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七個類別,近百個品種,首個書系展上線

世界讀書日前夕,京東圖書、界面文化攜手推出線上“文道-精選書系展”,在國內專家學者鼎立相助下,聚焦人文社科的七個類別、近百種書系,據悉這是首個針對書系的展覽。選書團成員、清華大學政治學系教授任劍濤表示,這次的書系展,對書系進行縱觀、對出版狀況進行整體檢閱,稱得上是一次創舉。

跨界七個類別,近百個品種,首個書系展上線

初衷:把愛書的心意傳遞給愛書的人

京東圖書相關負責人介紹說,之所以想到做書系展,跟那位在方艙病床戴著口罩讀書的“讀書哥”有關。“媒體對‘讀書哥’的報道,讓他讀的書也迅速走紅。這本書因為封面上大大的字母M,迅速被網民辨認出是理想國譯叢書系中的一本——《政治秩序的起源:從前人類時代到法國大革命》。受到這件事的觸動,我們想把更多像理想國譯叢這樣的優質書系,推薦給讀者。”

為了給讀者精選出有價值、值得留存的圖書,京東圖書聯合界面文化,並集合出版機構、專家學者力量,最終呈現給讀者一份優質全面的人文社科領域的精選書系名單,分為原創文學、引進文學、社科、歷史、藝術、新知和跨界七個類別,近百個品種。

出爐:媒體、出版機構、學界專家共參與

書系展對參展書系的出版時間沒有限制,但是要求已出版的圖書不低於5本,同時出版後擁有一定的社會影響力,並具有寬廣的視野、有利於人類和社會的進步。

書系展首先邀請出版機構進行提報,主辦方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多輪補充和篩選,形成了一份有二百餘種書系的備選名單,之後邀請復旦大學中國古典文學研究中心主任陳尚君,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周濂,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朱良志等九位專家學者組成選書團,精選出最終書單。選書團成員、任劍濤教授表示,“凡是當代人站在現代文化的高度希望關心的問題都有涉及,學術、思想、文化、社會等美不勝收,形成亮麗的文化風景。”

最終的書系名單,呈現從小而精到大而全的不同書系:既有面向細分市場的作品,如“汗青堂” “第一推動叢書” 等,也有面向宏觀市場的書系,如“西方傳統:經典與解釋”、“藝術與觀念”等;既有兼顧品質與市場的作品,如“譯文紀實”、“外國文學名著叢書”,也有廣受學術好評的作品,如“人文與社會譯叢”、“三聯·哈佛燕京學術叢書”。

聲音:優秀的書系本身就是品質的保證

新版三聯書店“新知文庫”策劃編輯徐國強表示,書系展對讀者非常有意義。“專業的讀書人會關心圖書的版本,關心出版社、譯者,但普通讀者或許不具備這樣的選書技巧。優秀的書系,由於選書和做書的環節有自己的標準,而且經過了時間和市場的檢驗,本身即可以作為品質的保證。”上海譯文出版社社科編輯室主任、“譯文紀實”系列叢書策劃編輯張吉人也認為,優秀的書系在選書標準和製作能力上都有保證。“從處理稿件、譯稿,到裝幀製作,再到成品,是有一定標準的。”

任劍濤認為,書系展是一次與讀者的交流。他說,每個人因為職業原因都會有所侷限,但都需要了解更加廣闊的社會,書系展是很好的渠道,提供珍貴而豐富的精神養料,幫助我們打破僵化的審美、知識和趣味。

選書團成員、復旦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仇鹿鳴認為,書系展重視的是品牌,不是單品,這會讓更多人看到,優秀的、長線的品牌需要長期的堅持,這對中國出版的成熟具有推動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