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十分同情那個中了13億大獎的人”

“今天,我十分同情那個中了13億大獎的人”

01 花錢能帶來快樂,這句話誤導了多少人?

我們經常說,世界上的99%的問題都可以用錢來解決,比如:

沒有什麼是一支口紅/一頓火鍋/一杯奶茶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來兩杯。

用一句話總結就是:花錢能夠給我們帶來快樂。

可是英國《太陽報》卻報道了這麼一個人,顛覆了我們的認知。

48歲的貝福德在2012年贏得了13億元(約合1.48億英鎊)的彩票大獎,也就是這13億,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

在中獎前,貝福德只是一家唱片店的老闆,和妻子過著平靜的日子。

按理說有錢了,他應該過得更舒服,更開心才是。

可現實是,儘管他給自己買了飛機、豪宅和酒吧,可是他失去了幸福美滿的家庭,失去了忠心耿耿的職員,親朋好友也逐漸離開了他。

如今的貝福德雖然很有錢,可是他很孤單,於是他通過花錢來結交朋友,比如拳擊教練和司機。

看了這份報道,我只想弱弱地問一句:

這位老兄,你還缺朋友嗎?要不要考慮一下我?

偶然得到很多錢的貝福德沒那麼快樂,靠能力賺錢的牛人也沒覺得花錢很爽,就連網易CEO丁磊都覺得,金錢帶來的幸福佔比不到5%。

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花錢能帶來快樂”,這句話到底誤導了多少人?

02 你不是不會花錢,是沒花在正確的地方

不知道你有沒有對身邊有錢的人進行過觀察,我有。

我還發現一個現象:

一般身邊特別快樂的人呢,總是更樂意為別人花錢;吃飯搶著付錢的人,總是生活裡最豁達開朗的。

好像對他們來說,錢財才是真的身外之物,給自己花錢既不能刺激消費慾望,也不能帶來內心的滿足。

反而是那些天天嚷著“掙大錢”的人滿面愁容,一臉焦慮,以前想要的東西后來一定能得到,花錢買東西帶來的愉悅感,好像已經達到一定的峰值,不升反降了。

你別不信,相比為自己花錢來說,給別人花錢更能讓人快樂,這是有科學依據的。

哈佛大學商學院的科學家做了一項實驗:

他們給 46 名參與者發錢,金額是5塊到20 塊錢不等,要求他們在當天下午 5 點前把錢花掉。但花錢的方式不同——一半的參與者將錢花在自己身上,另一半花在別人身上。

猜猜看,哪些參與者感覺自己更快樂?

有人說,肯定是用意外之財給自己買東西更快樂。實際情況是:把錢花在別人身上的人更快樂,而且這與錢的數目無關。

這種感覺就好像,你給另一半準備驚喜的時候,心裡更甜蜜;

給父母買保健品比給自己買口紅更有成就感。

可能有些槓精會不服:“那是有錢人的做法,你站著說話不腰疼,等到你自己花錢的時候就該心疼了。”

這還真的跟錢多錢少沒多大關係。掙得錢越多,慾望越大,通過給自己買東西獲得快樂的閾值越高。

你不是不會花錢,你是沒花對地方。

03 “他人經濟”的崛起,擴大了誰的奶酪?

不得不說,我們除了慾望,還有情感。

從這個角度來說,為他人消費,已經超越了消費行為本身,更多的是一種人情往來。而且,情感上的體驗要遠超消費本身的體驗。

淘寶增加了“親情賬戶”方便父母網購,瑞幸咖啡APP開通為朋友遠程下單服務等等,我們可以看到:“他人經濟”開始崛起了。

我家樓下住了一個小姑娘:看上去好像剛畢業,穿衣打扮也是一般,沒有見過她用什麼奢侈品。但就是這樣的小姑娘,以一己之力承擔了小區十幾只流浪貓的食物供應。

有一次看到她拿著貓糧裝滿食盒,我好奇地問道:“你買這麼多貓糧,要花很多錢吧?”

她笑著搖搖頭說:“網上有專門供給流浪貓的貓糧,而且一點都不貴,我覺得挺划算的,關鍵是喂流浪貓能幫助到它們,自己也會很快樂。”

果然,上某寶上一查,我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現象:

1,從銷量上看,前三名的貓糧品牌都強調可以供給流浪貓;

“今天,我十分同情那個中了13億大獎的人”

2,從數據上看,好評率和復購率都比其他種類的貓糧要高。

“今天,我十分同情那個中了13億大獎的人”

3,從評論上看,用戶購買這幾種貓糧大多是為了流浪貓。

“今天,我十分同情那個中了13億大獎的人”

當別的賣家都在鼓吹自家品牌的貓糧有多高大上的時候,總有些人另闢蹊徑,考慮到餵養流浪貓的用戶也是受眾,不僅能買到好用不貴的貓糧,還能給自己帶來強烈的愉悅感和成就感。

給它們花錢,有成就感,還不心疼啊。你說,這樣一來銷量還能不上去?

很多人已經開始轉變思路,從“如何讓用戶捨得為自己花錢”的想法轉為“如何讓用戶捨得為別人花錢”。

化妝品專櫃和飾品專櫃的導購們都有經驗,看到情侶、母女一起逛街的時候,總會旁敲側擊,鼓動另一半主動下單購買,得到禮物的人開心,花錢買東西的人也覺得值。

世界上最難的兩件事,其中一件就是:把別人的錢裝進自己的口袋。你看,商家們只是換了個思路,就做到了。

04 寫在最後

為別人花錢能不能提升幸福?答案是肯定的,科學家們從兩個方面來解釋:

1,饋贈他人會讓我們自我感覺良好。

它能幫助我們建立一種對自己的看法,讓我們潛意識認為自己是具有責任感和正義感的人,這讓我們感到很快樂。

2,花錢在別人身上能夠鞏固我們的社會關係。

對於以價值互換為基礎的成年社交來說,這能為我們今後的發展提供不少助力。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為自己花錢只能帶來一時的快樂,卻不具有長遠的意義。“他人經濟”已經開始盛行。

我們身邊隨處可見的有某巴克的禮品卡和某東的購物卡,當禮品送人不丟面子。就連我家樓下的奶茶店都開始舉辦“好友同行、買一送一”的促銷活動了。

說實話,當經濟不景氣、人們已經開始消費降級的時候,任何促銷活動都無法提升大家的消費慾望,怎麼辦呢?

只能從身邊人下手,對於商家和渴望快樂的成年人而言,這是雙贏。

王朔說過:

“金錢不是萬能的,沒有金錢是萬萬不能的。”

但是對於我們來說,當代青年人缺的,不是金錢,而是少到可憐的快樂。

說到底還是需求問題。對於想賺錢的人來說,滿足大眾的需求,才是掙錢的捷徑。

論花錢,你真的合格麼?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