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花,古人的雅致生活美学。

朝看一瓶花,暮看一瓶花。

花枝虽浅淡,幸可托贫家。

一枝两枝正,三枝四枝斜。

宜直不宜曲。斗清不斗奢。

仿佛杨枝水,入碗酪奴茶。

以此颜君斋,一倍添妍华。


——袁宏道《戏题黄道元瓶花斋》


中国传统插花历史源远流长,而“瓶花”是自宋以来中国插花艺术约定俗成的称谓。


瓶花,古人的雅致生活美学。


中国古代文人通过插花、瓶花与自然沟通,取其生生不息之意,同时将自己的情感、审美外化,呈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极致生活美学。


瓶花,就是用各种容器作为花瓶的插花。最早是古人在传统节日或礼佛祭祀时供养的清果、鲜花等,后来在发展过程中,成为了文人家中摆放的清雅之物。


瓶花,古人的雅致生活美学。


瓶花,不仅在于案牍清宫、点染生活,重要的是映射出文人的意趣和性情。


瓶花,就是古人的雅致生活美学。


瓶花,古人的雅致生活美学。


在先秦两汉时期,古人就有了插画、供花的习俗、


《诗经·郑风》就有男女手持兰花到溱河洧水去祭祀、嬉戏的记载,临别时还互赠芍药。


到了南北朝时期,由于佛事的兴盛。“以花供佛”成为了佛事中一项重要的仪式。


瓶花,古人的雅致生活美学。

《帝后礼佛图》


在北魏时代的龙门石窟浮雕中,有一幅宾阳中洞的石浮雕画——《帝后礼佛图》。


画中所表现的是北魏皇室成员拜佛的场景,其中一名贵夫人手执花束,以一枝盛开的莲花为主,两边各衬一枝比主花低的莲蕾、莲蓬,比例恰当,十分美观,在她身后的人群中有一名捧胆瓶的侍女。这夫人的花束显然是欲插入瓶中的。这是珍贵的、表现当时插花供佛的情形的画面。


瓶花,古人的雅致生活美学。

唐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局部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瓶花,古人的雅致生活美学。

唐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局部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唐代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其中一侍女手拿花瓶,花瓶中所插的为莲花。


瓶花,古人的雅致生活美学。


唐宋以来,中国文人便将焚香、品茶、插花、挂画视为高雅闲适、清净安逸的四种艺事。彼时插花风气至盛,上至皇宫贵族,下至街坊茶肆,无不热衷此道。


宋人更是爱花惜花,把花事融入平凡日常中。


瓶花,古人的雅致生活美学。

南宋 李嵩《花篮图》夏花册


扬之水在《宋代花瓶》中说:“宋人对花的赏爱,很少再有狂欢式的热烈,而是把花事作为生活中每一天里的一点温暖,一份美丽的点缀。”


瓶花,则成为了文人士大夫寄托林泉之思的案头清供,也成为了文人画中的绘画题材。在后来诸多的人物画中都能看到瓶花的出现。


瓶花,古人的雅致生活美学。

《寒窗读易图》(局部)


宋画《寒窗读易图》,画的是山中书房的一角。其中书案上的其他陈设均被山石遮住,但唯有画笔书卷和瓶梅没有省略。小瓶里的花枝横枝各斜,梅英疏淡,意蕴无穷。


瓶花,古人的雅致生活美学。

宋画《盟手观花图》


瓶花,古人的雅致生活美学。

宋画《盟手观花图》局部


宋画《盟手观花图》,画中的长案上有一个长颈瓶,瓶身形若倒扣的敞口杯,修颈两侧各缀一对双环,小口中耸出菊花一捧,摇曳生姿。


瓶花,古人的雅致生活美学。

宋 苏汉臣《妆靓仕女图》


瓶花,古人的雅致生活美学。

《妆靓仕女图》局部


苏汉臣《妆靓仕女图》,图绘对镜梳妆的女子,妆具之侧置一个小木架,木架里面正好坐一具插着鲜花的花筒。


瓶花,古人的雅致生活美学。

赵佶 《听琴图》


瓶花,古人的雅致生活美学。

赵佶 《听琴图》局部


赵佶的《听琴图》描绘了官僚贵族雅集听琴的场景。画面背景简洁,在画面正下方就独立一玲珑石,上面的古鼎栽植着异卉。


瓶花,古人的雅致生活美学。

南宋 马公显 《药山李翱问答图》局部


此画在描写药山与李翱“云在天,水在瓶”的禅宗对话故事,药山石桌陈放经函与瓶梅。高瓷瓶护以木座,瓶梅出枝简易,枝条倒挂,颇有禅意。


瓶花,古人的雅致生活美学。

宋 佚名 人物图(局部)


“瓶花”一词在诗词中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北宋诗人俞瑊的《中山别墅》:


村居何所乐,我爱读书堂。

阶草侵窗润,瓶花落砚香。

凭栏看水活,出岫笑云忙。

野客时相过,联吟坐夕阳。


瓶花,古人的雅致生活美学。

仇英《仕女》局部


在作者看来,闲居村舍,最快乐的事莫过于读书,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台阶上绿油油的青草,案头上摆放的花瓶,花瓣落下染香了砚台。


一炉香、一盏茶、一瓶花,便成为了宋人日常生活的高雅情趣。


瓶花,古人的雅致生活美学。


到了明代,文人不仅仅将插花作为日常生活中的清趣,插花成为了一专门性学术的艺术类型,并有完整体系的花道著作问世,其中以张德谦《瓶花谱》、袁宏道《瓶史》、与高濂《遵生八笺》中的《瓶花三说》最具代表性。


他们以文人品味与内涵来规范瓶花设计,将其美学提升至另一层次,瓶花艺术趋向纯美感的创造,讲求美学结构和情趣意蕴。


瓶花也成为明代文人生活中的清雅风景,也影响了书画家的创作。


瓶花,古人的雅致生活美学。

陈洪绶《宣文君授经图》


晚明画家陈洪绶经常会在画面中布置石桌、古琴、书卷、香炉、瓶花、酒罐等,简淡清雅,展现一种文人理想的生活风景。而瓶花则在画中频繁出现,为画中古老静谧的气氛带来一丝生意。


瓶花,古人的雅致生活美学。

陈洪绶 《来鲁直夫妇像》


陈洪绶绘画中的瓶花不仅是形式上的美感。瓶花,也起到了一种隐喻作用,是画家内心的写照。


瓶花,古人的雅致生活美学。

陈洪绶《闲话宫事图》


图中须髯长者用红罩包裹之乐器,与持书观看之美人隔石案对坐。案上则摆放着白梅瓶花、茗碗、执壶之属。


瓶花,古人的雅致生活美学。

明 陈洪绶 《调梅图》


画面描绘的是两女仆调制梅子的情景。背后则有一尊瓶花摆放。古铜花觚体态高瘦,一大枝玉兰从瓶中间向上,结后分两枝,以自然姿态分别向左上和右上伸展,呈右高左低之态,瓶口三枝牡丹向左探出并收束瓶口,作品呈现花卉的自然之姿又浑然一体,将春之丰饶表现得淋漓尽致。


瓶花,古人的雅致生活美学。

《授徒图》


图中学士手执如意,前视二位女弟子。二位弟子坐于圆凳,一位低头凝视案上的书画,另一位正往瓶中插花。


明清两代,随着文人阶层群体的扩大,清玩之风一时流行,大量文人雅士涉足瓶花领域。苏州地区沈周、陈淳、文徵明及其吴门画派留下了大量瓶花和人物画场景组合的画作。


瓶花,古人的雅致生活美学。

冷枚《春闺倦读图》

瓶花,古人的雅致生活美学。

冷枚《春闺倦读图》局部


冷枚《春闺倦读图》所画的是一身着长裙的仕女,发髻高挽,一手支颐,一手持书,侧身倚桌案而立。而在身后的背景中,古朴精美的花架上插着随风浮动的牡丹花。


瓶花,古人的雅致生活美学。

金廷标《仕女簪花图》

瓶花,古人的雅致生活美学。

金廷标《仕女簪花图》


瓶花,古人的雅致生活美学。

落花无意,草木有情,绵延千年的瓶花清供,滋养沁润了中国传统文人的精神生活。


古代文人以瓶花为媒介,进入一个清雅绝俗、饶富情趣而又神思无穷的精神桃源。


瓶中插花,水中养石,将自然山水万物浓缩于斗室之间,所谓“室雅无需大,花香不在多”,艺术观照内心,瓶花之供代表了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方式,一份高洁雅逸的内在追求。

图源: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