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獲得幸福的能力?

問大家一個問題:“一個人經歷車禍截肢,過多久能恢復之前的幸福感?”

我們大部分人都沒有這種經歷,我們會認為,這個截肢的人一輩子都不能恢復到之前的幸福感。

無論從心理上還是行為上都不可能。想要恢復,都會遇到很大的阻礙。截肢後,心理上會產生焦慮、恐懼、悲觀、抑鬱等消極情緒;行動上也變得不方便,不能自理,很多事情都要拜託別人來照顧。

事實上,根據心理學家研究,他們很快就可以適應自己身體的新變化。在車禍發生八週後,這些人的情緒開始變得積極;在幾年後,他們只比沒有癱瘓的人感到不幸福一點點而已。有84%的嚴重殘障者認為,他們的幸福感水平處於平均值,甚至比平均值更高。

這是不是很奇怪,他們畢竟是殘疾人,怎麼和我們正常人的幸福感一樣?怎麼還比我們更幸福?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幸福的能力,只是我們沒有發現,沒有用心去體會。

如何獲得幸福的能力?


《真實的幸福》書中向我們介紹了,幸福存在於我們的周圍,幸福是觸手可及的,每個人都可以擁有幸福的能力,只要我們願意,隨時都可以變得很幸福。

馬丁·塞利格曼被稱為積極心理學之父,他曾以最高票數當選美國心理協會主席。他從當時的心理學家都認可的“習得性無助”觀念中跳出來,不再關注人性黑暗、痛苦的一面,發出了“積極心理學”的召喚,幫助普通人增加幸福感。

讓我們一起走進《真實的幸福》這本書,看看是什麼樣的魔力,能讓我們每個普通人都獲得幸福感。

一、真實的幸福什麼樣的?

下班時間快到了,同事小張走過來對我說:“今天下班陪我去吃甜品吧,吃完甜品咱們再去逛街。”

我奇怪地問她這是怎麼了,好像不開心?

她開始抱怨到:“今天又被領導罵了,我快被氣死了,這個方案我做了3天,每天都是10點才下班,結果領導還不滿意,事也太多了吧。”

這我就明白了,我對小張說:“你想用吃甜品和購物的愉悅感來消除悲傷、失落的情緒。”

她思考片刻說:“沒錯。”

“但這種片刻、短暫的愉悅感並不能讓你感覺到真正的幸福,今天我可以陪你去購物、吃甜品,但是明天上班,你還是要面對被打回來的方案。不如,你今天先修改方案,領導審批通過後,咱們再去吃甜品和購物?”我接著說道。

她小聲嘀咕著:“行吧,那就寫完方案再去,你可不能耍賴啊。”

第二天,小張的方案順利通過,我說:“走吧,晚上我們去慶祝一下。”

她卻說:“不去了,我現在不想吃了,我下班後還想再看看其他同事的優秀方案,吸取經驗,下次就可以一次過關了。”

小張不去吃甜品,並不是她現在不想吃,而是她不需要了,她已經通過自己的努力,感受到了真正的幸福感,當然就不需要甜品帶來的愉悅感了。

《真實的幸福》書中說:“幸福感來自於自己的優勢和美德,通過自己努力獲得的幸福才會有真正的幸福感受。”

通過研究各國的文化經典,積極心理學家們總結出六種具有普適性的美德,它們是智慧與知識、勇氣、仁愛、正義、節制、精神卓越。

優勢是幸福的源泉,有24項,它們分別是實現智慧與知識美德的好奇心、熱愛學習、判斷力、創造性、社會智慧和洞察力;實現勇氣美德的勇敢、毅力和正直;實現仁愛美德的仁慈與愛;實現正義美德的公民精神、公平和領導力;實現節制美德的自我控制、謹慎和謙虛、實現精神卓越美德的美感、感恩、希望、靈性、寬恕、幽默和熱忱。

這些優勢和美德,不用全部做到,只要挑選一些和自己氣質接近的,去嘗試,你會發現,幸福的感覺就在手邊,而且時時刻刻包裹著我們。

如何獲得幸福的能力?


二、消極情緒需要消除嗎?

我是一個消極情緒的人,每次領導安排的工作,我都會覺得超出了自己的能力範圍,我會看著工作發愁,心想:這麼複雜的工作,我肯定做不好;我如果搞砸了怎麼辦;我該從哪下手開展工作等等問題。

其實完成工作的過程也沒有想象中的困難,工作很順利的完成後,當領導檢查出錯誤時,我就會立刻反駁,盡力的解釋和逃避錯誤。這讓領導對我有了很大的意見。

其實我每次從領導辦公室出來都會後悔,後悔那麼小的錯誤自己還在犯;後悔領導批評的時候我應該聆聽;後悔自己又沒有忍住狡辯。

《真實的幸福》中對消極情緒做了解釋:“消極情緒是指示‘這裡有危險’的感官系統警報,它告訴你,你正處在一個非贏即輸的情況中。

我很想擺脫這種恐懼、悲傷和憤怒於一體的消極情緒。

當我看了馬丁·塞利格曼的《真實的幸福》這本書,我才對消極情緒有了更明確的認識。

塞利格曼說,消極情緒是我們應對外界威脅的第一道防線,它使我們進入戰鬥準備,使我們戰勝或遠離危險、失落或侵犯。

其實,想一想我們的祖先,他們能在遠古時代生存下來,靠的就是消極情緒。祖先們在打獵或者在遇到危險時,會立即做出反應:迎擊、逃避或是明哲保身。消極情緒也是有好處的。

消極情緒會激發一種挑剔的思維方式,一些需要批判性思維的工作決斷,如研究生入學考試、決定要開除誰、處理失戀、應對審計、校對編輯、在競爭激烈的運動競賽中做決策、決定上哪一所大學等等,都可以用消極情緒去思考。我們生活中是需要消極情緒的,只是我沒有把它用對地方。

其實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並不是對立的。消極情緒是不需要克服的,消極情緒需要我們的掌控,只要把它用對了地方,它可以幫我們更好的工作和生活。

如何獲得幸福的能力?


三、幸福能持續多久?

兩年前,我買了新房子,新房子相比以前居住的房子是好很多倍的,不光是面積大了一倍多,裝修也是新的,離上班的地方更近了,從買上到入住的半年時間,每天心裡都是非常激動、開心,充滿了對房子的喜愛,珍惜它的一磚一瓦。

但住的時間長了,就沒有剛入住時激動的心情了,慢慢的心態變得平和了,每天上班回家變的稀疏平常。

還有一件事是一年前我升職了,當時激動的跳了起來,這是公司對我工作的認可,我下決心會更努力工作,不辜負公司對我的栽培。

而現在想想,已經沒有了當時激動的心情,我有時候還會想離開現在的公司,以前的上進心現在蕩然無存了。

每次我都是先激動、興奮,過了一段時間後,心態迴歸從前,這種心態的變化被稱為“幸福跑步機”。當適應了好的事情,過去的努力帶來的財富和名望不能再帶來幸福感,而是要追求更多、更好的,否則就感覺不到幸福。

這就表明幸運的事和高成就不能帶給人們長久的幸福,只有短期成就感和幸福感而已。幸福的事和高成就不能帶給人們長久的幸福,只有短期的效果。

這些都不能使我們擁有長久的幸福感,塞裡格曼在《真實的幸福》中講到,想要變得更幸福,有以下5方面:

1、住在富有民主的社會里,不要住在貧窮的極權社會里。

2、擁有愛情的婚姻。不幸的婚姻比未婚或離異更痛苦。

3、社交豐富,朋友多。

4、避免消極事件和消極情緒。

5、宗教信仰。很多宗教會讓人增加希望,希望增加了幸福感就增加了。

如何獲得幸福的能力?


感恩和寬恕能改變我們的幸福能力,感恩能增加美好記憶的強度,而寬恕則將痛苦記憶的保險絲拆掉,使它不能再引爆,這樣你會更幸福。

做好當下是獲得幸福的最快途徑,想要立刻行動起來嗎?找一件能讓你達到心流狀態的事情,深深地投入其中,它能都給你掌控的感覺,感覺時間就此停滯。

把我們需要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變成,有挑戰性且需要技術含量的事情,並且有明確的目標和即時的反饋,這些都是我們獲得幸福的能力。

泰勒·本·沙哈爾說過:“幸福是一種能力,而非一種狀態。”

當我們擁有了幸福的能力,所有的事情,我們都能感到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