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在一個公司死磕了5

C羅專區


職場上很多人都不會再一個公司裡面待很長時間,尤其是新生代員工初入職場,跳槽就是家常便飯,短則幾個月就跳槽了,長則兩三年也會正常一跳。一般在一個公司裡面待了五年甚至十年,這種情況是不常見的,比較多還是發生在70後與80後身上。

對公務機關事業單位來說,這種情況應該是比較普遍的吧。至於後來都怎麼樣了,各種可能性都有啊。有的走行政的,得到提職,從普通職工到副科,再到正科,也有到副處的,當然了,那就是金字塔,越往上的越少。

大多數人的水平或者能力屬於一般或者平庸,不排除有些人期間換一個平臺會有更大的發展,但是由於他們對自我能力的認知不敢輕易主動跳出去,而且對於他們來說跳槽可選擇範圍又窄,生活壓力又大,想做什麼都並不是想的那麼自由。這部分人基本上等待的就是中年危機的到來。要麼被裁要麼繼續養老要麼在經濟壓力下不得不跳。

還有一小部分人,熬到了資歷與經驗,從基層爬到了管理層,對於他們而言如果平臺善待他們不介意就在這裡養老,如果有點危機出現,鍍金的目的也已經實現,跳到新的下家對於他們來說也是必然的選擇。

但其實這部分人在一家企業呆久了,很容易形成一些特性。

第一,思維比較單一。因為長期在同一個行業同一個領域裡工作,導致對工作和事物的認知都停留在單一的思維裡,很難接受新的模式,新的管理方式和架構,視野、格局也都因為接觸面比較有限而較窄。

第二,融入團隊很難。能在一家公司工作近10年,說明對於公司的氛圍和企業文化已經全然接受,但天下沒有兩個同樣的公司,一旦去到新公司,就會出現不平衡的心態,導致很難融入到新團隊中。

第三,與預期的落差感。因為長期在一家公司,所以對社會上的企業有著過於美好的期待,但往往這個預期與實際有較大的落差,希望越大最終失望越大。

所以你會經常看到,一個工作10年以上的人,只要有了一段跳槽經歷,後面就會接連出現好幾次的跳槽,並且每次時間都很短,直到跳了2-3家之後才會逐漸穩定下來。


無憂精英網


與公司“死磕”5到10年的人,要分兩種情況。一種是在國企,一種是私企(外企、民企、私企)。排除國企啦,因為與國企“死磕”祖孫三代人的員工大有人在啊。國企以前的口號是“獻了青春獻子孫”。重點講一講與私企死磕多年的老員工老中層都怎麼樣了?

其實,這也是中國職場都應該反思的問題,為什麼中國職場人才流動率越來越高?人才使用的邊際成本越來越高?人才市場是流通的,讓人才和智力充分湧流,對企業和人才都是好事。可是,現在出現了一種奇怪的現象,人才提職加薪,要靠跳槽。這一理念深入人心,導致現在的跳槽簡直成為家常便飯。這是好事呢,還是壞事呢?下面分解。

首先,要辯證看待“樹挪死人挪活”和“堅持就是勝利”的職場關係。

有人說,在一個公司死磕十年不進步,換一個地方就“活”了。但也有人說,堅持下去,把別人都熬走了,你就是笑到最後的人。

比如,馬雲說,那些當年來阿里巴巴的高材生,都跳槽去掙高工資了,剩下“沒本事的”,現在都是億萬富翁。潛臺詞,不忠誠的“有本事的人”現在還是打工族掙工資,那些堅守阿里巴巴的“笨人”已經實現了財富自由。

在一家企業,是同舟共濟、共同分享,還是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這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艱難的選擇。

我本人就是“人挪活”的例子。十年前,我在一個大型企業的外地分公司工作,工作了五六年,想透了:這是一座工業小城,這家企業有3萬職工,70%的人口都在這家企業工作,甚至是祖孫三代人。最高的級別是處級,不超過10個人。99%的人,一輩子都混不到一個科級。基本是一眼能看到頭的人生。

我跳槽到北京,經過十年打拼,已經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每年回老家看看,那個小城幾十年如一日地存在。那些人還是那些人,幾十年如一日地過著小日子。他們覺得自己很幸福,家家有房有車,有穩定的工作,有穩定的工資,沒有其他消費,月歲靜好,小城悠悠。

說不上留下好,還是跳槽好。個人有個人的人生態度。但,對於我這個個體,我還是堅決跳槽走人的,因為我不願意過那樣的一生。

其次,死磕一個公司5到10年的人,我認識的同學、朋友、同事中,主要有這麼幾種類型:

一是堅守就是勝利,熬資歷,待滿十年,人心都是肉長的,怎麼也不提拔個一官半職?熬出來了,也就是成功了。他們這麼想,就算你跳出去,折騰一圈,說不定的結局,還不如留在原地熬呢?!

二是喜歡穩定、過安穩日子的人。我當年跳槽的時候,本來想帶著一個同事跳。這位同事很堅定地說,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無奈(當年的流行歌曲),我不想變化,一家子待著這裡就很好。離開家門500米,我就轉向。很多人,尤其是女性,在一個地方住下了,父母在,孩子在,她哪裡也不想去,也不能去,再委屈,還是以照顧家庭為主。

三是猶豫不決,有慾望勾著的人。一般私企,因為員工流動性大,三五年就混得老員工提職加薪。這也是大概率事件啊,老闆不提拔也不行啊,部門經理離職了,總要提拔一個人吧。有些人就被這個慾望勾著,欲罷不能。明年就該輪到我了吧,後年一定是我,大後年跑不了。就這樣一年拖一年,總覺得下一步就是自己了。

四是沒有本事沒有勇氣的人。跳槽需要勇氣,更需要本事。市場價格是透明的,也是流通的。同行業的人,跳槽什麼公司什麼職位,大體的市場價是明白的。很多人,也不是沒有跳槽機會,就是不敢,害怕丟失現有的利益,跳槽越糟糕。預期後悔,不如不動。

五是瞻前顧後、不敢承受風險的人。有些人是有機會跳槽的,跳槽後身價也是能增長的,但是這類人就是患得患失、瞻前顧後,前怕狼後怕虎的。一部分是對自己不夠自信,一方面是天生的性格問題。比如,當年,也有民企去廠裡挖人,有的人辭職了,有人猶豫幾次也邁不出這一步。


職場火鍋


我覺得有兩種結局,要麼混得不錯,順風順水,要麼混得一般,如同雞肋一般艱難求生。我的一位前同事,女性,未婚。把她的職場經歷分享給大家吧。

她到這個公司時,公司是剛創業初期。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公司算上老闆一共5個人。她是唯一的女性。前五年經營的狀態可以用“風雨飄搖”來形容。公司成立的前5年,她光跟著公司搬家了。從大平方換到中方,再到小平米,然後到大通間,老闆和他們一起辦公……真的是和公司同甘共苦的一起走過來了。

她說每次搬家都是她一個人收拾到晚上1、2點,她累的靠著桌子就睡著了。第二天醒後接著幹。就是靠著肯吃苦,又踏實的工作態度得到了老闆的認可。後來公司發展壯大,500個人的公司中她被升為內容總監。前8年她的職場發展還是很順利的,老闆也信任她,給了她很大的權利,很多事情她都能作主。但是後來老闆要搞績效考核,打破了原來的業績規定。她感覺到壓力大,一直沒同意。就這樣過了半年後老闆找她談了三次,還是決定用新的績效考核制度。她一時想不通,就辭職了。老闆當時是百般的挽留。但她還是堅持走。後來就要人力那辦理了離職手續。

她的崗位也有新人來代替了。我當時就有種感覺她可能還會回來。因為畢竟她畢業後就在這個公司做,以她的性格就算她去了新的公司也不一定有這麼認可她的老闆。只是她沒想到的是老闆會同意她辭職,這點應該挺讓她傷心的吧。

但是就算你在一個公司付出的再多,投入了再多的工作熱情,或是對公司多依戀,多有情懷。其本質也是僱傭關係。果然不到兩個月她就又回來了。老闆也非常熱情的重新介紹了她。但她總監的位置是沒有了,老闆給了她一個虛職,雖然也是主管,但重點的項目她都不參與了,相當於顧問的角色。

而所謂的人性世態炎涼她應該也能明白。原來圍著她轉的那些人都離她遠遠的。知道她沒啥權力了,也是瞭解老闆是為了樹立“有情有義”的人設而留下的她。其實最根本的原因,公司和員工就是僱傭關係,她的工作能力已經跟不上公司的發展了,而老闆改績效的目的就是讓她自己要知難而退。如果她做的讓老闆滿意的話,怎麼會輕意動她的奶酪呢?

老闆的這一招就是逼她主動離職,她上了“圈套”,後來她又回來,估計是她請求的吧。這就不得而知了。

現在她還在公司做著顧問,給人的感覺就是個“打雜”的,哪裡缺人手她就去哪幫忙。她肯定也知道自己的處境,只是不知道她為啥還在那堅持。是外面的工作難找嗎?還是真的有一種情懷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