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頻頻撓頭,原是“生命中樞”附近長腫瘤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在思考或頭癢時,都會撓頭。5歲的男孩小正有段時間就經常撓頭。誰曾想,這看似常見的“小舉動”,背後竟是室管膜瘤在作祟。大多數人估計沒聽說過室管膜瘤,但它卻是一種危險性極高的腫瘤,好發於兒童及青年。

去年12月中旬起,範女士發現自己的兒子小正總是撓頭,起初還不在意。經過觀察,範女士注意到孩子連著幾天都不停地撓頭。追問得知,小正撓頭不是因為犯愁,也不是頭癢,而是頭痛。“不撓就痛,撓了之後好像沒那麼痛了。”小正說。

接下來幾天,情況更加嚴重了。每次小正撓頭後,都會嘔吐。於是範女士連忙送孩子到雲浮當地醫院治療。經過治療,小正頭痛的症狀得到緩解,不再撓頭、嘔吐,便出院回家了。

然而,回家不過才兩天,小正又出現了頭痛、頻繁撓頭、嘔吐等症狀。範女士不敢再耽擱,很快帶著孩子來到了廣東三九腦科醫院神經外七科。


小孩頻頻撓頭,原是“生命中樞”附近長腫瘤

▲術前影像檢查

入院影像檢查提示,患兒四腦室出現佔位性病變,大小約為3.9cm*3.8cm*7.7cm;周圍多條血管受擠壓,左側小腦半球、延髓及頸髓受壓明顯,向下突入椎管達頸3水平。我院神經外七科主任吾太華仔細查看了患兒的影像資料,懷疑是多發於兒童及青年的室管膜瘤。

第四腦室室管膜瘤因與腦幹毗鄰,手術風險大。手術可以選擇從小腦下蚓部入路或小腦延髓裂入路,當一種入路途徑無法完成手術時,也可採用聯合入路。

本例患兒的影像學檢查提示其顱內腫瘤巨大,偏左側生長,手術難度大、風險高,術後可能產生嚴重的併發症。經過科室多次討論分析,吾太華團隊決定從左側遠外側開顱,由小腦延髓裂入路,利用小腦扁桃體和延髓的自然間隙進行分離,與第四腦室長軸平行地暴露第四腦底部和外側區域,充分顯露腫瘤基底部,最大程度保護周圍腦組織。


小孩頻頻撓頭,原是“生命中樞”附近長腫瘤

▲術後影像檢查

最終吾太華團隊為患兒實施四腦室巨大佔位性病變切除術。腫瘤與四腦室底部、腦幹左側面、左側後組顱神經、左側小腦後下動脈等重要組織結構粘連緊密,吾太華在顯微鏡下小心將腫瘤與周圍組織銳性分離。術後病理結果為室管膜瘤WHO II級。

住院一段時間後,小正就康復出院了。1個月後,我院神經外七科的醫護人員通過電話回訪,瞭解到患兒沒有再出現撓頭的動作。

小孩頻頻撓頭,原是“生命中樞”附近長腫瘤

室管膜位於大腦中央,是腦室(側腦室、第三腦室、第四腦室)之間的聯繫通道。大部分的室管膜瘤“喜歡”長在第四腦室,距離人體的生命中樞——腦幹非常近,如果不及時治療十分危險。

吾太華介紹,室管膜瘤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腫瘤,多見於兒童及青年,高發期是1-5歲。兒童室管膜瘤早期症狀並不明顯,腫瘤變大後壓迫腦室才會出現嘔吐、頭痛、步態不穩、視力障礙、癲癇等症狀。“一般來說,噁心、嘔吐和頭疼是常見的臨床症狀。”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中樞神經系統腫瘤分類,室管膜瘤分為Ⅰ~Ⅲ級。一旦診斷室管膜瘤,要積極採取治療,儘可能保留功能。

第四腦室室管膜瘤惡性度雖然不是很高,但其死亡率較高,目前首選手術治療。根據美國國立綜合癌症網絡中樞神經系統腫瘤診治指南推薦,Ⅱ級室管膜瘤術後殘留和間變型室管膜瘤術後需行放療,對復發的間變型室管膜瘤可以輔助化療。

專家簡介

小孩頻頻撓頭,原是“生命中樞”附近長腫瘤

吾太華

廣東三九腦科醫院神經外七科(血管神經外科)首席主刀、科主任、醫學碩士、主任醫師。

現任中華醫學會廣東神經外科分會血管病組委員、廣東省醫學會創傷學分會委員、廣東省醫師協會神經修復學會委員、廣州市抗癌協會神經腫瘤專業組委員、廣東省醫調委醫療事故鑑定專家、《臨床神經外科雜誌》特約編委。

浙江大學醫學院研究生畢業,在三級甲等醫院從事神經外科臨床工作30餘年,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作為血管神經外科主任,在複雜性顱內動脈瘤及腦血管畸形等血管病手術治療方面有很深的造詣;在鎖孔開顱夾閉動脈瘤方面具有豐富經驗;能開展顱底圍腦幹區腫瘤的顯微切除手術、在神經導航下進行功能區及深部腫瘤手術、採用激光刀及“超聲吸引”大型腦膜瘤手術、經單鼻孔蝶竇內鏡下實施垂體瘤或顱咽管瘤切除術、腦室鏡輔助下實施腫瘤手術及腦室造瘻;對重型顱腦損傷遷延性昏迷治療有豐富的經驗;同時能開展三叉神經痛經皮穿刺微球囊壓迫術及面肌痙攣的微血管減壓術、各種類型成人及兒童的腦積水的分流術、高血壓腦溢血治療、顱內感染治療等。

先後發表學術論文二十餘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