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架空線入地首個預製式排管投入工程應用 工期縮短70%

2020年4月16日上午十點,隨著市南供電及上海送變電施工人員將一塊預製式電力排管緩緩放入基坑,閔行區朱建路架空線入地工程正式進入排管施工階段。這是上海市首個預製式電纜排管投入工程應用。相較於人工現場澆築所需的30天,排管敷裝工期預計只需8天。

電力架空線入地,地下管廊是基礎。作為目前較為常見的施工方式,人工澆築、排管需要工作人員在現場進行較大規模的土建開挖,同時電力工井混凝土澆築過程極易受到天氣、雨水等因素的影響,造成工期不可控等問題。

此次創新採用的預製式電力排管,就是在生產廠家直接完成排管本體的澆築與製造,在現場施工開挖完成後,直接將成型的模塊吊入通道,最後通過連接件統一固定即可,可以實現敷設一段、覆土一段、通車一段的快捷施工方式,整個電力排管、工井的現場施工量與等待時間也可縮短50%以上。

同時,在後期運行過程中,如果需要對故障段設備進行維修、檢測及改造,作業人員只需將單獨一段預製式模塊取出並更換即可,解決地下電力管線的擴展性差、搶修難的問題。

針對上海城市地下管線密集這一情況,市南供電公司於項目準備前期就開展了大量的現場實地勘查工作,與天然氣、水務等相關單位建立協同聯動機制,綜合開展線上、線下交底工作,並經由地下管線探測儀確認後繪製精準地下管廊路徑圖,確保預製式排管結構與現場實際情況“嚴絲合縫”。

針對城市道路載流量大、潮汐現象明顯的特點,上海送變電施工進一步嘗試使用小型化器械開展交叉施工,結合預製式部件結構統一、單塊重量輕的優勢,改用20噸吊車協同施工人員開展作業,最大化降低施工道路佔用區域的同時,實現單位作業面施工週期50%的提速。

據項目施工負責人蔡俊傑介紹,一體化的澆築成型技術可以為預製式電力排管提供更強的承載力,相較於人工現場澆築的1.6噸/平米,該預製式排管承載力提升了37.5%,達到了2.2噸/平米以上,能更好地解決城市地下水豐富、地面沉降壓力大等問題。

據瞭解,朱建路架空線入地工程東起青浦界、西至開興路,其中的51米將試點採用預製式排管技術。下階段,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也將在其他路段進一步推廣該預製式電力排管技術的推廣運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