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對孩子放手,正確嗎?怎麼放手好呢?

亓槭


關於家長該不該對孩子放手?答案是肯定的!原因是每個孩子最後都會離開父母的懷抱走向獨立,家長越早放手孩子的獨立能力就會越容易養成。雖然難捨難分,但是為了孩子著想,父母也必須選擇適當的給孩子獨立的空間和機會。

所謂放手並不是絕對的放手

  • 培養好孩子的安全意識

家長不能時時刻刻的當孩子的貼身護衛,也不能保證孩子總在家長的眼皮子底下,所以從小培養好孩子的安全意識很重要。比如說讓孩子遠離電源,不要站在沒有保護的高處,不要吃陌生人的東西等等等等,並講清楚為什麼不能這麼做,讓孩子從小就對危險有認知和預判,安全意識比貼身保護更有效。

  • 不過度參與孩子的決定

當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做父母的不要試圖去幹擾孩子的思維和決定。如果家長出現在孩子各個決定中,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沒主見,凡事都要等到家長的意見才能做決定,這種依賴性是有毒的,長大後想要戒掉就不容易了。所以,家長需要給孩子充分的信任,在孩子疑惑時點撥他,在孩子尋求幫助的時候給孩子適當的幫助,不去代勞孩子的事情也是一種尊重。

同時,放手並不是不陪伴,選擇放手家長一定不要過度了,孩子需要你的陪伴才不會走彎路。

孩子不是家長的復刻版本,他們有自己的人生道路要走,如果事事都按照老一輩的經驗來做,如何做到推陳出新的發展?所以再保證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多給孩子一下空間是最好的放手,不要捨不得!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您,我是蛋黃育兒,關注我,育兒路上我們共同成長!


蛋黃育兒


我是「蝸牛默默說育兒」,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家長需要對孩子放手。使孩子能夠獨立、自信地面對生活,從容地處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是家長培養孩子的目標。

如果家長因為怕孩子做不好、怕孩子受到傷害,一直不願也不敢放手,那麼孩子永遠不能長大,也無法學會獨立。

對孩子放手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實際能力,還要多給孩子鼓勵,允許孩子失敗和多次嘗試。

1.孩子有能力做的要果斷放手

隨著孩子的長大,孩子的思維能力逐漸增強,做事能力也慢慢提高。

這時,可以根據孩子的做事能力,對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家長要果斷放手。如:

  • 兩歲的孩子可以學習自己吃飯穿衣服、幫父母遞東西、開燈等。
  • 三、四歲的孩子可以自己收拾玩具、自己洗臉刷牙、學習掃地等。
  • 五六歲的孩子可以自己收拾書包、洗自己的小手帕、小襪子等。
  • 小學的孩子可以自己整理書包、房間,學做簡單的飯菜。
  • 中學的孩子學習獨立在家一、兩天,幫父母處理交水、電費等家庭瑣事,為旅遊做準備工作、網上購票等。

2.允許孩子嘗試和失敗

很多時候父母覺得孩子還小,自己做會做不好或者傷著自己。如:

  • 擔心自己孩子吃飯費時間還弄髒衣服。
  • 孩子自己洗漱不乾淨。
  • 孩子買到的菜不新鮮。
  • 好不容易出門去旅遊,卻因為孩子準備不充分泡了湯。

雖然孩子會失敗,但這些經歷對孩子來說都是非常寶貴的直接經驗。如果父母因為害怕孩子不會做、做不好就不給孩子嘗試的機會,那麼孩子永遠也學不會。

在孩子嘗試的過程中,可能會交一些“學費”,但比起孩子的成長這些“學費”也是值得的。

3.孩子做不好的要多鼓勵

孩子初學可能會有不敢嘗試,或者做不好的時候,這會讓孩子感到挫敗和氣餒,打擊孩子的自信,還降低孩子下次嘗試的興趣。

這時,父母首先要鼓勵孩子。告訴孩子初學做不好是很正常的,一次做不好不等於下次也做不好,不能因為一件事做不好就否定自己。

其次,幫助孩子度過難關。可以告訴自己做這件事的經驗、更孩子共同學習、向別人請教等方法,幫助孩子解決難題。克服一道難關孩子會變得更自信,也會更願意嘗試。

最後,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到你。


蝸牛默默說育兒


關於父母該不該放手、如何放手,最想說的有以下兩點:

放手並不是完全放養,對孩子不管不顧,這不叫放手,這叫失職。

01、在孩子小的時候,自理能力較差,許多事情都無法獨立完成,如果這個時候放手,孩子只會感覺到很無助,內心的愛會很匱乏,也會很缺乏安全感。

父母應該慢慢放手,給孩子提供有分寸的幫助,發揮“腳手架”的作用,逐步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02、幼小的孩子規則意識還沒有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也沒有養成,這個時候,非常需要父母的指導與引領、約束與規範,讓孩子的行為有所邊界,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

如果父母不給孩子訂立規則、不培養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就盲目放手,孩子可能會變得無法無天,養成一堆壞習慣,到了青春期也會非常叛逆。

所以,這一點非常需要父母用心花費心力培養。

放手不只是行為層面上的放手,還包括心理層面上的放手。

有的父母可能很注重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讓孩子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但卻在心理上控制孩子,這種控制其實很可怕,因為它有的時候是無形的,父母根本就覺察不到。

我認識一位媽媽,她的孩子會在家做家務,洗碗、擦地板,自己洗衣服什麼的,看似放手了,可是,她卻在背後做了許多她認為對孩子好的事情,她會去找老師請老師多多關照孩子,她會因為孩子受到老師的批評,而和老師對抗……她會提前為孩子掃平成長路上會遇到的一切“障礙”,當然是她所認為的、想象出來的甚至是子虛烏有的“障礙”,過度保護她的孩子,最後導致她的孩子抗挫能力很差,學校生活非常不愉快。

以上兩點,希望能夠引起家長們的注意,不要讓放手成為失職,也不要讓放手只停留在表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