信任感都沒有建立,那很容易影響到後期主動性和自主性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