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孩子三歲開始,他們就要逐步進入社會,而最典型的社會性機構就是幼兒園和學校。這些地方雖說相對外面要安全許多,但還是存在某些風險,那就是同學之間的衝突,甚至是單方面欺凌事件。
那麼,哪些孩子容易成為受害者呢?
首先就會生性比較內向型的孩子,他們在課堂上不善於表達,回答問題不夠活躍,因此無法受到老師重視,而當其他孩子在察覺到這一點後,就比較容易去挑釁這一類型的孩子,一旦挑釁成功,並且對方沒有還擊之力,這樣的挑釁和欺負就會變本加厲。
第二來是心智發育慢一些的孩子,這些孩子或許是過早入學,或身體發育比較慢,導致他們在語言表達和體力方面都不如其他孩子,因此可能遭受其他孩子的嘲笑,攻擊。等等。
那麼,如果長期受到欺凌,對孩子本身容易造成什麼影響呢?
第一:開始畏懼社交或者學校
對於初入小社會的孩子來說,遇到比如嘲笑,毆打這樣的事件,會容易在孩子心裡播下恐懼的種子,而且這個恐懼會泛化到對學校的恐懼,因為這些事件是在學校發生的,所以學校是可怕的地方。
有一次就在新聞裡看到一箇中班的孩子怎麼也不肯去幼兒園,後來經父母和老師調查後發現,原來這個孩子經常被一個同學拖拽頭髮,那個孩子比她高半個頭。
而原來我有個鄰居的孩子,毫無其他症狀的半夜突然發高燒,伴隨說胡話,也是因為白天被一群孩子摁在地上揍了一頓,可悲的是,她還不想告訴父母,生怕父母去告狀了,其他孩子還會變本加厲的對付她,所以她這個恐懼的種子就一直埋在了心理,直到形成了生理症狀。
第二:容易產生不合理的信念
孩子對世界的認知,是通過家庭和學校來建立的。如果一個孩子多次在學校體驗到被欺負,被傷害,他就會認為外面的世界是可怕的,人與人之間是不友善,不團結的。
曾在“心理訪談”裡面就看過一個案例,有個孩子到了初中都沒有一個朋友,可是他的父母卻社交很正常,心理專家就問他:你從什麼時候開始不願意交朋友的呢?
他答:小學一年級。
專家又問:當時發生過什麼事情嗎?
孩子回答:我總是被人吐口水,我煩透了。
原來如此,一個剛進小學的孩子,就有了被同學吐口水到身上的經歷,他把這個經歷解釋為,同學沒有什麼好的,我才不要和他們一起玩。
第三:形成自卑心理
去年有個高中生問我:老師,為什麼總是我一個人被人家嘲弄呢?是不是我不夠好?
其實這個孩子學習成績非常好,又勤奮努力,但是奈何她天生個子矮小,從小到大都是被同學欺負的對象,對此她的解釋是,一定是我自己不夠好,要不然人家怎麼就光找我呢?
如果這種心結不解開,這個孩子未來的生活都會受到這個自卑心理的阻礙。
那麼,當孩子遇到欺凌事件,家長該如何預防和干預呢?
第一:和老師保持密切聯繫,及時掌握孩子動態
據一個幼兒園安全調查顯示,大部分被欺負的孩子,他們的家長都忽視去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動態。
而一旦家長自身不重視,老師又因為忙碌而無暇一一照顧,所以某些孩子的一些糟糕的經歷就沒有人能知道。
正確的做法是父母不僅要經常和老師保持聯繫,當孩子回家後,也要第一時間覺察孩子一天的情緒狀態,並且進行幾句必要對話,來了解他和同學相處的具體情況。
這樣的做法,一來會給到孩子強大的安全感,二來即使出現了一些事情,家長可以馬上聯繫老師進行處理,就避免了給孩子留下陰影。
第二:父母訓練孩子自我保護
我覺得在孩子入學前,除了要在學習上面做一些知識儲備,還有必要教會他們一些自我保護措施,比如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不要允許他人碰觸自己的身體,另外,當同學來攻擊自己時,自己能夠有技巧和力量進行抵擋。
在日本的家庭裡,父母不僅教會孩子要團結,但同時會通過一些體育鍛煉,來增強孩子的身體力量,以起到保護自己的作用。
另外,父親作為家庭的權威,也是孩子認為的最厲害的人,所以由父親給孩子示範如何防範外來的襲擊,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欺凌發生後怎麼處理?
第一步:立即查驗孩子的身體,確保孩子沒有受到比較嚴重的傷害。
第二步:和老師及時溝通,要老師查明具體情況。同時告知對方家長,表達自己已經知道自家孩子被他的孩子欺負的過程,希望對方引起重視,並且加強教育。
第三步:要求霸凌者道歉
如果確定孩子是被無辜欺負的,一定要做另一件事情,就是要請那個孩子當著全班同學的面,給孩子道歉。
這是個儀式感,對於被欺凌的孩子來說,他們在被欺負的那一剎那,人格和自尊就彷彿已經比對方矮了一截。
因此,當事情經過已經查清楚,除了對方家長表達歉意,還一定要讓那個“肇事”的孩子站出來,當著同學和老師的面,公開給受害的孩子道歉。
當這個道歉發生了,對兩個孩子都會發生很大的心理衝擊,受害的孩子會感受到自己的尊嚴回來了,不再是低對方一等了。而且在眾多同學和老師面前,他會感覺到自己充滿安全感。
而對於製造傷害的孩子來說,他也體會到了一個人犯錯後的責任和擔當。他也會糾正一個認知,欺負人不算是強者的行為,那麼未來,他可能會變成一個更加友善,甚至是同情弱小的人。
第四:鼓勵孩子通過自己的力量贏回來
日本企業家和作家“稻盛和夫”說,他在小學的時候,一旦在外面被人欺負,或者打架打輸了,回到家和媽媽告狀後,得到的回應全部都是:趕緊回到那裡,打贏了再回來!
美國國務卿希拉里的經歷也是如此,雖然她是女孩子,但小時候一旦有人欺負她,母親就立馬給她加油打氣:繼續去戰鬥,為你自己!
無論是稻盛和夫,還是希拉里,當他們成人後再回憶這些事件後,他們無一不感激母親那時候把他們推出去,激勵他們去贏得自己的戰爭。
這並非是支持孩子以暴制暴,而是鼓勵孩子看到自己的力量,並懂得自我保護,而贏得戰爭,對孩子來說意義重大,從小可以通過自己的力量捍衛尊嚴,那麼未來,同樣可以通過自己的力量,抵擋任何侵襲,創造美好人生。
因此,無論你的孩子多大,都請關注他們在外面的安危,這既是夯實孩子安全感,也是保護孩子自尊和自信的過程。
如果孩子童年能平安度過,長大了更容易獲得平安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