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坑牛肉丸——“舌尖上的梅州市”客家美食非遺項目

豐順作為梅州的南大門,潮汕的後花園,飲食方面自然也結合了客家和潮汕的風格,而湯坑作為豐順縣城,飲食自然也風格多種多樣,比如湯坑牛肉丸一樣,在客家肉丸的基礎上融入了潮汕肉丸的製作,使其口感大大提升,味道和口感極佳。


來源
  湯坑牛肉丸是豐順有名的地方小食之一,外形與荔枝果大小的圓球狀,“圓”與“緣”同音,送“肉圓”有結緣之意,成為湯坑今天的地方習俗。據當地年長者介紹,湯坑自古以來就有製作牛肉丸的習慣,發展到今天,有些製作戶是以創始至今,並以家庭世業相傳,逐漸形成了獨具一格的地方風味。

湯坑牛肉丸——“舌尖上的梅州市”客家美食非遺項目

  湯坑牛肉丸是湯坑鎮幾百年歷史的傳統美食,新鮮牛肉經過手工製作,其富有彈性,味道鮮美且營養豐富,肉質柔軟、爽口,風味獨特。2007年3月已被列入豐順縣第一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13年7月已被列入梅州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湯坑牛肉丸——“舌尖上的梅州市”客家美食非遺項目

製作
  湯坑牛肉丸又叫槌丸,製作時取出剛宰殺的牛背部或後臀瘦肉,剔除肥肉、筋膜,把肉晾涼。


湯坑牛肉丸——“舌尖上的梅州市”客家美食非遺項目

  手工捶打製作牛肉丸,掄著兩根三五斤重的棒槌,將肉捶成肉泥。

湯坑牛肉丸——“舌尖上的梅州市”客家美食非遺項目


  呈稠狀肉醬倒入盆中,加清水、精鹽、薯粉拌勻,並用手掌抓起來大力拍打,以增加肉丸的彈性,打成牛肉膠。


湯坑牛肉丸——“舌尖上的梅州市”客家美食非遺項目


  這一步驟完成後便開始擠牛肉丸了,握拳從虎口擠出肉丸。


湯坑牛肉丸——“舌尖上的梅州市”客家美食非遺項目


  另一手拿湯匙將丸子快速又細緻地舀到鍋裡文火煮熟,擠成的牛肉丸一個個如荔枝果大小的圓球,每個丸子的大小一致。

湯坑牛肉丸——“舌尖上的梅州市”客家美食非遺項目

  定好型的丸子被撈入圓鍋中去加熱煮熟,隨後撈起放涼,肉丸就製作完成了。新鮮出爐的牛肉丸柔韌爽口、富有彈性、牛味十足。


湯坑牛肉丸——“舌尖上的梅州市”客家美食非遺項目


  湯坑牛肉丸最地道的吃法是和粄條煮成一碗牛肉丸粄湯,柔韌的牛肉丸搭配爽滑的粄條,喝上一口濃郁的牛骨湯,那是味蕾記憶中的味道。


湯坑牛肉丸——“舌尖上的梅州市”客家美食非遺項目


湯坑牛肉丸——“舌尖上的梅州市”客家美食非遺項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