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闖王”李自成被清軍圍剿退至九宮山並未死,反而隱姓埋名住深山,是嗎?你怎麼看?

鐵男春秋


一句話:猶未可知。下面具體回顧下:

“開了門的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有了這句口號,李自成和他的軍隊如摧枯拉朽一般,兵出潼關,直取京師。大明王朝的國祚由此葬送在了農民起義軍的手裡。但是,攻下京師的李自成還沒有從初創政權的喜悅中回味過來,便又很快地品嚐到了兵敗如山倒的滋味,直到最後,被圍九宮山,下落不明。

李自成攻下了京師,住進紫禁城,首先想到的是享受。凡是皇帝的待遇,他都要一一嘗試。雖然把數萬名太監全部驅逐出宮,卻將三千後宮佳麗留作己用,恨不能融化在這溫柔富貴鄉里夜夜狂歡,甚至連續數日不出宮視朝。他登基後,就立即著手進行“追贓助餉”,處決了一大批前朝的貪官汙吏,將其私產罰沒充公,然後論功行賞,散發給將士們做工資,皆大歡喜。在政權尚不穩固之時,反而開罪一大批地方實力派。他開國後的第一件事,不是“抓革命、促生產”,而只想到搜刮銀餉,確實有負眾望。江南的世家大族無不對他恨之入骨。

進京之後,制將軍李巖的進諫基本都沒有被採納的。李自成那曾是“能納人善言” “凡事皆眾共謀之”的作風也不見了。李巖曾進諫四件事,包括嚴肅軍紀和招撫吳三桂父子這兩項重要建議。這原本是招攬吳三桂的重要舉措,但是,“自成見疏,不甚喜”,即批疏曰“知道了”,並不實行,終至鑄成無可挽救的大錯。一片石之戰的失敗縱然有牛金星按兵不動的敗因,但是根源在於李自成並沒有把吳三桂的關寧集團爭取過來。

李自成想當皇帝是肯定的,想蒐羅點兒糧餉也是可以理解的,錯只錯在他還想到了衣錦還鄉,榮宗耀祖,並且讓街坊四鄰羨慕。李自成認為“十個燕京也比不上一個西安”,可見他並不情願在北京安家落戶,北京對於他來說不過是中途遇見的最大的一座客棧,飲馬、歇腳、飽餐一頓之後,還是要打道回府。當然,最好是把此地的寶貝全搬運回去。所以他特設“追餉鎮撫司”,嚮明王朝的皇親國戚、遺老遺少們追索贓銀助餉,共獲白銀七千餘萬兩,僅此就讓他喜上眉梢了。一個人的目光長短和格局大小在此時就顯得無比重要了。

李白成把幾萬名太監轟出紫禁城,就感到天空地廣,可以高枕無憂了,卻一點兒沒把山海關外的邊患當回事,沒有慎重對待遠處黑雲壓城城欲摧的態勢。當時,吳三桂駐守山海關,由於自己的家眷在北京受到李自成的威脅,他被逼無奈,投降李自成。但是,李自成這時候沒有約束住部下,勒索吳三桂之父吳襄,霸佔吳三桂之愛妾陳圓圓,徹底惹惱了吳三桂。

吳三桂此人,絕不是衝冠一怒為紅顏的草莽英雄,他的背後是整個關寧集團。他代表的一定是整個關寧集團的整體意願,這件事只是他的藉口。而且,吳三桂已經看得很清楚了,李白成進北京後的流寇作風,就表明這個人是兔子的尾巴——長不了,根本不是什麼雄才大略的英主。

吳三桂一反,李白成派兵打他,而這個時候,關外的大清多爾袞帶兵一路趕到山海關。吳三桂一看,得站隊了,否則要腹背受敵。所以,吳三桂就投降了攝政王多爾袞,多爾袞承諾吳三桂可“裂土封王”,兩家對吳三桂的態度和眼光高下立判。清軍八旗提前埋伏在了一片石周圍的主戰場,等到關寧軍和大順軍僵持不下的時候,突然殺出,大順軍兵敗如山倒,被打得落花流水,倉皇逃回北京。

清兵一路追趕,最後追到湖北九宮山,據說李自成就死在那兒了。典籍裡也有記載說他是在山上死的,有說讓村民給殺了,也有說隱姓埋名當和尚的。一代梟雄李自成下落不明,就這樣結束了他的軍事生涯。至此,山海關的大門拱手迎來了北方的蠻夷之族,中原這個禮儀之邦從此被駕馭在落後、愚昧、無知的少數民族之手,剃髮易服的反人類政策,致使後來的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等各種針對中原義士的屠殺。這就是吳三桂引狼入室的結果,為了自己的利益而犧牲了廣大老百姓的利益,甚至是生命。







心懷家園


李自成和張獻忠的死亡,總給人一種錯覺,這哥倆純粹是帶著任務降世的,初期怎麼打都死不了,完成任務以後都趕著投胎,一秒鐘都不耽擱。

李自成好歹也算是一軍統帥,留下大軍休整,親自帶二十八人的騎兵小隊偵查地形,最終被類似團練組織的鄉兵幹掉,讓人匪夷所思。

張獻忠也是這個路數,斥候來報~好像清兵追上來了,吩咐再探不就得了麼,人家親自騎馬跑到河邊瞭望,叛將劉進忠馬上告訴豪格,對岸那位就是張獻忠,結果一箭斃命。

那時候的女真人哪個不是自小從深山老林裡練出來的神箭手,箭法差或者反應慢的早就優勝劣汰死在林子裡了,加上後續連年的戰爭,隔條河射死他倒也不算太冤,可惜氣勢恢宏的兩場農民起義,兩個領軍人物卻死得象個笑話。

相關李自成的一些著作,大家或多或少都看過一些,李自成也有一定粉絲量,不過我要說的是兩個關鍵詞,一是初期,二是美化。

美化方面是某時代的產物,現在對李自成的評價已經趨於理性,比較公正,當初李自成、吳三桂、多爾袞山海關大戰的地方修了個與西柏坡平級的紀念館,對李自成的評價寫得很清楚,進門就看見了,那是主席的原話,他在幾次重要會議上也說過,“我們決不當李自成”。

初期的李自成確實頗受百姓擁戴,其實那時候的升斗小民不大在乎誰當皇帝,只在乎自己是否能吃飽穿暖,自己生活好了那就是好皇帝,自己餓得吐舌頭,見土都想抓兩把嚼嚼,那皇帝德行再好也是個渣渣。

至於李自成的結果,請注意,據多年考證,現在並沒有任何一條線索、一個證據能證明李自成沒有死在九宮山,當然,您讓我把李自成被打死的視頻放出來我也沒有,我只能將各種例證放到您眼前,我有我的推敲,您有您的判斷。

《清實錄》記載:阿濟格奏報,李自成被逼遁入九宮山,但官兵搜尋無果,找到幾個賊兵盤問,據說臨走帶了二十幾人,在九宮山上被村民(武裝)圍困,自縊而死,找了幾個見過李自成的人前往認屍,可屍體已經高度腐爛,無法辨別,所以李自成到底是死掉還是跑掉不得而知,我會再次查訪。

阿濟格認為,李自成生死未知。有一點比較蹊蹺,幾十幾百人圍困二十人,包圍圈想來很小,又不是什麼大規模戰役,所以圍山的可能性不大,除非有至少幾千村民武裝參與,就在這麼個小圈子裡李自成還能從容選擇上吊,讓人摸不著頭腦。

當時的南明朝廷尚在,他們收攏一部分李闖殘兵後得到的消息也是不知死活,因為傳聞太多,有的說是被吳三桂的追兵擊斃,有的說是被團練一棍打死。

乾隆年間,清修《明史》完成,出來兩種說法,一種與《明實錄》相同,被圍上吊,另一種說村民見賊兵人少,爭相攻擊,李自成騎著馬陷入泥沼,被一鋤頭掄死。搜身發現內穿龍衣、金印,此人還瞎了一隻眼,村民們都說這就是李自成,但是等官兵來到,屍體腐朽不能辨別。

同上,道聽途說版,區別只是自殺和被殺,李自成做為明末重要人物不能不寫,但寫上也無法確認。

當時的記錄很不確切,大順軍攻擊村莊也有兩種說法,一種是鄉兵打死了李自成,大順軍出兵報復。

還有一種是大順軍補給不足,搶掠民眾。

為什麼會有那麼多李自成未死的記錄和傳說呢?個人感覺是因為華夷之辨,很多知識分子一直抱有滿洲即蠻夷的思想,覺得他們不該統治中原地區驅役百姓,所以諸如李自成沒死或者朱三太子起事一類的謠言滿天飛。

全國各地的花神不計其數,但一般來說生前悽苦的佔大多數,百姓為其不平,或者出於本心喜歡,將她們列為花神,也算是不由自主的同情,善念的延續,精神的慰藉吧,李自成也有深入民心的時候。

傳聞有哪些呢?

比如:

有人見過疑似李自成的奉天玉,長談三日,幾年後再來,老和尚業已圓寂,他的徒弟說,他是闖王,這點難以讓人信服,本來就是個路過三天的人,並沒有什麼深交,況且又是幾年之後拜訪,奉天玉的徒弟說這幹嘛呢,怕自己死得慢麼。

以上的說法古代就有,所以到了乾隆年間又有人去往夾山求證,他的證據是什麼呢?

墓碑未留俗名(對於僧人來說這並不奇怪);

李自成曾用“奉天倡義大元帥”的名號、寺內還有見過奉天玉的老僧、陝西口音、畫像類似史書描述。(其中有意義的信息只有一條,畫像與史料相符,但當時的畫像並不是照片,可以聯想一下當時的緝捕海報)

詩集之說,無需辯駁,太高看李自成的文化程度了,大多後人假託。

還有眾多的家譜之說,漏洞百出,因為篇幅的關係就不一一列舉了。

現代的研究只比古代多些文物而已,夾山附近出土很多文物,不少都是大明皇宮的製品,這也不奇怪,大明皇宮又不是李自成一個人全包了,而且他死後財物被瓜分也是很正常的事,並不能直接對應上李自成的身份。

總結來說,我們必須注意兩點史料,可以幫我們揭開謎團:

奉天玉與官紳階層交往頗多,李自成的身份一旦被發現必定會死掉,不會如此作為,這反倒是出家人本色,因為僧人一般來說不事生產,主要靠信眾捐贈,比如生活用度,經書刊印,逢有大災,寺院也要施粥救濟民眾,也要買藥防止瘟疫橫行,有的寺院還會辦學,給貧窮學子提供免費學習和免費食宿的條件等等,很多時候要依靠官府和鄉紳富戶,這些都需要良好的關係基礎。

李自成帶二十八騎查探地形,這二十八騎中就有參將張鼐---李自成的乾兒子,清兵查無實據是因為真正的目擊者、倖存者一位下落不明,另一位跑去了南明政權,並告知了南明湖廣總督何騰蛟,何騰蛟又上疏將此消息轉達隆武帝朱聿鍵。

李自成帶隊離開軍營進入九宮山,那時候兵荒馬亂的,百姓都被搶怕了,所以村民自發組織了鄉勇或說團練自保,正巧李自成等人路過此地,又不是正式的軍服,所以一群人就拼命往下面砸石塊,張鼐見機早,第一個撥轉馬頭逃出生天,包括李自成在內其他27人全部遇難,另一位倖存者高呼著“李皇帝被打死了”一路騎馬逃回軍營,所以引發了大順軍血洗附近村鎮。

相對來說,做為李自成的乾兒子,九宮山遇伏的當事人之一,張鼐的話比較可信,他也沒有扯謊的必要,而相對其他猜測,尤其康熙、乾隆年間的傳說,其實完全禁不起推敲,大多牽強附會而已,深究之下無一成立。


古今通史


有這麼一種說法,就是闖王詐死埋名,離開部隊隱居起來,讓殘餘部隊投降南明政權,一起打清兵。

因為李自成本人曾經掘了朱明王朝的鳳陽祖墳,又逼死了崇禎,和南明的矛盾不可調和。李自成覺得當時最主要的矛盾是和滿清之間的民族矛盾,如果自己活著,南明一定不會容忍義軍。所以,李自成就詐死。

後來,李自成出家做了和尚,奉天玉和尚。乾隆初年,澧州知州何某親眼見過一幅李自成的畫像,據稱,叫“奉天玉和尚”。

1981年,在石門夾山寺發現了奉天玉大和尚墓。墓中陪葬物與李自成家鄉陝西米脂縣的習俗相同。但這一說法仍有不同意見。因為就算是與李自成的義軍有關,那麼這個奉天玉大和尚會不會是義軍中的其他將領呢?現在又無法用DNA技術去檢測確認。

李自成是否是詐死已經是歷史謎團。奉天玉大和尚的傳說僅僅是傳說。是眾多可能性中的一種,真實情況如何,恐怕要隱藏在歷史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