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天下之中,得陶朱公所赖"——儒学影响下鲁商在明清的发展历程

说起山东我们就会想到孔圣人,作为至今还在影响中国人的传统思想文化,它可以被看成是早已渗透了人们生活方方面面的不可分割之一部分。

虽然在过去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时期,中国社会是一种"重农抑商"的态度,但是在这一时期兴起的商业却在这漫漫历史长河长河中发展壮大,并在史书上留下难以抹灭的一笔却绝非意外,其中原因众多,但从明清时期崛起的十大商帮来看他们能发现不少相似的因素。

从解释的词条来看,商帮是指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以"相亲相助"为宗旨,以会馆、公所为其在异乡的联络、计议之所的一种既"亲密"又松散的自发形成的商人群体",所以这样产生的商帮必然具有一定的文化认同。

在山东这个儒家思想创始人出生的地方,也孕育了一个明清时期难以忽视的商帮——鲁商,它的形成和壮大也让我们看到了崇尚儒家思想的封建社会里"仁"与利的结合。本文将从鲁商的形成与发展、文化特征、历史地位与影响上来进行探究。

一、从历史、地理和当时社会环境分析鲁商能在重农的社会中兴起并壮大的原因

从历史渊源上来说,在春秋时期帮越王复国的范蠡在隐退之后就曾来到陶丘,也就是今天的山东菏泽经商,并且在此地成就了他商业生涯中辉煌的成就,以致富可敌国,流传至今。后人因此尊称之为陶朱公,并将其奉为"财神"。

范蠡能取得如此成就,除了过人的经商才能外还与山东优越的地理位置不无关系。齐鲁大地就不仅是兵家必争之地,还是商人必经之地,春秋时宋国就处于这"天下之中"的位置,陶丘又是宋国最适合经商的地方。此地多丘陵、沙质土壤,又有近海之便,因此,此时齐鲁之地的桑麻鱼盐之业以及家畜饲养业就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在这个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之地,在先秦时就人口密集,有了大城市的规模,又经历隋唐宋三个繁荣时期的发展到元代时就成为了一个让来华游历的马可波罗惊叹的国际商业大市,这一切都为明清时期鲁商能的兴起打下来坚实的基础。

时间转移到明清之际,在城镇兴起过程中,人口不断的聚集增加,分布着大量的山地丘陵的山东因为本来土地贫瘠,产量低下的土地而变得更加不适合农业生产。再加上灾害频繁,于是逐渐出现了地狭人稠的的问题,一部分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和一部分手工业者走上了经商的道路,再加上此时明清社会在资本主义萌芽浪潮下,商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带动了商品农业的发展。

新品种的引进,使棉花、烟草等经济作物成为销往全国各地乃至海外的商品,山东部分地区甚至成为专门的农产品商品生产地。城镇的兴起和生产技术的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为鲁商的兴起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在经济上发生变动的同时,此时的政策上也有了极有助商帮发展的趋向。明中叶以前,政府对手工业工匠实行轮班服役的匠班制,这是一种无偿的强制性劳动,加之各地工匠须长途跋涉前来服役,因此很多非农业人口也被限制在了土地上。这种制度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时代显然是不会长久的,工匠逐渐消极怠工甚至逃亡。

面对这一现状,政府也采取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从成化、弘治年间允许纳银代役到明神宗年间的"一条鞭"法的实施,这些都逐渐让人民摆脱了政府对他们的人身限制。所有劳役都可以折成现银而非粮食等各类产品时大大方便了人们经商。

另外,在这一时期,山东商帮商人构成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大官僚,这一原因除了有原先一部分商人为了追求长远发展在政府政策逐渐放宽的情况下参加科举外,还有一部分是"官商勾结"的产物。朝廷后期对一些商品逐渐放松掌控权给了官商勾结的大好机会,通过官商相互,大官僚和商人之间都有利可图,一些官僚也加入了商人的队伍。

经商致富的社会现实的也在不断冲击和改变人们对商人地位的看法。过去商人被视作"末流"之辈的地位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明清时期发生了巨大的改观。商人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政策上的"厚商"、"资商"给了人们经商的条件。

商人群体变得庞大,很多人也有了经商的想法,上层阶级因此也将商人看作是和其他阶层相平等的一个阶层甚至商人及其后代都可以参加科举,轻视商人的传统自此发生巨大改观。清末后期的民族资本主义甚至也发展成了一个强大的难以忽视的爱国群体力量。因此这种观念上的转变也为山东商帮的兴起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明清时期受儒家思想影响深刻的鲁商的特点和经营方式

在儒家思想影响的影响下,鲁商有着很重的"恋土情结"这在明清时期的鲁商经营观念上就凸现出了比较保守的特点。受这种观念影响,的鲁商在经营区域与经营产品上与同时期一样著名的商帮存在差异:

明清时期的商帮活动范围很广,远远超出了地方的小市场,进入区域市场以至全国性的市。从分布上来看虽然鲁商也将商品远销今天的东欧地区,但它的活动范围却远远不及晋商足迹分布的那样广阔,基本靠着地缘和亲缘来维系。

因此鲁商也由此设立了会馆、公所这样经营机构。通过同乡同业之间的联合达到了互帮互助,消息互通的作用,通过团结达到情感和利益上共同受益的目的。

相较于徽商主营盐,晋商主营票号闻名来说,鲁商经营的商品和产业就比较繁杂,并没有什么特别主要的。山东盛产水果,但为了运输方便,果干就成为了运输产品之一,另外还有烟草、棉花、丝织品、杂货和渔盐等。庞大的人口数量和频繁的商业活动,鲁商的餐饮业和客栈也依靠强大的地缘、人缘势力也曾在东北地区名重一方。

鲁商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另外一方面还体现在"弃儒从贾,贾而儒行"。很多商人在从事商业活动之前是"业儒"的,或因屡考不中,或因家境贫困不得已弃儒从商,但即便是从商之后这些人也从未放弃学习儒学,并且将儒家思想融入到经商之中。

从形式上,鲁商会将孔子作为崇拜对象,许多山东会馆中都建有供奉孔子的殿堂,设有孔子的神位,并在每年孔子诞辰时举行祭祀典礼,与其他神灵放在一起祭祀,出现一庙多祀、多神崇拜的的现象。从经商具体表现上来看,山东商人多数讲究诚信和义气,并且在致富之后会持有一颗仁爱之心,乐善好施,这种以义致利的精神也是鲁商在明清时期成为十大商帮的原因之一。

三、明清鲁商的历史地位和产生的影响

鲁商是山东地区以亲缘、地缘、业缘为纽带,从事商业活动的山东籍商人群体组织,他们在山东地区经商的同时也大大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他们在商品经济的推动下兴起和发展,同时也促进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他们和其他商帮一样足迹广布,在促进商品流动的同时,也促进了各地特色产业的发展,加强了各地的经济联系对全国各地以及国内外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难以磨灭的贡献。另外各商帮之间既有区域发展相互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共同竞争,共同促进,促进商品产量提高的同时也为中国生产技术提高产生了一定推动作用,促使中国工商业的近代化。但是,鲁商发展也同样具有一定局限性。

由于儒家思想的影响,还有一些"恋土情结"、"近官文化"思想的影响,鲁地商人身份构成多样,不少身还兼地主、官僚、商人三种身份,使得国家财富过于集中于个人手中,不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另外致富的商人将资金又回流于土地或者用于个人挥霍,没有促进资本很好的流动,对于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有所阻碍。

鲁商兴起于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明清时期,并且推动了商品经济的近一步发展。另外他们的兴起不仅有经济的原因还有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原因,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和人们对商人看法的转变也一样促进了商帮的兴起。

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鲁商在商业活动中不仅传递了儒家思想重义、诚信、仁爱的精神也有同时兼具其他宗教信仰,这种文化共同构成了鲁商文化精神。鲁商的商业活动在明清这个历史转折期形成的商帮也为中国的近代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鲁商靠地缘、亲缘、人缘结成的会馆、公所与其他地域商帮密切联系,结成了复杂的商业网络,推动了中国工商业的近代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