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渡的农作物竟拯救中国4亿人口?外国引入的农作物(三)

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发展欧洲新生的资本主义,这一历史事件就是新航路开辟。

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五大洲的隔绝状态,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各大洲的物种的相互交流。尤其是原产于美洲的农作物在明清时大量传入中国,甚至改变中国的餐桌习惯。

今天我们就来介绍明清时的典型外来农作物。

1·红薯,别名番薯。原产于美洲,明末传入中国。

红薯的传入十分曲折。

在发现美洲后,红薯被西班牙人携至菲律宾等国栽种,但是严禁携带出境

明朝万历年间,中国东南沿海有许多人在东南亚做生意,福建秀才陈振龙就是其中一位。陈振龙及其子决定将这种高产美味的番薯偷渡带回家乡福建,以缓解福建山多田少,土地贫瘠,粮食不足的情况。经过精心谋划,巧妙躲过殖民者关卡的检查,顺利带回福建种植。

偷渡的农作物竟拯救中国4亿人口?外国引入的农作物(三)

纪念陈振农父子的先薯亭

同样在明朝万历年间,广东人陈益和林怀兰也偷偷从安南(今越南)引种番薯,主要在福建、广东、云南三省种植。

在红薯推广种植之前,我国中国的粮食构成一直是以水稻和小麦为主。那当时水稻小麦的亩产量如何呢?

据《河间志》卷三记载:“一夫耕田三五十亩, 亩收麦一石以上。”夏麦秋粟合起来还是2石。亩产2石折合约今市制亩产300斤

明朝顾炎武《日知录》中记载水稻产量:“如吴江昆山等田,亩旧税五升,小民佃租富室田,亩出私租一石。”什伍之租,亩收应是2石,折合约今市制为亩产288斤

再来对比红薯,它可以种植两季,其中春薯亩产可达4000多斤,夏薯亩产可达2000多斤,全年产量可达6000多斤

除了高稳产,还有耐旱、易栽培、适应性广、营养丰富、抗病性强、抗虫害性强、用途广泛、繁殖快等优势。

偷渡的农作物竟拯救中国4亿人口?外国引入的农作物(三)

红薯

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种总结了“甘薯十三胜”:一亩收数十石,一也;色白味甘,于诸土种中,特为敻(xuàn)绝,二也。台语俗谚:“蕃薯不怕落土烂,只求枝叶代代传”说的就是红薯生命力很强,繁殖快。

红薯等从美洲大陆传来的农作物困阻在福建和广东等地达百年之久,直到清廷发起了浩浩荡荡的“湖广填四川”运动。

福建、两广和两湖等地移民在迁徙路上也带去容易种植的番薯,后来在政府的推广下,红薯缓解了明清的人口危机,缓解土地的日益紧张,养活中国日益庞大的人口。

2·辣椒 ,别名番椒。原产于中美洲,明末传入中国。

随着全球商贸的发展,辣椒通过海路传到亚洲,以及中国东部沿海。最先尝到辣椒滋味的广东人一直保留着当地独特清淡的饮食习惯,对辣椒不屑一顾。然而清朝的“湖广填四川”运动,不仅仅人口迁移,更带来物种交流,

辣椒传到巴蜀地区广受喜爱,从此麻辣鲜香成为川菜的精髓。

偷渡的农作物竟拯救中国4亿人口?外国引入的农作物(三)

以麻辣鲜香为特色的川菜

辣味其实属于触觉,不是味觉。辣椒中的活性成分是辣椒素。摄入时辣椒素会触发疼痛感受器,有烧灼感。这种感觉让大脑产生一种机体受伤的错误概念,并开始释放人体自身的止痛物质即内啡肽,让人欣快愉悦,所以

辣椒让人越吃越爽,停不下来

3·西红柿 ,别名番柿、番茄。原产于美洲,明末传入中国。

西红柿价值发现过程十分有趣

最早生长于南美洲的番茄,是一种色彩娇艳的野生浆果,当地人一直未有尝试,认为其有毒,于是命名为“狼桃”。

16世纪,番茄被俄罗达拉公爵带回英国,并献给情人伊丽莎白女王以表达爱意,人们将番茄种到庄园进行观赏,称为“爱情果”。

直到17世纪,一位法国画家在多次描绘番茄没有抵挡住艳丽果实的诱惑,冒着生命危险吃了一个,觉得酸甜可口,食用后也安然无事,以亲身试验打破番茄有毒的论断。这一传奇经历赋予了番茄花敢于尝试,富有勇气的花语。

偷渡的农作物竟拯救中国4亿人口?外国引入的农作物(三)

番茄

在新航路开辟,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的世界背景下,除红薯、辣椒及番茄外,明清时期引入的农作物还有榴莲、芒果、向日葵、苦瓜、花生、四季豆、土豆、玉米、花菜等。

这些舶来品不仅仅丰富中国人的餐桌,更是为中国明清人口繁衍提供物质保障。在番薯、玉米的广泛种植和有力支援下,中国的人口,也从明朝万历年间(1572年-1620年)的约1亿人口,繁衍至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的3.13亿,到了道光三十年(1850年),又增长至4.3亿

你的餐桌上最喜欢什么农作物呢?

关注点赞,每日等你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