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豐鎮油麻村委會和大村:村民種桑養蠶走上致富路

南豐鎮油麻村委會和大村:村民種桑養蠶走上致富路

圖為南豐鎮油麻村委會和大村養殖戶符金路正在給蠶寶寶餵食桑葉。記者羅鑫 羊文彪 攝


據《今日儋州》消息 眼下,南豐鎮油麻村委會和大村綠意盎然,一株株桑樹長勢良好。“我們村裡人就是靠種桑養蠶脫貧致富!”和大村村民小組組長符金路一想就來勁兒!

“我們村的收入來源主要是靠橡膠,自從膠價走低後,很多人家基本的生活都很難維繫。”符金路說。

因為缺少產業,無其他穩定的經濟來源,村民家庭收入較低,導致生活困難。如何讓村民對生活提振信心,恢復生活常態是擺在鎮政府面前的一大難題。2016年,鎮政府便組織多名村代表到瓊中去考察種桑養蠶產業。回到村裡,村民們紛紛表示對種桑養蠶產業非常看好,並有意願發展該產業。

2016年底,桑樹開始在和大村種植開來。“桑苗種下後,蠶房也建了起來,桑樹苗生長快,一個月的時間就可以採摘桑葉,我們也開始養蠶了。”符金路說,“我是2017年開始種桑養蠶的,到目前,我種的桑樹面積擴大到6畝地,每年養蠶收入約有1-2萬元。”

一張蠶繭重量80-120斤,現在市場價18元一斤,一張蠶繭可收入約1800元,僅靠蠶繭,村民的收入每年可達上萬元。和大村的16戶貧困戶都參與了種桑養蠶產業,並脫了貧。

脫貧戶董亞群家趕上了這趟發展快車,積極發展種桑養蠶產業,日子越過越紅火。董亞群和丈夫都患病,家裡只有少量橡膠樹,無勞動力和缺產業導致了生活的貧困。“我2017年開始養蠶,一年可收8張蠶繭。市場價最好的時候是25元一斤,2018年的時候,我家就脫了貧。”董亞群高興地說,“發展種桑養蠶這項產業,讓我家平均每年增收1萬餘元,現在我孩子還幫忙一起養,日子過得越來越有盼頭了。”(記者林曉雲 編輯李曉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