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政策一直在加码

本报记者 胡畔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步好转,我国各行各业复工复产进入加速期。全国工商联4月上旬提交的调研报告显示,目前,91.39%的民营企业已复工,全行业、全产业链同步恢复迹象十分明显,整体呈现出“大企业全部复工、中企业基本复工、小微企业大部分复工”的趋势。

从中不难发现,企业规模越大复工复产率越高。与大型企业相比,小微型企业复工复产难度依然较大,值得重视。尤其是随着疫情在国外的加速蔓延,市场需求下降,订单减少更是成为中小企业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从“减”“增”“降”等多个方面为这一困难群体“供氧”“输血”。

首先是“减”,即减税费。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先后出台5批23项税费优惠政策。第一批12项政策主要聚焦疫情防控和支持医疗救治工作,第二批2项政策主要聚焦减轻企业社保费负担,第三批3项政策主要聚焦帮助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第四批4项政策主要聚焦稳外贸稳外资,第五批2项政策主要聚焦缓解企业资金压力。这一系列抗疫情促发展的税费优惠政策结合不同时点、考虑不同情况、侧重不同领域,针对性强、含金量高。国家税务总局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2月,全国减税降费共计4027亿元,其中,2020年新出台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税费优惠政策新增减税降费1589亿元,去年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在今年继续实施形成的减税降费2438亿元。可以说,这一系列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对企业的经营生产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其次是“增”,即增信贷。为解决企业的资金流、流动性短缺问题,4月1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金融支持方面,通过3次降准、再贷款再贴现向金融机构提供3.55万亿元低成本资金,用于向企业发放低利率贷款。中国人民银行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2.4万亿元,同比增长23.6%,不仅扭转了1、2月份增速环比下降的状况,而且增速比上年同期高4.5个百分点;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比重达7.7%,比上年同期高0.6个百分点,其中,信用贷款占15.4%,比上年末高1.9个百分点,占比显著提高。同时,贷款支持小微经营主体覆盖面扩大,增长出现大幅反弹。3月末,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小微经营主体2787万户,同比增长22.2%。可以看到,金融系统正加大力度为受困企业“输血”。

最后是“降”,即降成本。在疫情的影响下,许多小微企业为了稳定员工队伍、市场及客户,成本仍在增加,但由于还未完全复工复产,其收支差距越来越大,若不予以及时扶持,则这些小微企业有可能面临倒闭风险。因此,在降成本上,多地区政府先后从降低人工成本、物流成本、资金成本以及用电、用气、用水等生产经营性成本上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4月1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决定,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采取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缓缴住房公积金、免收收费公路通行费、降低企业用电用气价格等措施,从多个维度降低小微企业的经营成本。

同时,针对许多中小微企业面临的“找订单难”问题,各个部门也是多措并举,助力中小微企业开拓市场、开发订单。例如,工信部以电商平台为抓手,引导广大中小企业通过电商平台解决产品滞销、订单不足、人才不够等问题,帮助中小企业降低采购、分销、融资等成本。同时,还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牵引作用,对92家大型龙头企业坚持日调度,推动7600余家核心配套企业复工复产,带动上下游40多万家中小企业。商务部也将对全国40多万家外贸企业复工复产订单的情况进行摸查,并将格外照顾中小微外贸企业的困难,帮助企业拿到新订单。

总而言之,在中小微企业的复工复产上,政策“助力包”一直在加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