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小案子不要找大律師,到底該如何選擇律師?

首先會問大家一個問題,如果你遇到了官司糾紛,需要找律師,你是直接到法院附近的律師事務所隨便找一個?還是說到網上搜尋?還是說會通過熟人的介紹?

我想,就目前還是熟人社會的國情來看,大多數人還是選擇通過熟人介紹的律師。但是,雖說是熟人介紹吧,但畢竟也不知道其水平如何,怎麼樣才放心呢?那肯定是級別高的律師,聽起來相對肯定水平也高吧,如果是個律所的主任,那就最好了。

而現實中可能會有這樣的遭遇,那就是你明明是奔著這位熟人介紹的主任去的,案子也是跟主任談的,律師費也是跟主任談的,但是後來發現,自從交了錢之後就再也沒有了主任的消息,跟你聯繫的,永遠是另外一名律師,最後開庭也是另外一名律師給開的。甚至有時候你打電話給這位主任問案情或者案子的進展情況,他都有可能都不知情。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今天自此就跟大家絮叨絮叨,順便也讓大家瞭解一下律師行業的一些規則。

以普通人的想法來看,如果自己有官司,肯定是找越大越知名的律師感覺越靠譜。這種想法不能說錯,但是得分情況看。如果你的案子並不是很複雜,算是一個比較普通的案子,比如民間借貸、離婚、交通事故等,真心不建議你奔著知名律師去,甚至有人專門奔著律所主任去,認為主任的水平肯定高,就算價格高點,那也是物有所值。

但是,我在此很明確的告訴你,你的想法是過於天真了,我不否認能當上律所主任的律師在辦案水平、人脈關係、職場經驗等方面都要突出一些,但是你可能忽略的一點是,你的“小”案子,真的會是他親手操辦的嗎?或者說的準確點,他真的有時間去辦嗎?

其實做律師的都知道,能當上律所主任級別的律師,首先是不缺案源的,如果他每件案件都親力親為的話,真的是忙不過來的,他有限的精力也只會放在那些收費高一些的“大”案子上,而至於你的“小”案子,他會安排給下邊的律師去做,而下邊律師的水平,這個是真不好說,有可能就是剛剛執業的菜鳥,而你的“小”案子,可就成了他練手的機會了。別看為你具體辦理案子的是“菜鳥”律師,但是收費卻是按“主任”級別收的,畢竟這算是主任的案子,收費自然是低不了的。雖然主任會給實際辦案的律師一部分費用,但是也是毛毛雨。遇到個善於鑽研、認真負責律師的還好,畢竟是不那麼複雜的案子,多少給你辦的還算穩妥。如果遇到一個糊弄了事的混子律師,那真是你的不幸了,這個案子本來自己就沒拿多少,事還都是自己辦,那就走流程糙著辦唄,只要不出大問題就行。


為什麼說小案子不要找大律師,到底該如何選擇律師?

為什麼說小案子不要找大律師,到底該如何選擇律師?

就是因為這種現場的出現,導致很多人花了大價錢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律師服務,從而心生怨恨,從此對律師再無好感,得知“律師拿錢不辦事”“拿了錢就不管了”的評價。

那麼,到底該如何去選擇一名放心的律師呢?

首先,不管你是通過熟人介紹的認識的,還是自己去律所找的律師,或者在網上聯繫到的律師,你都是先去對律師做一個初步的瞭解,該瞭解些什麼呢?起碼你得先確定對方到底是不是一名律師吧,叫什麼名字,這很簡單,直接看看他的律師執業證書就可以了。


為什麼說小案子不要找大律師,到底該如何選擇律師?

其次,就是去律師的辦公室與律師去洽談案情,不要去飯桌上談。你們不是朋友,只是客戶關係,談的只案情,不是交情。去辦公室談,看有沒有正規的辦公場所,通過律師本身的言談舉止,對案件的一些分析和觀點,來初步的瞭解律師的水平。

再就是,與律師簽訂委託代理協議和委託書,看清楚,委託書上委託的到底是不是你眼前的這名律師,甚至可以明確的提出來,這個案子必須讓他來做,不能交給其他律師來做,一些日常的瑣碎事務可以由助理聯繫,但是起碼開庭得他去參加,不能收了錢以後就撒丫子不管了。

最後,事先談好律師提供的服務到底到哪一步?收了這些律師費的服務項目包括哪些,因為案件的辦理是分很多階段的,有保全、一審、二審、執行,甚至再審,而律師收費一般是按階段收費的,一個階段一收費,比如一審的判決書下來,就算是一審的階段結束了。如果案件需要上訴,還需要再委託再交費的。為什麼很多朋友都會說,我的律師在判決書下來以後,就不管了,太不負責任了。

這篇文章其實會得罪很多不負責任的“大”律師,但是如果你本身就是一名真正對客戶負責,有職業操守的律師的話,是不會對我所發表的觀點有異議的。我只是希望通過我的介紹,讓更多的人去清晰的認識到律師這個行業,也能夠在日後更理智的選擇自己的律師,減少大眾對律師行業的誤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