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玉”竹|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這就是竹節,我們可以看到其特點:中空外直,一節一節。

竹子,一直是中國喜愛的植物,深受文人雅士的喜愛,古時被譽為"歲寒三友"之一。

竹節有節節高升、四季常青之意,中國人的傳統習俗就是借竹節之名來祝福人們步步高昇,青春永駐。

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有著竹的詩篇:“瞻彼淇奧,綠竹猗猗。 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玉”竹|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玉”竹|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遊高軒玉雕作品


千百年來,竹是中國人的至愛,尤其是文人,愛竹詠竹者眾多。

張九齡在《和黃門盧侍御詠竹》中寫道:“清切紫庭垂,葳蕤防露枝。色無玄月變,聲有惠風吹。高節人相重,虛心世所知。鳳凰佳可食,一去一來儀。”


“玉”竹|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玉”竹|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遊高軒玉雕作品



杜甫在《嚴鄭公宅同詠竹》中寫道:“綠竹半含籜,新梢才出牆。色侵書帙晚,陰過酒樽涼。雨洗涓涓淨,風吹細細香。但令無剪伐,會見拂雲長。”

白居易《題李次雲窗竹》:“不用裁為鳴鳳管,不須截作釣魚竿。千花百草凋零後,留向紛紛雪裡看。”


“玉”竹|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君子氣節 對牌》| 聶子翔作品



竹子,是中國文化中的一種節氣。

《世說新語•任誕》載:“王子猷嘗暫寄人空宅住。便令種竹。或問‘暫住何煩爾?’王嘯詠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無此君’。”

蘇東坡詩:“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


“玉”竹|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玉”竹|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大竹節香插》| 遊高軒作品



竹,性質樸而淳厚,品清奇而典雅,形文靜而怡然,是中國人對氣節和品行最好的詮釋。


“玉”竹|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玉”竹|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大竹節香插》| 遊高軒作品

竹子有正直不屈的氣節,在玉雕題材中,竹子是頗受匠人的喜愛。竹正直,身形挺直,寧折不彎。在美玉中,竹裡生香,氣節自在。如詩云:“末出土時已有節,待到凌雲更虛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