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長大,越懂得這份虧欠

越長大,越懂得這份虧欠

親情這道題,我們只能做一次,沒有補考


有人曾說:“人在年輕的時候,覺得到處都是人,別人的事就是你的事,到了中年以後,才覺得世界上除了家人已經一無所有了。”


我們這一生,最遺憾的事,莫過於懂事太晚。


年輕時瀟瀟灑灑,四處伸張正義,歷經無數。時過境遷才發現,我們與最親近的人,已經離得最遠。


越長大,越明白對父母的虧欠。


父母常說,孩子是他們愛情的產物,是他們自己的選擇,我們不必虧欠任何人。但身體髮膚之恩太重,我們註定一生虧欠,無法償還。


不可得而久者,事親之謂也。


盡孝須趁早,時光等得起,父母等不起。


年前的時候,奶奶走了。爸爸跪在靈前,已經哭得說不出話來。


自爺爺去世後,奶奶的身體便一日不如一日。父親放下了工作,從外地趕回來,和母親一起,陪奶奶走過了最後的幾個月。


可在奶奶走的那一刻,父親哽咽著說,還是太晚了。


孔子說:“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曾有一個時光表格,按人均75歲來算,人的一生不過900多個月,畫在紙上,不過一張30×30的表格,一個月,就相當於一格。


假如我們的父母平均五十歲,若一個月見一次面,那我們能陪伴他們的時間就只有20格,在我們的整個人生裡,還不滿一行。


若見面的時間再短一點,一年才能見一次。那我們能再見的時間,就只剩下一個小小的角落。


我們總笑著說來日方長,可時間,從來不會替你撒謊。


每一次見面,回得匆匆忙忙,卻又潦草地離場。


殊不知,他們最想要的,不是你賺了多少錢,有多大能力,而是你有多少時間,能回家看看。


人生是一個考場,在這道親情題裡,我們只能做一次,沒有補考,也無法重來。


所以,沒事就陪陪他們吧,別讓他們等得太久。


陪伴,才是最稀缺的告白。


越長大,越懂得這份虧欠

名家畫廊 | 齊白石


越長大,越懂得這份虧欠


體諒,是最難的愛。


《論語·為政》裡,子夏曾問過孔子:何為孝?孔子的回答是:“色難。”


“色”乃和顏悅色之意,“難”意為困難。


孝敬父母,不給父母臉色看最難。


這世上最被悲哀的事,莫過於他們含辛茹苦將孩子養大,白髮之際 ,卻要看著兒女臉色行事。


年少不懂父母恩,失去方知罪已深。一個人最大的遺憾,在於把最壞的脾氣,都給了最親最愛的人。


照顧好自己,是對父母的最好報答。


兒女疼在身,父母痛在心。


有一位男孩寫給媽媽的信,看哭了無數人。


出生於農村的男孩,帶著全家的希望,考上了研究生。可在剛拿錄取通知書的第三天,他被檢查出了急性髓系白血病。


“對不起媽媽,我生病了,還是白血病。”

“都說越努力越幸福,我也以為考了大學上了研究生,就能讓您離幸福更近些,可事實證明,我的努力給這個家帶來的只有磨難和絕望。”


“我可以坦然地接受病魔帶來的一切苦痛,甚至死亡,卻真的不敢看你和姐姐抱頭痛哭後,那無助又無神的眼眸。生病的這三年,您把我照顧得一絲不苟。每一次您看到我骨瘦如柴的身體,總會突然紅了雙眼,一邊忍著淚,一邊像清洗藝術品般小心翼翼。我知道,您已窮盡了畢生力氣,卻始終換不回我一世安康。您努力了半生,卻換來一波又一波的絕望。”


對不起媽媽,我沒能照顧好自己,讓您失望了。


這世上,最讓人痛苦的事,不過是最親近的人,看著孩子痛苦,卻又無力與無助。


越長大,越懂得這份虧欠

名家畫廊 | 齊白石


越長大,越懂得這份虧欠


《戰國策》有云:“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他們的愛越深遠,我們便越虧欠。


子女之孝順,則應順其心意。


工作在外地就記得打個電話,多陪陪他們。在家就多點耐心,體諒他們。另外,請記得照顧好自己,別讓他們太操心。


父母是隔在死神和我們之間的一堵牆。我們長大的代價,就是看著他們的背影漸行漸遠。


他們用日漸佝僂的身影在告訴你,不能等,也不要等!


最好的盡孝,就是現在。

來源:新華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