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农民战争中的襄阳:张献忠、曹操投降,张献忠小聪明确实多

一、张献忠到谷城

崇祯十一年九月,张献忠来到襄阳府谷城县,他不准备走了,他准备接受招抚。造反也挺有前途的,他为什么突然想招安呢?

因为大明第一战略家杨嗣昌上任,提出了四正六隅十张网的战略,统筹镇压农民军的工作。从此各农民军的恶梦来了。李自成的部队被打的只剩下一千人左右,躲在商洛一带的深山里没消息。张献忠部在南阳被左良玉一顿胖揍,自己都负伤了,哪敢走大路,沿着桐柏山、大别山往东南山区跑,到了麻城、蕲州一带。


明末农民战争中的襄阳:张献忠、曹操投降,张献忠小聪明确实多

这时候关键先生来了——熊文灿,一个擅长招安的人,要招安。张献忠多聪明,话不说满,表示自己想招安,但是又担心官老爷耍我,所以想好好谈谈。就在方双关系暧昧的时候,张献忠从麻城一带走到了钟祥,又走到了谷城。到此,他不走了。他把当地乡绅耆老都搜集过来,要求大家给朝廷上书,请朝廷招安张献忠,当地乡绅就是担保人。送到熊文灿手上的,除了当地乡绅的请愿书外,还有一些碧玉、珍珠,这是张献忠给熊大人的一点心意。

熊大人心情大爽,即有乡绅为自己背书,又有好处可收,很快就上书朝廷,把招安的事办下来了。受降的时间在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三月前后。

杨嗣昌在讨论是否要接受投降时提出让张献忠去杀了李自成等人,然后再接受投降,但是被崇祯否决了。或者是崇祯太渴望胜利了,很想再复制一次福建模式吧,总之崇祯对张献忠投降很是热心。崇祯和熊文灿真是上下一心。(关于熊文灿福建成功和湖北失利,另文详述,欢迎大家关注)


明末农民战争中的襄阳:张献忠、曹操投降,张献忠小聪明确实多

二、张献忠的小心思

细心的人可能会问,最开始谈判不在麻城么?在麻城胁迫乡绅开担保不好么?干嘛非要走到谷城去。这里当然有张献忠的小心思了。大别山南麓,太靠南了,人不熟、地不熟,跟其它义军的联系也非常不方便。谷城就不一样了,谷城西边就是大深山,这片山他们来过好几回了,只要打不过官军就往这片山里跑,这不,李自成现在还在里面躲呢。张献忠据谷城来谈判,自然是能降就降,形势不利就跑。甚至……,投降之后想重操旧业也很容易。

当然张献忠还有一个小动作,就是先占地再受降。受降之后,没有挪地方,谷城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有一定的主动权。假如他先受降,再到政府划定的区域安置,那位置可能比较偏,军事上不利于自己,说不定想拿下个县城都要费一翻功夫,缺少主动权。

三、招安之后的作为

张献忠受抚后给了个副将衔,不过不算实职,张献忠这个副将只能指挥他原来的部队。受降后不解散原来的部队,我们现代人很难接受这一点,但是在当时似乎各方都没意见。唯一的意见就是让张献忠剿贼自赎。

考虑到这个因素,张献忠在受降时说自己原带领马兵七千,步兵三千去剿匪自赎,事实证明,这只是为了避免朝廷解除其武装的借口而已,有这个借口,张献忠可以明目张胆的保持现有的编制,现有的装备,连能练兵征饷。当熊文灿向张献忠征兵四千的时候,张献忠借口推辞了。不久几股义军跑到了唐县、邓州一带,距襄阳非常近,熊文灿再次要求张献忠出兵围剿,张献忠也是再三推脱,反正是不动。

张献忠当然也没闲着,他一边造房营田,一边操练兵马。甚至造船、造兵器、设卡收税,垄断贸易,派兵到周边强征粮食,私下里可是挣了不少家底。

更让人惊讶的是,这时候居然有几个文人投效,著名的有潘独鳌、徐以显、王秉真。张献忠从此有了自己的参谋班子,自己的队伍越来越有正规军的样子了。这也算是张献忠造反生涯中的一大转折点吧。

四、熊大人发威,继续招降,简直是农民军保命人

熊大人也没闲着,自我感觉良好他亲自驻守襄阳,又一口气招降了曹操、混十万、十反王、托天王、小秦王、过天星、紫微星、射进退天等,这里有一个小意外,洪承畴、孙传庭东出潼关去北京保护皇帝。这帮义军正好在潼关以东的河南地界上(卢氏、洛宁),农民军心想难道两大煞星要来剿灭自己?吓得立马往南方山区跑,跑到均县发现两大煞星没有追击自己,才停下来。相比之下,熊大人真是和蔼可亲。

最终大家在友好的气氛中谈判成功,就近安置,到房县、竹溪、保康一带,整个大明的农民运动算是进入低潮了。张献忠一瞧,哟,我的邻居咋都是熟人呢?很好很好,大家没事多走动走动(私下走动),相互学习下。

这里提下罗汝才,外号曹操,也很精明,投降之后跟张献忠的做法一样,不听征调,积极练兵,囤积物资。明末农民起义最杰出的三人就是: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其中两人都是熊大人招降安置到鄂西北一带的。熊大人坑起大明来,真是很卖力。

明末农民战争中的襄阳:张献忠、曹操投降,张献忠小聪明确实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