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馬鮮生,把“人效”推向極致

題記:

人效即人均勞效,人均勞動效率的簡稱,代表了一個公司、企業、團隊的勞動力程度。一般的,大企業的勞動效率高人少,人均勞效高;小企業則相反。如:本月人均勞效=本月銷售金額÷本月工資人數。

盒馬鮮生,把“人效”推向極致

-1-

前兩天拜讀了一位老師關於盒馬鮮生的大作:通篇闡述了盒馬如何提升門店坪效的路徑,基本屬實。但如說盒馬經營的核心在於“坪效”(線上APP是為了彌補線下門店的流量承載不足),一定會錯了盒馬的本意。

為什麼這麼說?

盒馬本身的唯一定位在線上——線上網紅店,所有我們看到的線下門店都是為了支撐線上(引流)以及彌補體驗這個閉環而已。

換句話,盒馬的經營初心和歸宿都是線上。從線上出發,到線上結束,這是主線也是目標。

那為什麼搞如此臃腫的線下門店呢?這是馬雲新零售思想的實踐課。另外,這也是實現“新顧客價值體驗”的重要支撐點之一。

盒馬鮮生,把“人效”推向極致

-2-

相信讀到這,很多童鞋都懵了。我簡單把盒馬的運營邏輯疏理一下。

先拋出一個問題:馬雲的盒馬鮮生究竟是做什麼的?

大媽說:盒馬是做超市的!

吃貨說:盒馬是做餐飲的!

50歲的人說:盒馬開的是線下實體店!

年青人說:盒馬是“線上網紅店”!

供應鏈專家說:盒馬做的是智慧物流!

盒馬人卻說:你們都錯了,盒馬其實是一家“關於人力資源產業化的……加工廠”。

上面幾類人似乎把盒馬經營的“道道”都點破了,我再邏輯一下。

超市+餐飲,突出餐飲——這是大部分中小超市做不到的,餐飲中再突出“水產+30分鐘出餐率”——這個也是外人不知道也做不到的;

盒馬線下門店有個營銷部(負責線上APP),但上百員工都是營銷人,換句話就是全員皆兵搞“拉新”——拉來的顧客是為了催著賣貨嗎?不是!是為加線上APP註冊會員。怎麼做到?就是打折打折打折送送送!一直叫你佔便宜佔到心軟拗不過自己的心最後不得不註冊為止。

再說一下盒馬的後勤保障。說智慧物流的確不為過。我們到盒馬門店購物時,會發現頭頂上有些咂咂作響正在運行的懸掛鏈,上面掛著不同顏色的包裹。幹什麼的?前場的“散貨”發到後場整理,你在線上下的訂單發到前臺(或送貨處)。我對物流一直很初級,當朋友在現場做介紹時,我著實被震撼到了。

盒馬鮮生,把“人效”推向極致

-3-

最後著重談一點,關於盒馬人。為什麼盒馬人會說盒馬其實是一家“關於人力資源產業化的……加工廠”呢?一家門店上百人,浩浩蕩蕩,怎麼管理?第一、盒馬有強大的激勵制度。比如薪酬的一半拿來做績效考核(你怕不怕),從員工到主管到副店到……,每升一級,薪酬翻倍(你心動不動)。第二、盒馬有完備的培訓體系。從員工入職起,一級、二級、三級……包括崗位技能、企業文化以及輪崗制度,可謂無休無止。當然,你也可以理解成“終生學習文化”。

在盒馬如此努力的情形之下,各種無形的框框架架都具化成了淬鍊盒馬人的強大“機器”,一批批盒馬人作為“資本產品”應運而生。

盒馬鮮生,把“人效”推向極致

-4-

我的骨子裡一直有這樣一種理念:再好的商業模式最後都會落點到人的身上,並以人的形式轉化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盒馬鮮生本身就是一個龎大的機器,毫無疑問、需要更多相匹配的“人”來駕馭或支撐,但它也不例外,競爭力仍然在對人的高效管理之上。

這就是我今天最想說的——盒馬的經營核心不是“坪效”,而是基於顧客價值、員工價值之上的“超級人效”。

最後送一句給馬總和他的盒馬:員工和顧客一樣重要,且皆不可辜負

盒馬鮮生,把“人效”推向極致


備註:閱讀本文,如有收穫、別忘點贊;如感到浪費時間,我也樂見你的主張。


筆者聲明:本文系原創,今日頭條首發,轉載請註明出處,違者必究。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