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黨曉培/文 陳飛/圖
早上6點,52歲的小灣村村民魯秀芬早早地吃過早飯,把家裡收拾妥貼後,她換上工作服前往隔壁的民宿上班。
小灣村曾是一個破敗的小漁村。鄉村振興戰略讓村莊變得美麗起來,建起了不少民宿,並迅速成為“網紅”村莊。數據顯示,小灣特色民宿村一期規劃建成85座風格各異的民宿,目前已投入運營的民宿客棧50餘家,去年全年接待遊客達30萬餘人次。
民宿經濟風生水起,帶動村民收入大幅提高。許多村民和魯秀芬一樣,也經歷了從生活艱難到“笑得合不攏嘴”的生活轉變。
以前,天天都想逃離這個村
魯秀芬指著要去工作的民宿說:“這棟房子是我家租出去的。現在是國慶期間,聽說今天客滿,事肯定多,我得早點到。”說話間,她看到路邊草地上有一張糖果包裝紙,彎腰揀起握在手心,直到看到垃圾桶才扔掉。來到民宿,她開始麻利地幹起活來。
從房間明亮的玻璃窗看出去,藍天白雲下,湖水微波盪漾,緩緩流向天際。湖畔的緩坡上,高高低低地散落著藍白相間、風格清新的民宿群。
3個小時後,魯秀芬整理好客房,在休息間隙和記者拉起了家常。
“過去我們村以農業、漁業為主,種地完全靠天,吃水完全靠背,衛生完全靠風吹。”從小在小灣村生活的魯秀芬見證了小灣村的鉅變。
“以前生活苦啊!每天要到山腳下用揹簍背水喝,天晴還好一點,下雨天滿腳是泥巴,爬坡過坎還常常摔跤。全家主要勞動力都浪費在背水吃上。我們很羨慕住在湖邊的村民,因為不用背水吃。”提起過去的日子,魯秀芬很傷感。“吃的水還可以背,可是山上的土地一遇到天干,就只能旱死,顆粒無收,得經常去親戚家借錢才能過日子,記得家裡常常都是欠債的狀態。”
魯秀芬回憶說:“小灣村過去到處是危險的土坯房,牆上掉土,屋頂落灰,圍牆塌陷,房屋漏雨。“真的,以前天天都想逃離這個村,總覺得外面都會比這裡強萬倍。因為交通不便,收入不高,但凡家裡遇到點事都會入不敷出。人窮志短,去哪裡都抬不起頭。”
“後來村裡安裝了水泵解決了用水問題,大家種起了蔬菜、烤煙等農作物。為了追求高產量,大量使用化肥、農藥,一下雨,混著殘留的化肥、農藥的汙水就會流入湖中,但那個時候我們根本就不懂,只想忙著擺脫貧困,顧不上保護環境。”魯秀芬說。
村莊美了,我們跟著致富了
“這些年,國家和省裡開始保護撫仙湖,通過各種宣傳,我們開始意識到保護湖水的重要性,意識到一定要好好保護撫仙湖。因為如果沒有這湖水,就沒有我們現在的好生活。”魯秀芬笑著說。
中午12點,記者跟隨魯秀芬回家做午飯。明亮的灶臺,油鹽醬醋和各種佐料瓶被擺得整整齊齊。她家房前屋後都栽種了花草,雖不名貴,但長勢很好。
說話間,兩葷兩素一湯的飯菜做好了。“我和你先吃,一會在村裡幹活的大兒子和老伴回來了再吃。”
魯秀芬介紹,她和老伴在村裡做臨時工,兒子在村裡幹活,一家人一天能收入四五百塊。“真的沒有想到,我們能過上這樣的好生活。”
幸福的生活,說也說不完,“以前我們每年上山種地,一年收入不到1萬元。如今,出租房屋每年可收租金10多萬元,還有土地流轉後的租金也有幾萬元,再加上打工的收入,我很知足了。”今昔對比,魯秀芬感覺生活很幸福。
“前幾年我們村也經常有人來玩,吃吃農家飯,拍拍照片就走了。近幾年村裡開始搞民宿,來玩的人越來越多,我們跟著致富了。”
用不含磷的洗衣液洗乾淨衣服並晾曬好,魯秀芬騎上電動車前往另一家名為“盧梭”的精品民宿上班。
小村鉅變,民宿興起日子變好了
“知道嗎?負責建造‘盧梭’的方彬是我們澄江人,就是他帶動了我們村致富。”一路上,魯秀芬對方彬讚不絕口。
原來,小灣村發展高端特色民宿的機緣,除了當地政府高瞻遠矚的謀劃,還緣於方彬及其團隊高端設計的點石成金之筆。
2017年底,原澄江縣政府與昆明M60創意園開展合作,引入高端特色民宿的設計理念並共同實施,促進小灣村民宿提檔升級。
M60創意園負責人方彬喜歡在世界各地旅遊,他曾一度被希臘聖托里尼島的獨特景緻深深震撼。“我很想在有生之年為家鄉打造一個這樣的景區,小灣村的獨特地理位置和區位優勢甚至比它更好。”經過半年的考察,方彬決定在此打造高端民宿——撫仙湖方寸間“盧梭”民宿。經過整整兩年的打磨,他在此建起了理想中的民宿,24棟不同風格的主題民宿依地勢而建,成為湖畔一道美麗的風景。這些集創意、旅遊、娛樂於一體的民宿群,經口耳相傳,成為“網紅”打卡地,帶動小灣特色民宿興起。現在,村中民宿眾多,由社會資本投資23幢、外來經營22幢、村民自主經營40幢。
如今的小灣村村民們都有了多重身份:他們是“原住民”,住著玉溪特色的鄉村“別墅”,背靠青山,碧水環繞;他們是“房東”,直接參與了民宿生意;他們是“工人”,在民宿運營中熱情招待著八方來客;他們是“股東”,共同擁有這片碧水藍天,享受著集體經濟帶來的股權收益。
“我們村一家過得比一家好,一家比一家幸福。”魯秀芬自豪地說。
記者手記
共建文明美麗家園
在採訪中,魯秀芬俯身撿起路邊糖紙的身影讓記者印象深刻。
“路邊的垃圾尤其是像這樣的塑料紙片,很容易被風吹到湖裡,汙染湖水。”魯秀芬笑著說,“以前我們也不會撿,覺得不關自己的事。現在不同啦,我們村的所有人看到垃圾都會主動去撿。大家都知道,只有村子美了,撫仙湖乾淨了,客人們才會來。”
從一開始不習慣,到現在人人自覺維護環境衛生,這種自覺意識的喚醒,緣於村民在參與共建家園、保護環境的過程中,獲得了紅利。
小灣村的改變,讓村民們看到了實實在在的收益和美好前景。文明需要人人參與,文明成果人人共享。村民們因知而愛、因愛而行,見證並享受著家園的可喜變化,以主人翁的姿態和實際行動,為共建美麗文明村莊貢獻力量。
來源: 雲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