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在职场打拼,40+岁的人该去哪里?

我们的成长规律总结起来的话,其实很简单,从六岁就开始读书,十多年读书生涯之后开始就业谋生,然后结婚生孩子。

我们现在谋生的路径广了,毕业后可以继续读书考研,可以参加公务员考试,家里面做生意的可以在家里面帮父母打点生意,可以去创业,然后就是找个单位就业。

但是归结起来80%的高校毕业生,毕业后会找单位就业。因为工作经验的积累就是参加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去,积累工作经验,锻炼沟通能力、社交能力等。

年轻人在职场打拼,40+岁的人该去哪里?

前段时间我作为某招聘的职场答主,入驻某招聘职q平台,在某招聘app上看到很多40多岁求职者提问:"40多岁找不到工作,该怎么办?"

年轻人在职场打拼,40+岁的人该去哪里?

我看了这些提问者的自身条件都不错,有些做过财务经理,有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职称。当他们从上上一家公司因为各种原因离职后,在寻找工作的过程当中,由于年龄原因再找工作变得非常困难。

现在每年有大量的各类毕业生涌入社会,他们要谋生,要求职。他们都希望企业能录用他们,工资低点都无所谓,只要能够学到工作经验。

我们知道经济的发展它是有经济周期和经济规律的,目前我们可能处在经济发展的低谷期。各行各业竞争激烈,企业效益不是很好,人工成本上升,以至于前段时间出现的996工作制上了热搜,引发了大众的讨论。

对于企业来说,在经济的低迷期生存下去更重要,企业必然要想到各种降低成本的方法,第一个方法的话就是要降低人工成本。

那怎样来降低人工成本呢?原来两到三个人干的工作,现在可以转化为一个人来干,第二就是增加工作时长,于是出现了996、997工作制,或者还有007。

年轻人在职场打拼,40+岁的人该去哪里?

年轻就是资本,才毕业的学生,有专业知识,身体好,听话。企业的更愿意用这些年轻人,这些年轻人只要随便培养一下,他们就能马上上手。

根据职场规律,现在我们知道35岁是一个人的黄金期,这个年龄段有工作经验,有动力,身体也好,还可以为企业做更多的事情。

根据生理规律来说,才毕业的学生和35岁左右的年轻人,他们身体很好,一般不会有什么大的毛病。但是一般到了40多岁的话,身体机能开始出现衰退,各种疾病就接踵而来,而且有了家庭、孩子这些负担。

我们关注网络的人应该知道,现在卖口红卖的最好的不是女人,而是一个叫李佳琪的男人,号称口红男神。

年轻人在职场打拼,40+岁的人该去哪里?

还有一个网络红人李子琦,她把她乡间生活、工作的场景发到网络上,引发关注和追捧,粉丝量上千万。她现在的年收入应该在千万级以上,但是据报道当初找工作的时候只找到月收入300多块钱的工作。

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到,

现在这个社会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相对的公平,只要你找对路径总有适合自己的一条路。

40+岁,对于职场来说可能是劣势,但是对于有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的积累来说,有很多的优势。因为你懂得这些知识,积累的这些工作经验,一定有很多人不知道,一定会有很多人想知道。我们可以通过某个途径,分享出来,让我们的经验值钱。

比如,我们可以在自各个自媒体平台上面找准自己的领域,把我们的专业知识分享出来;我们也可以开培训班,对于学生来说更信任年纪大一点老师,认为他们经验丰富,知识积累深厚。

当然我们也可以选择去创业,创业会更加锻炼一个人的综合能力。总之,付出会有收获

年轻人在职场打拼,40+岁的人该去哪里?

电视剧《少年派》林妙妙的父亲林大为,在林妙妙上高中的过程当中失业了,这个时候他已经40多岁了。在养老院为房东老人办临终房产捐赠嘱托的事,老人交代完安静的去世了。

他在旁边给老人致悼词,他深厚的文化底蕴一览无遗,加上他为人诚恳,办事靠谱又充满爱心。由此开启了殡葬主持之路。这也叫做无心插柳柳成荫。

可见40+岁不可怕,可怕的是这个过程当中没有持续的知识输入,以及个人信用的积淀。

40+是所有人都绕不过去的坎,所以当我们看到这种现象的时候,我们不必焦虑,我们需要的是分析和思考,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